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響
名人名言,往往是一個人在特定的情境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平生所學,用精練的句子,概括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看法,有的即使是靈感乍現,往往都具有很高的普遍性和哲理性,閃耀著人類智慧的光芒。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如果能恰當而巧妙地運用名人名言,無論是新課教學、作文練習,還是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都具有“四兩撥千斤”的功效。
一、課堂教學,巧用名人名言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巧妙而高效地導入新課,不但可以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氛圍,還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可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為整個課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正如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所說:“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堂導入的方法和手段很多,或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與抒情,或以鮮明的圖像和悅耳的音樂創設情境,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也不能忽略名人名言的作用,它往往能起到“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的良好效果。如,在講讀《春天在哪里》時,我就采用了這樣的引入方式:“‘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一年四季,美不勝收,但人們大多喜歡春天。那么這篇文章又是如何描寫春天,如何贊美春天的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后做出回答。”
名人名言不僅能使導語典雅精煉,文采飛揚,在分析文章主題時也可使主旨更加鮮明,拓展更加深刻。在教學《筍芽兒》一課時,同學們對筍芽兒永不懈怠、勇敢進取的精神很是欽佩。針對小學生對學習的盲目與被動,對困難的畏懼與退縮,我覺得在本課學習的最后,有必要花些時間對學生進行適當的“人生觀”教育。撇開冗長與枯燥的說教,我精選了幾句名人名言:“人生是苦難的老師。”“有志者事竟成。”讓學生體會筍芽兒的勇敢與堅韌,并聯系自己的生活,談談對于生命的態度和看法。同學們情緒活躍,言談之間頗多妙語精言。如此,不但加深了對筍芽兒樂觀而奮進的人生態度的理解,而且能修正平時消極、倦怠的生活狀態。
二、課余時間,勤記名人名言
總理雖然是學理科出生,但他無論是寫文章或是平日閑談,往往妙語連珠,四座皆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答中外記者問時,多次引用古語與古詩文名句,活用成語俗語,充分展現了他深沉的赤子情懷和深厚的文化素養。
“兒童學習任何事情的最合適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致高、心里想做的時候。(洛克)”老師要想辦法創造條件,組織學生以主題班會、專題活動的方式相互交流,使學生認識到多記名人名言對于開闊眼界、啟迪智慧、提高修養有著重要的作用。讓他們在樂于搜集、勤于背誦中體會到多記名人名言,活用名人名言的樂趣。老師也應多推薦,多指導,提高學生的篩選和甄別能力。因此,我每周利用晨讀時間,組織學生誦讀名人名言,黑板上有專門的名人名言專欄。同時,我鼓勵學生收集名人名言,并互相推薦、交流,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寫作練習,善用名人名言
作文的語言不僅要準確、簡練,更要生動、靈動。缺乏文采的文章是沒有生命力的。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諺語、詩詞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等,歷來具有表達凝練、含義深刻、膾炙人口的特點。合理應用于作文,必能使文章意蘊深厚,精致典雅。小學生的生活范圍很小,思維發展也不十分成熟、深刻。要想寫出好的作文,平時必須善于觀察、勤于動筆。同時還要多讀書,勤思考,鼓勵學生把自己生活中生動鮮活的語言引入作文,抒發自己最真實、最誠摯的情感;另外,名人的生平事跡、成長經歷以及他們對社會和人生的看法,也可以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發和借鑒。在寫作的過程中,巧用他們的名言,不但可以增加文采,充實內容,深化主題,還能起到拋磚引玉、畫龍點睛、余音繞梁的良好效果,同時也向學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學素養與良好的文化底蘊。
能在文章中巧用詩句、名言,撐起文章的主體內容,更是凸顯底氣與大氣。如學生在寫《有趣的事》時,就引用了老師推薦的一句名言“朋友是另一個自己。”寫出了與朋友間親密的感情。 可見名人名言也是使文章精彩的一個有效途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要學生在平常的學習中,留心課本,活學課本,課外多搜集,勤記憶,善思考,在寫作中才能靈活運用,自成一家。
語文學科是富有人文內涵和思想底蘊的,是充滿故事性和畫面感的,是富有情感和形象性的。它本身就是詩意的、豐富的,不是枯燥、瑣碎的分析所能承載的。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名人名言,無疑為語文課堂注入了新鮮血液,它如一劑“營養品”,豐富了學生的課堂教學內容,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自身修養,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