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濤 李瀟然 王世東 肖永華 趙進喜 倪博然 陳 默呂仁和 李佳玥 韓媛媛 李 彤
(1 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100029; 2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腎病內分泌科,北京,100700;3 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北京,100700)
活血消癥中藥治療糖尿病腎病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系統綜述及Meta分析
楊 濤1李瀟然1王世東2,3肖永華2趙進喜2倪博然1陳 默1呂仁和2李佳玥2韓媛媛2李 彤2
(1 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100029; 2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腎病內分泌科,北京,100700;3 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北京,100700)
目的:探討活血消癥中藥辨證治療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檢索5個主要的電子數據庫(中文數據庫:中國知網(CNKI)、萬方、維普(VIP),英文數據庫:Medline、CENTRAL),檢索日期從建庫至2016年7月。篩選納入并Meta分析活血消癥中藥治療DN的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結果:活血消癥中藥對于改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quantitative test of 24 h urinary protein,24 hUTP)(MD=-0.08 g,95%CI=[-0.13,-0.03],I2=0%)和中醫證候積分(MD=-3.82,95%CI=[-4.84,-2.79],I2=0%)療效優于ACEI/ARB類藥物。對于SCr和BUN的影響,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活血消癥中藥降低DN患者24 hUTP和改善臨床癥狀療效優于ACEI/ARB類藥物。
活血消癥中藥;糖尿病腎病;系統綜述;Meta分析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發癥,也是導致終末期腎衰竭的重要原因。DN的主要治療方法通常為降血糖、降血壓、ACEI/ARB類藥物的使用,療效較為局限,疾病的進展往往難于控制。相對而言,中醫藥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延緩病情進展,藥物安全性等方面顯示出一定優勢。
DN屬于中醫學“消渴病腎病”,其病機常常虛實夾雜,涉及臟腑主要為脾腎,尤以腎損害為主,可累及多臟腑病變。對于DN復雜多變的病機,在治法上體現出多樣性。但治療上概括起來,除選用健脾益腎、益氣養陰的補虛之法外,對于痰、瘀、濕、毒、風、熱等標實之邪,不同的專家學者重視的方面不同,多選用祛痰化瘀、清熱解毒或疏風散邪等治法。自上世紀90年代初呂仁和教授提出糖尿病腎病“微型癥瘕”病機學說并采用具有活血消癥、化結消聚治法以來,不少學者探索了活血消癥治法對DN的治療效果。為提供活血消癥治法治療DN療效的循證醫學證據,本研究在已有文獻基礎上,篩選使用活血消癥治法干預DN的臨床研究,進行系統評價及Meta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導臨床治療。
1.1 納入文獻標準
1.1.1 研究設計為隨機對照試驗。
1.1.2 研究對象 1)糖尿病診斷均符合ADA診斷標準;糖尿病腎病分期符合Mogensen分期標準III-IV期。2)不受患者糖尿病類型、年齡、性別、病程及種族的限制。
1.1.3 干預措施 試驗組辨證采用活血消癥中藥;對照組采用ACEI/ARB或安慰劑/空白對照。其余干預措施或常規治療2組一致,治療時間4周及以上。
1.1.4 結局指標 主要指標:1)24 hUTP,2)SCr,3)BUN;次要指標:1)HbA1c,2)TC,3)TG,4)癥狀和體征改善的總有效率。
1.2 文獻檢索 主要檢索5個數據庫:中國知網、萬方、維普、Medline、CENTRAL。篇名檢索以“糖尿病腎病”“消渴腎病”“消渴病腎病”。主題詞檢索“中醫”“中草藥”“中藥”“中成藥”“成藥”“中西醫結合”。全文檢索“隨機”“血瘀”“癥瘕”。日期從建庫到2016年7月。
同時,灰色文獻檢索了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以“糖尿病腎病為檢索詞”,檢索到19個臨床試驗。
1.3 文獻篩選和資料提取 遵循Cochrane系統評價手冊5.0.2版,由兩名評價員獨立篩選,如有分歧,通過第三者協助判斷。
1.4 文獻質量評價 采用ROB偏倚風險評估工具進行文獻質量評價,兩人單獨對最終納入的RCT文章進行偏倚風險評估,參考Cochrane手冊偏倚風險評價表評價標準[1],對文章進行偏倚風險評估。
1.5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差(MD)及其95% CI表示。采用Cochrane Q檢驗分析各研究間的異質性,P<0.10認為研究間異質性存在統計學意義。采用I2統計量定量評估異質性的大小。在臨床同質性好的前提下,當I2<25%時選用固定效應模型,當I2位于25%~75%之間時,選用隨機效應模型,若研究間異質性較大(I2>75%)時,則放棄meta分析。Meta分析采用Revman軟件5.3版。
2.1 文獻篩選流程 我們檢索了5個中英文醫學數據庫:中國知網(CNKI)、萬方、維普(VIP);Medline,CENTRAL;檢索日期從建庫起至2016年7月。共得到645篇臨床研究報告。經過查重及篩選工作,14篇RCT報告納入到本系統綜述中。見圖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圖
2.2 納入文獻特征 納入的14篇RCT報告中,7篇[2-8]出自學位論文,占總體50%,其余均來自醫學期刊發表的文獻。其中英文報告1篇[14],中文報告13篇。納入研究中,試驗組均使用活血消癥中藥,有10項研究的對照組使用ACEI/ARB藥物,余4項[5,9,14-15]研究使用安慰劑或空白對照,治療時間均≥4周。見表1。
2.3 方法學質量 隨機序列的生成方式,3項[8-9,11]通過隨機數字表產生,4項[2,4,13,15]通過計算機隨機數字生成器產生,偏倚風險較低。1項[6]通過就診順序分組,存在高偏倚風險。其余6項研究為僅描述“隨機”二字,未對具體隨機方法進行報告,無法判斷偏倚風險;隨機隱藏方面,2項研究[7,15]通過密封不透明信封進行隱藏,偏倚風險較低。1項研究[6]未進行隨機方法的隱藏,具有高偏倚風險,余11項研究未描述隨機序列的隱藏情況,無法判斷偏倚風險;在盲法的實施上,共4項研究[4-5,7,13]提及設盲,其中2項[4,7]明確說明使用單盲,未報告具體的盲法,無法判斷偏倚風險;在不完整結局數據偏倚評估中,13項研究均無缺失數據情況,具有低偏倚風險。1項研究[10]未述明確數據,無法評估偏倚風險;在選擇性報告結局方面,13項研究完整報告結局,為低偏倚風險;其他偏倚方面,本系統綜述主要評估不良事件的報告情況,5項研究[10-14]未報告不良事件,無法判斷偏倚風險,其余均為低偏倚風險。見圖2。

