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蕾+劉小曼

“承學府底蘊、育儒雅少年”已成為望湖路小學的一種文化,培養“有底蘊、做儒雅”少年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基本理念。學校是傳承文化的地方,融辦學理念與文化藝術為一體,營造了學府詩意、藝術飄溢的望湖校園。
為了開展兒童綜合素質教育,學校在高峰校長的帶領下,全力支持藝術教育,開設了多個藝術社團。其中,管樂隊、舞蹈隊和合唱團多次代表學校參加省、市、區各類比賽,均獲優異成績。時常被人喻為是“天籟之音”的童聲合唱,是學校兒童綜合藝術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之一。它以純凈、清脆、明亮、甜美的聲音,展現出純真、自然的藝術魅力,對兒童綜合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合唱是一門多聲部藝術”,要求集體的聲音和諧、融合。在排練過程中,首先給孩子們樹立“只有‘我們沒有‘我”的集體主義觀念,讓孩子們明白,只有大家一起聽從命令,同時開始、結束、漸強、漸弱……才能使歌曲完整、動聽。其次,合唱歌曲有分有合,如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就是一個演唱形式比較豐富的例子。它既有二聲部合唱與三聲部合唱,又有領唱與合唱團的配合。各聲部之間的傾聽、謙讓、合作,通過長期刻苦的訓練,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心理,直接反映在兒童的日常生活中。最初,學校組建合唱團時,帶隊老師們很辛苦,訓練課堂的紀律很差,每一件事都需要多次囑咐,常常是安頓學生說的話要多于訓練教學。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孩子們的集體觀念、協作精神明顯提高,團隊意識和責任感也顯著增強。
“上十次課不如上一次舞臺。”學習合唱的過程中,學校經常給孩子們創造舞臺實踐的機會,也就是上臺表演,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并對階段性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和總結。但是,好多孩子往往害怕一個人歌唱,如果大家一起演唱,他們還是很樂意上臺展示自己的。多次登臺展示,不但能提高孩子們的專業技能,也大大激發了表演欲望。從集體登臺到重唱,再到獨唱,孩子們逐漸提高舞臺表演水平,積累舞臺表演的經驗,并且愛上表演的藝術形式。
根據國家頒發的《新課程標準》,小學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條就是,以審美為核心的,而合唱練習就是增強孩子審美的一個重要途徑。這是因為音樂學習是以模仿為基礎的,而合唱的模仿就是以欣賞練習開始的。欣賞大量優秀的合唱歌曲,逐步提高孩子們的審美能力。訓練中,我們還常常為孩子們介紹世界優秀的合唱團隊,例如:“維也納童聲合唱團”“圣菲利普童聲合唱團”“俄羅斯童聲合唱團”,還有我國著名的“楊鴻年童聲合唱團”,并且給孩子們找素材欣賞好歌曲,從而提高孩子們準確分辨優秀合唱團的基本素質,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我校合唱團成立只有3年,卻取得了優異成績,也參加了很多比賽和演出,受到了各界領導、老師和家長的贊揚,并為學校的藝術教育做出了貢獻。總之,童聲合唱是一門精深廣博的藝術學科。科學合理的訓練,可以從多方面提高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對孩子們健康成長起到引導和促進的作用。望湖路小學將會堅持不懈地開展合唱訓練活動,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充分發揮童聲合唱的積極作用,為培養國家棟梁奠定基礎。
“勵志揚長風鵬正舉,勵精圖治九霄云天。”學校在傳承中提升,在創新中發展,我們相信雛鷹展翅望湖路,勵志揚長助飛翔,望湖路小學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