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木子(安徽藝術職業學院音樂系,安徽合肥 230001)
鋼琴藝術的西方音樂元素探析
竇木子
(安徽藝術職業學院音樂系,安徽合肥 230001)
在鋼琴表演過程中,熟練的演奏技巧是演奏好相關曲目的基礎,完善的演奏技巧和相關手法的應用使整個鋼琴表演極具內涵力。本文擬從鋼琴藝術的發展歷程入手,結合美學內涵和演奏技巧,以期為當前鋼琴藝術創作的創新發展提供借鑒思路。
美學內涵;演奏技巧;宗教;音樂元素;內涵分析
鋼琴藝術的發展歷程,實際上也是鋼琴的發展歷程。鋼琴是現代樂器之王,源于西方。鋼琴藝術經歷了一系列變化。其起源是古埃及的弦琴,而隨著弦琴的琴弦不斷增加,產生了多弦樂器。其在不斷應用過程中,逐漸與鍵盤相融合而形成了現代鋼琴。當前普遍認為,現代鋼琴產生于1709年,由意大利人克利斯托弗利發明,他在充分總結羽管鍵琴的優劣基礎上,通過安裝鍵盤制作出鋼琴。正是這一改進與創新,有效彌補了以往古鋼琴應用過程中無法調節音量的缺點和不足。經過此后幾百年的發展,形成了現代鋼琴。
鋼琴藝術體系融入了豐富的西方音樂元素和價值內涵。從傳統的古鋼琴到當前的現代鋼琴,其演奏音質更加完善,應用的素材也進一步完善。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整個鋼琴藝術中所具有的情感內涵,還是其具體的演奏技巧,都在不斷創新過程中實現了理想的演奏效果。當然,鋼琴藝術也從音樂元素發展成為整個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鋼琴有著寬廣的音域,其音色極為洪亮清脆,且極富變化性,因此鋼琴有著極強的表現力。鋼琴獨奏對抒情音樂和充滿氣勢的音樂有著重要的影響;演奏者也可以使用鋼琴演奏歡快且技巧性較高的音樂作品。
鋼琴藝術不僅是現代音樂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種融入了豐富情感的具體藝術形式。通過對鋼琴藝術的具體內涵分析,可以了解鋼琴藝術的相應風格理念。不同的鋼琴曲目適用于不同的場合,在進行演奏時必須對其分類和內涵進行認知,從而實現有效應用。鋼琴曲作為發源于西方的鋼琴藝術,包含了豐富的文化理念,讓人們能系統化地感受到音樂魅力和精神內涵。鋼琴曲藝術融入了豐富的精神理念,值得我們對其內涵進行分析。同時,鋼琴藝術有著豐富的人文情懷理念。通過對具體的鋼琴曲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多數素材都與社會生活相關,這不僅賦予了整個鋼琴藝術的生命力和創新力,同時更是我們了解和認知西方文化藝術的重要途徑。
鋼琴起源于西方,而且在應用和出現的初期,只有宮廷貴族宗教才能接觸。西方宗教十分重視音樂。音樂也是宗教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宗教對西方鋼琴音樂的發展、興盛、繁榮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之父”巴赫就是一名鋼琴樂師,也是一名虔誠的宗教徒。他曾說過,音樂是通往天國與上帝溝通的云梯。從他大量的作品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他的信仰和情感。被世人稱為音樂中的“舊約圣經”的《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以及《賦格的藝術》就是巴赫的早期復調鋼琴作品。與巴赫同時代的另一位音樂大師亨德爾是一位基督教徒。他一生共創作了32部清唱劇,代表作品為《彌賽亞》,用一種象征性的方式敘述了基督的誕生、受難和復活。其《古鋼琴組曲》也體現出特有的平衡、規整以及帶有宗教意味的風格。經過幾百年的成熟應用,鋼琴音樂藝術實現了創新發展,無論是鋼琴藝術的創作風格,還是該藝術體系所具有的精神理念內涵、表演技法都實現了內涵型突破。西方鋼琴音樂發展在這一時期,也出現了新的模式和元素。經過長期發展,西方鋼琴音樂藝術從巴洛克時期過渡到古典主義時期。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海頓一生深受宗教音樂的影響,曾創作了包括《納爾遜彌撒曲》在內的14首彌撒曲,還創作了60首古鋼琴奏鳴曲。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創作了20首鋼琴奏鳴曲和25首鋼琴協奏曲以及18首彌撒曲(較著名的有《C小調彌撒曲》《加冕彌撒曲》和《安魂彌撒曲》)。貝多芬創作了35首鋼琴奏鳴曲,表現出強烈的宗教情緒,被人們譽為“新約全書”。發展到浪漫主義時期尤其是浪漫主義應用的后期,整個音樂形式、語言風格都實現了豐富發展。