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莉
摘 要: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藝術教育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作為一間民辦學校,要發(fā)展就要有特色。近年來,我校根據(jù)《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guī)程》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施行“四個結合”全面實施藝術教育,我校藝術教育教學質量穩(wěn)步前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成效顯著,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同。總結本校實踐經(jīng)驗,試述“四個結合”全面實施藝術教育。
關鍵詞:藝術;教育;結合
《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guī)程》(教育部令第13號)是教育部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學校藝術教育規(guī)章。《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guī)程》的發(fā)布實施,對于全面貫徹教育方針,保障和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校根據(jù)《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guī)程》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施行“四個結合”全面實施藝術教育,我校藝術教育教學質量穩(wěn)步前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
一、普及與提高相結合
無論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還是改善辦學條件,其目的都是為了提高辦學水平,但要真正使其發(fā)揮作用,還要通過開展扎扎實實的教育教學工作及與之相配套的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實現(xiàn)。
課堂教學是開展藝術教育的主渠道,為了提高教學水平及效率,我們組織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苦練內功,夯實基礎,堅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在研究中改進,在改進中提高。開展了“一人一課”,示范課,觀摩課,論文評選、教學能手、下鄉(xiāng)支教等活動,形成了濃厚的教研氛圍,并在課堂中開展水粉畫、豎笛特色教學,讓每個孩子都掌握一種樂器,掌握一種畫畫技能。
在課堂教學研究中我們主要開展了對《藝術教學中的愉快教學研究》《器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素質》《小學美術教學與美育關系的研究》三個子課題的研究。其中我們認為愉快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因此加大對課堂教學中藝術教學中的愉快教學研究。所謂愉快教學,就是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造情境,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師生均在教與學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愉快教學要創(chuàng)設一種愉悅的情境,使學生置身于一種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學習氣氛中。因此幾年來,我們根據(jù)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大膽探索,靈活運用,做到寓教于樂,以趣激學,注重突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合作、探究能力,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加強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生動、有趣、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中去體驗、探究、表現(xiàn),使教與學真正成為“愉快的藝術”。實踐證明,我們采取以下教學方法開展愉快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1)故事引趣,營造課堂良好氣氛;(2)愛心導趣,鼓勵學生主動參與;(3)游戲誘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4)圖畫孕趣,啟發(fā)學生藝術創(chuàng)作;(5)表演激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6)樂器拓趣,增強學生合作意識;(7)欣賞促趣,擴大學生音樂視野;(8)電教滲趣,引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課外活動方面,我們開設第二課堂,建立多個興趣小組。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興趣愛好和個性特征為出發(fā)點,組建了舞蹈隊、合唱隊、器樂隊、銅管樂隊、語言藝術隊、手工隊、蠟筆畫隊、國畫隊、航模隊、油畫隊等十多個藝術隊伍六百多人,并制訂了完善而嚴格的訓練制度,輔導教師各自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加強輔導和訓練,有組織地開展活動。在學校的支持下確保每周兩到三次的活動課時間,并大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實踐表演平臺,一展特長,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藝術素質,同時也展現(xiàn)了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如陶藝隊、國畫隊、水彩隊分別定期公開展示了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并把作品裝裱成掛畫粉飾校園環(huán)境,為裝飾學校的校容校貌作了一大貢獻。語言藝術隊中的小主持,負責主持學校的廣播站、全童入隊、朗誦比賽、小歌手比賽等活動。
二、集中與分散相結合
我校藝術教育實行三大特性:一是廣泛性,二是群眾性,三是普及性。全校班班有歌聲,能唱會跳,能拉會彈,形成了濃郁的校園藝術氛圍,實行廣泛性。每逢班級活動,主題班隊會或學校活動,學生都以不同的文藝形式開展教育活動,寓教于樂,在藝術美感享受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我校每天中午利用休息時間開放廣播臺,讓學生點歌,欣賞中外名曲,教唱優(yōu)秀歌曲,豐富學生業(yè)余生活,實行群眾性。同時定期出藝術教育黑板報、櫥窗專欄,溝通信息與開展藝術交流,互相交流、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我校在構建德育系統(tǒng)工程中,始終牢牢抓好藝術教育工作,通過藝術教育,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推動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每一學期、每一學年,全校都要舉行大型的藝術教育活動,實行普及性,這既是檢驗學生的藝術表演水平,更是思想品德和精神風貌的展示。每學年舉行一次傳統(tǒng)的校園藝術節(jié)活動,班班參與,人人投入。同時結合紀念日,結合形勢,以文藝形式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如:以反映校園生活為主題的校園水粉畫比賽,全校水粉畫比賽中場面壯觀,既全面檢驗了學校水粉畫特色教學的成果,又激發(fā)了學生繪畫的興趣,提高繪畫技能,以增強學生團結合作的集體精神為目標;每年一屆的“紅五月”文藝活動更是藝術活動的精華體現(xiàn),學生的精彩演出彰顯了學校在開展素質教育和藝術特色教育中的強大實力,更是在整個活動中顯示了師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體現(xiàn)了學校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校園文化和人文精神。 此外《校園時裝設計大賽》、英語文藝現(xiàn)場會 、郵票設計大賽、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師生同臺演出的元旦晚會……藝術教育活動給全校師生展示藝術才華提供了必要的時空條件,同時也在全校形成了濃厚的藝術氛圍,對全體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了潛移默化的藝術熏陶作用。
三、訓練與參賽相結合
開展藝術教育,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達到教育目的,提高質量是關鍵。這個質量就是要有鮮明的主題內涵和藝術感染力。平時,我校除課堂上傳授知識,進行全面的輔導外,還著重抓第二課堂的強化訓練。舉辦講座,提高藝術修養(yǎng);排練節(jié)目,提高表演水平。通過強化訓練,一方面帶動其他學生文藝活動的開展,另一方面就是培養(yǎng)選手,積極參與各級各類比賽,爭取得獎,為校爭光。
藝術教育的開展,使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高,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審美能力,陶冶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強了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熱愛自然的感情,使言行得到了規(guī)范,心靈得到了凈化,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激發(fā)了學生積極向上、奮發(fā)進取的精神,并轉化為努力學習的熱情,積極投身到對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中。藝術教育真正成為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杠桿和動力。不僅如此,藝術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作用也輻射到學校工作的其他方面,紀律狀況良好,衛(wèi)生體育工作成績顯著,同學們團結互助,尊師愛友,表現(xiàn)出較好的精神風貌。
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都有著特殊的作用。藝術教育在學校教育中不僅不是可有可無,而且還是落實美育甚至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藝術教育處在整個教育結構中的重要位置上,它在教育各個方面都起著滲透和促進作用。正如胡喬木同志所說,重視中小學審美教育是當前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應與人生觀、世界觀教育一樣,得到廣泛重視。
參考文獻:
李步德.文獻檢索課課堂愉快教學模式淺論.圖書館論壇,2001(2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