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姝

從小我就是一個愛唱歌的女孩,懷揣著當歌唱家的夢想,漸漸長大的我離我的夢想越來越遠,而今天我的寶貝兒子劉鑒緒卻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
兒子劉鑒緒今年9歲了,我發(fā)現在他9年的人生履歷里,從沒有缺少的就是歌聲。在他還在襁褓中的時候,就似乎懂得在悠悠的旋律中平靜舒服的享受音樂的熏陶。每天在他入睡前我都抱著他在他耳邊輕唱舒伯特的《搖籃曲》,讓他安然入睡。突然有一天他和我一起合唱起來,雖然沒有流暢的曲調,但他咿咿呀呀合著節(jié)拍認真的哼唱讓我激動不已,一個6個月大的嬰兒不會說話竟先學會了唱歌。
正當我沾沾自喜以為兒子遺傳了我的興趣愛好的時候,兒子又一次驚人的舉動轟動了我們全家。因為工作忙我們經常把兒子送到他奶奶家,他無意中成了大姑的“玩伴”,兩人形影不離玩在一起。大姑是60后,熱情開朗愛唱歌,尤其喜歡唱“那個時代”的歌曲,耳聞目染,兒子也成了不擇不扣的紅歌愛好者。記得是一個周末休息日,我們終于可以趕到奶奶家看兒子了,大姑把兒子抱上床,順手遞給他一把掃床的笤帚,神秘地宣布“劉鑒緒小朋友獨唱音樂會現在開始”,兒子訓練有素地拿起“吉他”,在大姑報幕后,就一首歌接一首歌地唱了起來:《小松樹快長大》《火車向著韶山跑》《北京的金山上》《打靶歸來》《愛我中華》《鞋兒破帽兒破》……兒子的表演聲情并茂,聲音洪亮、神情投入,每首歌曲都唱得很完整,笤帚代替吉他,就像一個訓練有素的專業(yè)歌手。我們一連觀看兒子演唱了十五首歌曲,看著大姑和兒子正興致盎然,都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我開始心痛兒子了,畢竟是一個2歲半的孩子,他那稚嫩的小嗓子哪里經得住這么磨煉,我及時叫停了演唱,但這場特別的演唱會卻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我甚至幻想兒子是一個音樂天才。
兒子一天天長大了,忙著上幼兒園、上小學,學文化補英語,雖然唱歌的時候越來越少,但在家里仍然能聽到兒子時不時東一句西一句地哼唱一些不知從哪聽來的流行歌曲。有一天朋友聚會我想炫耀一下兒子的天賦,讓他唱幾首歌曲,但令人失望的是小時候會唱的那么多歌曲竟然一首都記不起來了。這件事后我陷入了深思:第一,兒子根本就不是什么音樂天才,孩子的任何能力都不是與生俱來,需要不斷的培養(yǎng)和鍛煉。第二,作為家長我疏忽了孩子的興趣愛好,沒有及時引導,沒有給他找到一個發(fā)揮他特長、培養(yǎng)他進步的平臺。第三,兒子從小喜歡音樂愛唱歌,我應該選擇什么方式來培養(yǎng)他呢?
正當我為培養(yǎng)兒子的事情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莫大的喜訊降臨到我們家,沈陽日報童聲合唱團到兒子所在的學校招生,兒子竟然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沈陽日報童聲合唱團的一名團員。沈陽日報童聲合唱團由沈陽日報與沈陽音樂學院合力打造,是沈陽地區(qū)惟一擁有專業(yè)音樂學院血統(tǒng)的童聲合唱團,在成立還不到二年的時間里,已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比賽和演出活動,獲得了眾多的獎項和榮譽。兒子終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組織,他如魚得水,在這個美妙的音樂殿堂里游刃馳騁。在老師的專業(yè)指導下,在合唱團藝術氛圍熏陶下,兒子認識了五線譜、懂得了樂理知識、學會了發(fā)音方法,他的演唱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能用漢語、英語、日語、德語、法語多種語言演唱歌曲。接下來是一系列快節(jié)奏的排練、演出,兒子跟隨合唱團在各大劇院的舞臺上、電視臺演播廳和沈城各種大型公益活動現場上亮相,留下了歌唱與微笑,成為城市舞臺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我也在為兒子找到了圓我明星夢的星光大道而欣喜若狂。
轉眼兒子在合唱團已經快5個月了,眼看著兒子和團里孩子們日新月異的變化,我漸漸意識到之前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簡單短淺,我深刻體會到:沈陽日報童聲合唱團絕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孩子藝術造詣的音樂團體,它是培養(yǎng)孩子綜合素質的大學校,在這里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唱歌,他們更多地學會了做人為事的道理,學會了感恩回報、互助關愛,學會了集體協(xié)作、奮勇爭先;在這里孩子們陶冶情操、鍛煉意志,自強自立、收獲成長。孩子們是家長的希望,更是祖國的希望、社會的希望,合唱團是孩子們圓夢的地方,是家長們圓夢的地方,是我們大家共圓中國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