這一時期,音樂創作融入了更為復雜的新元素,鋼琴音樂藝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勃拉姆斯是德國浪漫主義作曲家,他一生中創作了很多鋼琴音樂作品,其中《第一鋼琴協奏曲》構思宏偉,具有史詩般的概括性,反映著憧憬式的、波濤洶涌般的遐想,兩首《鋼琴四重奏》(op.25,g小調)和(op.60,e小調)旋律節奏動人,感情色彩豐富。他的一些鋼琴奏鳴曲因之被舒曼稱為“喬裝的交響樂”。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李斯特1858年加入天主教方濟各修會,1865年接受羅馬天主教神職身份。莊嚴、肅穆、勇于獻身、積德行善的宗教氛圍深深地影響了李斯特的音樂創作。在《論未來的宗教音樂》一文中,李斯特提出了“人道主義的音樂”的概念,認為上帝和人民是新型宗教音樂的創作靈感源泉。李斯特很多音樂創作深受基督教的影響,其中鋼琴音詩《旅游歲月—瑞士》深深地受到宗教和文學的影響,鋼琴曲《威廉·退爾教堂》描寫了教堂建筑的莊嚴、雄偉和神圣。
到了20世紀,西方鋼琴音樂發展開始出來諸多流派,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印象派,這也是20世紀最早出現的不同于浪漫主義的音樂風格,它不僅僅有新的鋼琴技法,同時還在音樂表現上開拓了新的美學觀念,不再是單單的內心情感的抒發,更多的是對當下發生事物的瞬間的印象,給觀眾帶來聽覺上全新的體驗,這其中的代表人物當屬德彪西,他開拓了音樂與色彩的結合,以一個有機的整體呈現出來,創立了自己獨特的色彩美學,就像是用不同的音符代表不同的顏色,像在畫卷上作畫那樣劃分不同的色區譜寫鋼琴曲譜。同時,他還創立了全音階調性音列,形成了現在所用的六全音,對隨后鋼琴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音樂也表現出細膩精致的形象,勾勒出了令人神往的音樂世界。
隨著整個社會體系不斷完善,尤其是文化理念在整個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價值作用日益突出。社會經濟的發展,就為文化元素體系化構建提供了重要推動力。鋼琴音樂不僅是一種藝術體系,更重要的是在該音樂藝術創作過程中融入了創作者自身的情感內涵。在人們對鋼琴藝術價值理念認知日益成熟背景下,鋼琴音樂創作已經不再是簡單的音樂藝術,而發展成為一種具有文化藝術內涵的藝術體系,因此,探究該藝術創作理念的文化內涵就極為必要。
鋼琴藝術不僅是一種藝術活動,同時還是音樂創作體系中的重要元素。想要全面認知鋼琴藝術的體系內涵和價值理念,就需要對其元素所具備的美學內涵和演奏技巧進行分析,通過有效創新和系統化融入,實現鋼琴藝術的全面傳承。
4.1 鋼琴藝術中所包含音樂元素的美學內涵
在鋼琴藝術中,想要實現最佳的演奏效果,就需要將整個音樂元素與相關情感相融合。正是音樂元素的物質基礎與具體的情感融入,才使得整個鋼琴藝術不斷發展并成為經典。在鋼琴演奏過程中,通過具體旋律的變化,讓每一位聽眾產生相應的心理變化,人們也逐漸形成了認知美和理解美的能力。對于鋼琴藝術來說,其美學內涵的表達與詮釋融入了豐富的美學理念和思想內涵,使得整個音樂藝術實現了系統化發展與創新。鋼琴藝術實際上是基于樂譜基礎上的作品理解與創造,而在這一過程中能實現音樂結構與內涵的重塑,為鋼琴藝術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想要認知整個鋼琴藝術包含的美學內涵,實際上要從其具體的情感理念認知入手,具體而言,就是審美理念的有效培養和系統化融入。在鋼琴演奏過程中,其樂譜作為整個西方音樂元素體系中的基礎和載體,其從編排到具體形成,都需要融入人們的真實有效認知。
在鋼琴藝術演奏過程中,其依賴的經典曲調是不會發生變化的。比如莫扎特的鋼琴曲都是多數鋼琴演奏所不可缺失的音樂元素。但是多數演奏者給聽眾帶來的具體體驗是不同的,而出現這一現象的真實原因在于很多演奏者對整個鋼琴曲的理解認知不一樣,其對鋼琴曲目的價值內涵認知感受也不同。實際上,鋼琴藝術在演奏過程中,融入個人理解,賦予整個鋼琴曲目演奏的全新特征,正是整個鋼琴藝術生命力展現和詮釋的重要表現。鋼琴藝術中的音樂元素是單一不變的,但是每個人對其中所具有的美學內涵理解不同,使得整個鋼琴藝術不斷創新發展與系統化完善。
4.2 鋼琴藝術中所包含音樂元素的演奏技巧
