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薩日娜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等教育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飛躍。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才需求呈現了多樣性,專業性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基于學科的人才培養方式也很難滿足不同類型的人才需求。學科教育的同質性,造成了畢業生就業難和就業結構不優等問題,成為了廣泛關注的社會性問題。適應人才市場需求,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轉型發展成為了高等教育轉型發展的重大契機,也成為了時代的強烈呼喚和中國高等教育新的戰略任務。
我校抓住這次契機,成為轉型發展高校以來,按照“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目標定位,著眼于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重構,正在進一步修訂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優化原有課程體系。而每一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都可以分解為知識、能力、素質等構成要素,知識、素質、能力都可以層層分解出諸多指標,將指標進行歸納整合,就可以形成課程體系、課余活動、自我教育的內容構成。一個專業目標定位的邏輯起點是本專業的人才需求市場,而一個學生的就業目標是市場需求與自身成長需求的結合。如何有效的實現目標,則需要不斷地優化人才培養體系,而不應簡單地加大實習實訓學時比例,縮減理論課學時比例。
作為理工科類專業和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屬通識教育課程的公共基礎課——數學課,為進一步了解數學課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數學教研室2016年5月在各專業中進行了有關《2016年數學教學內容的專業需求情況調查表》問卷調查。
根據調查表反饋的信息和我們數學老師對專業的了解,會計、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專業、計算機、軟件、網絡技術專業對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及相應的數學實驗有較高的要求,這些知識內容保守計算,需要50學時;房地產監測與估價專業、互聯網金融、投資與理財專業、計算機技術專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機電一體化專業、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對微積分知識及相應的數學實驗有較高的要求,這些知識內容保守計算,需要45學時;房地產監測與估價專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物流管理專業對線性代數和線性規劃知識及相應的數學實驗要求較高,這些知識內容保守計算,需要30學時;
李大潛,中國數學家,復旦大學數學系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他認為“數學教育看起來只是一種知識教育,但本質上是一種素質教育。”他說:“我們許多在實際工作中成功地應用了數學、取得相當突出成績的校友都有這樣的體會:在工作中真正需要用到的具體數學分支學科,具體的數學定理、公式和結論,其實并不一定很多;學校里學過的一大堆數學知識很多都似乎沒有派上什么用處,有的甚至可能已經忘記,但他們所受的數學訓練,所領會的數學思想和精神,所獲得的數學教養,卻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成為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p>
綜上,我們不能僅僅認為數學的學習是接受一大堆數學知識,熟記很多定理和公式,最多只能對后續專業課學習起著必要的基礎性作用,那樣可能仍免不了淪為一堆僵死的教條,難以發揮作用。數學課程在理工科類專業和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處于不可或缺的必要地位;對應用型人才培養起著重要的素質教育作用;對學生未來成人成才,幸福生活有著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
我們數學老師認為在轉型發展新形勢下,要與時俱進,抓緊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為了從數學知識、技能、素質三個維度,全方位地培養學生,探索構建“理論+實踐+在線”的數學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理論講授方面,通過對接專業培養目標及培養內容,跟蹤學生后續專業學習甚至工作中數學知識所起的作用,對講授內容進行篩選,講清重要知識點產生的原因,過程。這樣一方面能讓學生從“數學難學”的觀念轉變到“數學有用”的觀念上來,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清楚什么樣的實際問題中應用什么樣的數學知識(數學建模思想)。對理論推導和證明內容基本不講,解題技巧方面,只要求掌握簡單的、基本的方法。
在實踐教學方面,采用數學實驗教學和數學建模競賽第二課堂訓練結合的模式。要讓學生了解一張紙一支筆能學的數學,現在已經是借助計算機編程物化為計算機軟件和硬件,數學已經不單是知識范疇,早已成為一門技術。通過數學實驗教學,傳授學生應用MATLAB、SPSS等數學軟件對所學理論知識進行數量或圖形上的驗證,加深學生的直觀理解的同時,使學生有能力將大量的繁瑣的計算上的困難通過計算機軟件進行化解,讓學生增強成就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還要鼓勵、吸引對數學有興趣,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加入數學建模競賽第二課堂活動訓練,擇優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通過科技競賽滿足部分學生自我提高需求,鍛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達到素質教育目的。
在線教學是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也是培養學生自學意識,提高自學能力的有力措施。我們習慣了以班級為單位的人才培養方式,上課下課都有固定的時間,錯過了上課時間也就很難再聽到本節課老師所講的內容,看同學的課堂筆記也只是了解大概,而慕課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慕課使課程的傳播力劇增,好的慕課使教師的勞動價值被極大地放大,如果我院數學課程體系實現了慕課化,建設起在線教學平臺,無疑將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力保障。數學教研室下一步準備就《數學課程慕課化研究》問題立項工作。
[1]李宏,劉明華.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高數教改[J].大學數學研究,2013(3):50-52.
[2]田仁碧.《大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立足點和策略探討[J].銅仁學院學報,2013(11):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