李薇

在人工智能時代,《星際迷航》電影中的場景再也不是科幻。一批公司正積極投資和參與,鋪設一張連接智能機器人的強大網絡。
“歡迎來到‘云端智能 連接未來達闥科技全球首家云端智能機器人平臺發布會。大家好,我是Pepper。”當軟銀的人形機器人Pepper說出這句話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與Pepper搭檔的美女主持田川更是興奮不已:“我一直在思考我是不是第一個和全球機器人一起主持的主持人?!钡拇_,就算在十年前田川剛出道時也沒想過有一天會和一個機器人站在一起主持。
不過,當田川問Pepper她的名字時,Pepper似乎被考住了。但當達闥科技創始人兼CEO黃曉慶為Pepper安裝云端智能控制終端“DATA”后,得到這個神器的Pepper變身為黃小達,感覺自己因為擁有了“云端大腦”而變得更聰明。
就這樣,全球第一個接上云端的機器人黃小達不僅秀了一下自己的大腦,通過云端搜索把主持人田川的資料倒背如流地說了出來,還現場展示了才藝,為觀眾跳了一支舞。
日本軟銀總裁孫正義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MWC(世界移動通訊大會)演講時表示,機器人的數量不僅會在30年內超過人類,發展到極致時,它們的智商甚至是人類的1000倍。
裝上云端智能控制終端“DATA”后的黃小達,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孫正義的判斷。達闥科技和軟銀、黃曉慶和孫正義其實有著非常深的淵源。軟銀是達闥科技種子及A輪的投資人,而孫正義當初只是聽了黃曉慶對人工智能的初步想法后就決定了投資。
關于智能機器人的設計有兩條思路:一是將大腦置于機器人本體之內;二是將大腦置于云端。黃曉慶認為,人類大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如果假設復雜度就是智能的基礎,就必須造出一個同樣復雜的計算機,結果就是這部機器要比人類大腦重100萬倍,耗電量也是人類大腦的100萬倍,而這個大腦不可能放到機器人肩膀上。
達闥科技更專注于云端融合智能、高速安全網絡,以及安全智能終端和機器人控制技術的研究,率先提出并構建了結合人工輔助和機器學習的云端融合認知計算平臺(HARI),且迅速應用到了導盲領域,具有重大的意義。
其實,和人類一樣,人工智能界也有名人。近期爆紅的除了Pepper之外,還有屢次戰勝人類圍棋大師的谷歌AlphaGo及它的升級版Maste,以及由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率隊的百度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度”,它在人臉識別跨年齡識別任務中以3:2的比分驚險擊敗 《最強大腦》名人堂輪值主席、世界記憶大師王峰。
人類歷史上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為人類社會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變革。即將到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準確地說是機器的信息革命,又是生產力的一次巨大飛躍,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則將是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推動力。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迎來一場投資熱潮。
“孫正義們”的布局
被稱為“互聯網大帝”的孫正義早就在全球范圍內對人工智能進行布局。2012年年初,軟銀收購了一家專注機器人業務的法國公司Aldebaran,以此為基礎成立了SBRH(Soft Bank Robotics Holdings Corp.),Pepper便是SBRH的作品,一個身高1.2米,體重28公斤,擁有情感辨識功能且擁有自身情緒的人形機器人。
在2014年度的軟銀世界大會上,孫正義指出,繼電視機、電腦、游戲機、智能手機之后,機器人將是未來家庭中的第五大類智能終端,并把打造一個前所未有的機器人生態系統將機器人視為是與通信并列的軟銀支柱事業。
隨后,孫正義連續大手筆猛砸人工智能:耗資320億美元收購半導體巨頭ARM;出資10億美元投資衛星互聯網接入服務公司OneWeb,占股40%,成為最大股東;與阿拉伯主權基金共同成立了1000億美元規模投資基金,專注AI、物聯網及智慧機器人等領域的投資。
和孫正義一樣,在通往人工智能的路上,Google也是在一直不停地買買買。