通過對鋼琴藝術的演奏技巧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知道:(1)演奏者能夠自由地彈奏各種音階、音程和雙音、和弦等,并通過演奏技巧能夠系統化應用單音、雙音以及三音和弦或者四音和弦(單八或者多個八度的重復)。(2)在鋼琴演奏技巧表現過程中,演奏者能夠將鋼琴曲的旋律與伴奏相融合,從而形成多種結構體系的綜合音型。(3)在整個鋼琴演奏過程中,運用踏板也是演奏技巧中的重要方式之一,當然這也與鋼琴樂器自身的構造有關聯。一般情況下,鋼琴會由三個踏板組成,其左側為弱音踏板,當演奏者踩下此踏板時,其余音較少,通常情況下會被應用與弱奏;鋼琴的右側是延音踏板,當踩下這一踏板之后,其整體琴音可以延長,使得整個演奏聲音進一步響亮,所以也被應用于強音的演奏或者是較長演奏時間的音符演奏。當然,在不同的鋼琴設計過程中,其中間腳踏的作用也會不同。所以在整個鋼琴演奏過程中,要結合具體的演奏需要合理利用腳踏。(4)鋼琴是平均律樂器,其音樂轉調需要演奏者結合具體的操控來實現。鋼琴的音樂較為廣泛,無論是其音色的具體表現力,還是整體變化特點,都有著其他樂器所不具備的優勢。在獨奏時,通過使用鋼琴能夠演奏出多種極具氣勢、充滿抒情特色的音樂內容,也能夠演奏出技巧變化多樣的樂段,因此在整個音樂活動開展過程中,鋼琴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此外,對演奏者手的姿勢以及其在鋼琴前的坐姿和身體的姿勢都有相應要求。
鋼琴藝術作為一種現代藝術,同時也是文化理念的重要展現。在鋼琴藝術創作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首先,要注重將美學內涵融入到整個鋼琴藝術的創作與演奏過程中。注重融入相應情感內涵,通過有效創新,實現鋼琴藝術內涵的有效豐富和系統化發展。情感是最真實的認知和理解,融入情感的過程實際上也是鋼琴藝術作品不斷成熟的過程。
其次,通過對鋼琴藝術演奏的具體表現效果進行分析和認知,我們不難發現,任何經典的鋼琴作品都是在充分系統化了解相關事物的基礎上形成的具體認知,而其中所具有的美學內涵是融入全面認知的前提下所具有的情感內涵。當然,通過對整個鋼琴藝術中所包含的音樂元素進行分析,也可以看到其具體形成與其生活化特點之間有著重要關聯。很多鋼琴藝術作品都融入了大量生活元素。比如,在柴可夫斯基的《云雀之歌》中,聽眾仿佛置身于云雀嬉戲的具體場景。所以,在進行鋼琴藝術創作與表演過程中,要積極融入大自然的生活,并且從中探究合適的鋼琴藝術表達方式與融入要素,通過融入真實的生活元素,實現鋼琴藝術的創新發展。
最后,在整個鋼琴藝術創新創造過程中,還要將文化內涵系統化融入其中。通過對鋼琴藝術體系中的音樂元素進行分析,可以看到東歐、美國與西歐等各個地區的鋼琴藝術作品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正是這些理念上的不同,才使得鋼琴藝術更具有創新價值。當然,整個鋼琴藝術中也融入了相應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及元素,因此想要實現鋼琴藝術的創新完善,就需要注重文化理念的全面融入。客觀地講,文化內涵是基礎,是整個鋼琴藝術作品創作過程中的底蘊,無論是鋼琴藝術曲目創作,還是具體的演奏過程,都必須對其中所具有的文化理念內涵進行分析,使其能夠實現最佳效果。
隨著當前鋼琴藝術發展日益成熟,如今整個鋼琴藝術作為音樂體系中的重要表現方式,通過對其所包含的音樂元素進行分析,能夠幫助我們有效認知和應用這一藝術體系。音樂藝術的價值和發展的關鍵點在于融入多種元素,實現體系化革新與完善,而音樂藝術本身所具有的情感特征和理念,使得鋼琴藝術充滿價值和生命力。
[1]王晶.肖邦的情感世界與其鋼琴作品的抒情性探析[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13.
[2]代百生.何謂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從文化的視角研究中國鋼琴音樂[J].中國音樂學,2005(3):97-103,80.
[3]劉青戈.“走向本土”與“國際接軌”——論東西方舞蹈文化的沖突與融合[J].舞蹈,2000(2):44-46.
[4]龍艷芳.試論“氣”、“韻”傳統美學思想在中國鋼琴音樂演奏中的彰顯[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0.
[5]劉敏.《斯克里亞賓第五鋼琴奏鳴曲》中神秘主義音響的鋼琴演奏探析[D].武漢:武漢音樂學院,2007.
[6]路晶晶.試論鋼琴演奏中觸鍵對音色表現的影響[J].藝苑,2016(5):108-109.
2016-12-15
安徽省高校人才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西方安魂曲死亡主題研究”(SK2016A0496)。
竇木子(1981- ),女,講師,從事鋼琴在西方文化中地位和意義研究。
J62
A
2095-7602(2017)06-01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