表1 納入研究特征表
2.4 療效評價 由于納入的研究中對照組的干預措施不同,考慮混雜因素的存在,不能合并分析。因此,根據對照組干預措施不同進行分組:1)活血消癥中藥組vs ACEI/ARB組;2)活血消癥中藥組vs安慰劑/空白對照組。
2.4.1 活血消癥中藥對照ACEI/ARB療效分析
2.4.1.1 活血消癥中藥對24 hUTP的效力 在活血消癥中藥對照ACEI/ARB的研究中,有5項研究[3-4,6-7,12]以24 hUTP作為療效指標,其中有1項試驗[6]隨機分組以患者就診順序分組,隨機序列和隱藏風險較高,故不做合并分析。其余4項試驗共納入試驗組161例,對照組162例,Meta結果:MD=-0.08 g,95%CI=[-0.13,-0.03],I2=0%。活血消癥中藥組較對照組優效降低降0.08 g,P=0.002<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圖3。

圖2 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評估
2.4.1.2 活血消癥中藥對腎功的影響 有8項研究[3-4,6-7,10,12-14]主要就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對腎功能進行療效評價,其中有1項試驗[9]納入的研究對象為III-V期患者,余試驗納入的研究對象均為III-IV期患者,臨床異質性較大,不作合并分析。余7項研究各項試驗組間無明顯異質性(I2=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效應量合并,Meta結果示P>0.05,試驗組和對照組對DN患者SCr與BUN的影響,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圖4、圖5。
2.4.1.3 活血消癥中藥對中醫證候積分的影響 中醫證候積分方面,所納入研究中有3項研究[2-3,6]對試驗前后患者的證候進行評分,其中有2項試驗[2-3]統一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使用尼莫地平法,臨床同質性較好,進行合并分析,meta結果:MD=-3.82,95%CI=[-4.84,-2.79],I2=0%,活血消癥中藥對于中醫證候積分改善優于ACEI/ARB治療,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圖6。
2.4.1.4 活血消癥中藥對總有效率的影響 活血消癥中藥vs ACET/ARB的試驗中,有7項[3,5,7,9-13]研究結果評價總有效率。其中1篇研究[3]ROB評估具有高偏倚風險,排除該研究。其余6項試驗試驗組共200例,其中總有效例數為150例,總有效率為75%。對照組共198例,總有效例數為113例,總有效率為57%。
2.4.2 活血消癥中藥對照安慰劑/空白療效分析
2.4.2.1 活血消癥中藥對2 hUTP的效力 本亞組研究中,有3項[5,9,14]對照組使用安慰劑或空白對照,其中有2項[5,14]研究結果中測定24 hUTP,試驗組共43例,對照組共23例,合并分析后Meta結果示:試驗組較對照組優效改善24UTP水平0.31 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圖7。
2.4.2.2 活血消癥中藥對總有效率的影響 3項試驗中共納入活血消癥中藥治療組120例,安慰劑或空白對照組77例,治療組總有效例數為102例,總有效率為85%,對照組總有效例數為32例,總有效率為41.6%。
2.4.2.3 終點事件 所有納入文獻中,有1篇[15]通過對活血消癥中藥干預和安慰劑對照,綜合分析了活血消癥中藥對DN終點事件的影響,該項研究結果示:315例患者24個月的隨訪中,28例發生終點事件,其中試驗組7例(4.5%),安慰劑組21例(13.3%)。試驗組明顯低于安慰劑組,顯示活血消癥中藥能顯著降低患者的終點事件危險度。
2.5 安全性評價 所有納入研究中,共9項研究[2-9,15]說明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有4項研究[4-5,7,15]發生不良事件,治療組共計221例,對照組共計208例,共發生20次不良事件,其中1項研究[8]明確指出試驗組和對照組發生的不良事件例數。
2.6 發表性偏倚 由于所納入研究數量較少,統一以某一指標作為結局的研究數量更是不足,無法用倒漏斗圖進行,故無法對發表性偏倚進行評估。