從2006年收購圖像識別技術公司Neven Vision開始,這家土豪公司十年內收購了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深度學習公司Dark Blue Labs、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公司Wavii等十多家人工智能公司。谷歌2011年成立AI部門,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團隊用上了機器學習技術。這也是為什么AlphaGo能贏世界圍棋大師的原因。
微軟則在2016年宣布組建5000人規模的工程和研發團隊,專注人工智能,并迅速成立一個新的投資基金,重點致力于對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以求實現“包容式增長以及給社會帶來正面影響”的創業公司進行投資。
市場研究公司CB Insights統計的數據顯示,僅2016年上半年共有250多家人工智能創業公司籌集到了總額為17億美元的風投資本,而2015年同期共有176家公司籌集到了12億美元資金。
第三方市場調研公司Forrester在一份最新的報告中說,2017年人工智能的投資將同比增長300%以上。2020年之前,使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開展新業務的企業,每年將比不使用這些技術的同行多賺1.2萬億美元。
作為初創公司,達闥科技的融資速度和額度也是驚人的。該公司近期宣布已完成A輪1億美元融資,由軟銀集團、富士康集團、中科樂創基金、博將資本、深創投、啟明星辰、清華大學河北研究院、中關村發展集團、榮誠科技共同投資。這也是云端智能圈里最大的投資。就在此前2016年5月,達闥科技已獲得軟銀、富士康、華登資本、凱旋資本等四家機構的30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
更智慧的連接
達闥科技也是孫正義在人工智能領域重要的布局。達闥科技由中國移動研究院前院長、千人計劃科學家黃曉慶于2015年初成立,黃曉慶認為自己“云端智能”的概念已經從理論基礎上佐證了云端智能機器人條件趨于成熟。
事實上,早在2014年黃曉慶就在日本拜訪了老熟人孫正義,并把自己“云端智能機器人”的想法與孫正義進行了交流。在沒有任何書面材料、只說了一個概念的情況下,孫正義就答應了投資。達闥科技也是孫正義對黃曉慶的第三次投資。
要做一個大腦置于云端的智能機器人,三樣東西必不可少:“云端大腦+專屬網絡+服務機器人本體”,三者合一,無縫運行。而這三者又都屬于黃曉慶熟悉的領域,所以布署云端智能機器人平臺,對他來說很可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創新機會,也是達闥科技創立的原始創想。
把一個強大的大腦和一個強大的網絡連接在一個機器人本體上,就可以形成通用型、服務型機器人?!斑@可能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也許需要十年或更長時間,但是我們現在就得出發和提供服務。”黃曉慶強調。
作為通信業老兵,黃曉慶應用了當年他做交換機的理念。他理解的人工智能時代依然需要一個運營平臺,而這個運營平臺就像是機器人的交換機。所以,在達闥科技成立一年九個月之后,黃曉慶自稱“抱著一種趕考的心情來交答卷”。
達闥科技發布的全球首家云端智能機器人平臺所提供的移動內聯網云服務,可實現端到端的安全隔離;全球首款云端智能控制終端“DATA”是機器人實體和云端大腦之間的連接器;云端導盲機器人“META”則是達闥科技首款智能機器人應用實體。
達闥科技的軟件和硬件產品詮釋了人工智能上的布局。黃曉慶認為,“云端架構是實現智能服務機器人的必由之路,但需要終端等產品去支持。我們的夢想是在2025年提供家庭保姆機器人服務。”
由于云端智能機器人的產業鏈非常長,黃曉慶坦言達闥科技不可能全部都做,主要業務是運營,聚焦兩個領域——云端智能機器人的云“大腦”,以及支撐“大腦”運行的信息網絡。公司也正在著力構建機器人云端大腦體系,鋪設一張全球互聯的神經網絡“天網”,為實現云端智能機器人的運營打好基礎。
有了云端智能控制終端“DATA”,達闥科技希望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接入到云端人工智能的大生態環境,為全球人工智能機器人編制一張屬于自己的“天網”。
不過,機器人傷人事件偶有發生,機器人的安全性依然讓人類擔心。對此,黃曉慶解釋,移動內聯網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這項技術的核心就是把機器人的控制網絡和互聯網隔離,隔離之后,黑客等第三方都無法來攻擊機器人。
你是否想過這樣的場景?當清晨第一縷陽光從窗戶穿過時,家庭服務機器人已經為你準備好了早餐;當你來到工廠時,工業機器人有條不紊地工作,并將生產數據傳輸到云端;當你和愛人在浪漫的餐廳共進燭光晚餐時,餐廳服務機器人給你們彈奏一曲動聽的鋼琴曲助興。這種場景因為全球科技企業的積極參與,真的不會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