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瑋煒
戲曲演員的主要任務就是借助自身對角色的認識和想法,掌握不同人物的個性特點,從而借助相應的藝術手段,塑造出各種不同的舞臺形象。一個演員在進行藝術創作的過程中,除了要對劇本、生活有著一定的掌握,還要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掌握。換句話說,戲曲演員要借助必要的藝術構想,充分運用自身的優勢和特點,為構成藝術成品奠定良好基礎。所以,在這項工作中創造人物的藝術構想過程也將是一項十分重要的過程,更是藝術形象的變化過程。
表演工作需要從自身的感受出發,這也是演員表演工作的基礎,一個演員只有認真閱讀劇本,才能更深刻的融入到角色中,對人物進行感知和體會,充分理解人物和對角色構想的靈感。通過對劇本的深刻理解,演員也將對劇本有著更深刻的掌握和認識,這對于走進人物內心世界也將產生極大的影響和幫助。比如在新創湘劇《田老大》中的彭秋月不僅是生活在燈紅酒綠被人包養的戲劇名伶,其次也是對生活與戲劇有著強烈熱愛之感的一位女性[1]。其注重外表,給人以風韻與魅力。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唱戲被人們所鄙視,但是正是在這種特殊的時代下,彭秋月仍然具備十分獨立的人格和強烈的自尊。她明確的了解到,在那樣的社會中,對于一個地位不高,飽受時代白眼的藝人來說,不僅僅要唱好戲,還要尋求生活的尊重。因此在大軍閥李東埔的追捧和供養下,生活上也要比其他藝人生活舒適。所以在開始的時候,她非常清高甚至有些得意。但是在本質上她還是好的,特別是她要強的個性也使得她生活的非常有尊嚴。在某種意義上說,她是一個具備一定藝術追求和愛國情懷的人。特別是在田漢的一番話影響下,原本就視戲如命的她,更是受到了十分明顯的刺激和影響。也正是因為這個田老大的出現,也讓她看到了一個全新的自己,逐漸在藝術人生中開拓出全新的藝術道路。所以她也從開始的看不起對方轉變為主動登門求教,最終更是跟定了田漢。
在演員對人物的感知和理解過程中,應該充分認識到,在對任何一個角色進行刻畫的過程中,不是對角色的片面模仿,而是要注重在心靈上和角色的感應,試著走進角色的內心,這樣才能用自己對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更有效接近,對于塑造人物也將起到更大的幫助[2]。所以感知也是藝術構想的重要感知。一個演員,除了具備良好的技藝,還應該具備敏銳的感知能力,從而提升藝術構想的準確性。
戲曲演員在進行藝術構想的過程中,不僅和外部技巧有著緊密聯系,同時和內部技巧也存在不可分割的聯系,這不僅要運用基本技巧,還應該展開豐富的想象。在筆者多年的舞臺實踐過程中認識到,戲曲表演藝術不僅是感知感受的藝術形式,也是無限想象的一門藝術手段。如果感受是演員表演的基礎,那么想象環節也是最關鍵的發展環節。這種想象,也是藝術構想中的重要形象思維。
比如在《田老大》的第一場戲上,正式出場表演前,對于劇本的女主角都進行了充分的介紹和鋪墊,所以在實際表演上,她的出場更應該反映出當時紅極一時的名優形象,在舞臺上應該給人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特別是在第一眼亮相上更要精彩。在此環節中,演員就可以充分調動自身形象思維,展開自身豐富的想象能力,比如在出場的時候披上一條紗巾,從而反映出女主角當時高貴的氣質,尤其是在紗巾的舞動下,更是能反映出其重回舊地時的心態,這對于增強角色形象感十分重要。而在接下來的幾場戲中,她逐漸受到了田漢的影響和開導,無論是對社會還是對人生都有了全新的認識,所以在第七場戲中,其也應該在舞臺上展現出樸實的勞動者形象[3]。這個時候,演員可以將紗巾拿掉,換上圍裙,手里拿著鍋鏟,這種形象和第一場有了明顯的反差,這也能表現出她已經逐漸融入了湘劇抗敵宣傳隊的民族救亡家庭中。相信這兩個細節的出現,不僅能獲得導演的贊同,在實際排演中還將獲得十分有效的驗證。
大量實踐證明,想象是當前演員進行藝術想象的重要手段,一個好的劇本,往往需要演員在自身的有效藝術想象下完成。甚至可以說,如果缺乏創造性想象,任何構想都將成為空想。
綜上所述,要將感知作為基礎,想象作為主要方法,在情感的充分影響下,對于演員對人物創造上的心理構想將起到十分重要的幫助。經過上文的實際研究我們要認識到,戲曲演員的任務就是借助自身對角色的認識和想法,掌握不同人物的個性特點,在相應藝術手段的幫助下,塑造出各種不同的舞臺形象。一個演員在進行藝術創作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劇本、生活有著一定的掌握,對自己的內心世界進行關注,獲取更大的發展。所以要求戲曲演員更要借助必要的藝術構想,運用自身的優勢和特點,為藝術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實現藝術和生活的和諧統一,塑造更多傳神的人物形象和舞臺形象。
[1]曹威治.論戲曲演員創造人物的藝術構想 [J].藝海,2016,28(9):62-63.
[2]郝禮.論戲曲演員創造人物的藝術構想 [J].魅力中國,2017,12(9):38.
[3]孔麗琴.淺談戲曲演員運用哪些手段來創造角色[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5,58(12):15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