不同的醫家,在治療DN時選用的治法也不盡相同。呂教授在臨床施治時重視活血消癥治法的使用,呂教授認為DN的基本病機是消渴病日久,治不得法,傷陰耗氣,復加以痰、熱、郁、瘀互相積聚于腎之絡脈,先形成“微型癥瘕”,逐步使腎體受損,‘腎用失司’,腎元按虛、損、勞、衰規律發展,在整個病程進展中,“微型癥瘕”的形成是病理關鍵。“微型癥瘕”假說的提出,也是呂教授在祝諶予教授學術思想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祝老首先提出糖尿病因氣陰兩虛而致血瘀的病機,其后活血化瘀治法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發癥,開創了活血化瘀治療糖尿病的先河,從而使活血化瘀治法逐漸受到重視。
本次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結果:1)活血消癥中藥治療DN,對24 hUTP的改善優于ACEI/ARB或安慰劑/空白組。同時,活血消癥中藥對中醫證候積分(中醫臨床癥狀)的改善也優于ACEI/ARB組。2)在總有效率方面,試驗組組明顯優于對照組。3)對腎功能的影響,活血消癥中藥與對照組間無明顯差異。
本次Meta分析所納入的13篇文獻極少描述研究設計方法、隨機方法及隨機方案的隱藏,缺乏足夠的信息幫助判斷試驗是否科學合理,存在實施偏倚和測量偏倚的可能,并可能存在一定的發表偏倚和方法學質量低下。同時,也缺乏對于不良事件的準確描述,其安全性分析不能把握。本次分析所納入的試驗數較少,且試驗中納入總病例數較少,病例的DN分期不同,其病程、年齡、實驗室指標等基本情況不一,試驗治療的時間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研究結論的證據強度不高,若想得出具有說服力的結論,還需要進一步開展設計科學合理的前瞻性、多中心、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試驗。

圖3 活血消癥中藥與ACEI/ARB對于24 hUTP療效森林圖

圖4 活血消癥中藥與ACEI/ARB對于BUN療效森林圖

圖5 活血消癥中藥與ACEI/ARB對于SCr療效森林圖

圖6 活血消癥中藥與ACEI/ARB改善中醫證候積分的森林圖

圖7 活血消癥中藥與安慰劑/空白對照對于24 hUTP療效森林圖
[1]Higgins JPT,Green S.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EB/OL].http://handbook.cochrane.org.
[2]郭登洲.益氣養陰消癥通絡中藥對糖尿病腎病的干預作用及對腎素—血管緊張系統的影響[D].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08.
[3]林樂乙.從腎絡癥瘕論治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05.
[4]黃學民.止消保腎寧治療糖尿病腎病腎功能不全(陰陽兩虛型)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05.
[5]莫世安.“糖腎方”治療2型糖尿病腎病Ⅲ、Ⅳ期氣陰兩虛夾瘀型35例療效觀察[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08.
[6]孫麗娜.益氣通絡消癥法治療Ⅳ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研究[D].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2012.
[7]孫曉澤.中醫辨證治療早期和臨床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1.
[8]王鳳麗.益氣養陰化瘀通絡中藥防治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12.
[9]曹衛華,黃麗紅,郭民,等.蜂貝化瘀方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1):1022-1024.
[10]竇莉莉.益氣養陰消癥通絡方對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6):234,237.
[11]陳志強,方敬,王月華,等.益氣養陰消癥通絡中藥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5,16(11):962-964.
[12]彭月芹,孔祥芬,李秋英,等.芪蛭消癥膠囊治療糖尿病腎病臨床研究[J].河北中醫,2008,30(6):570-572.
[13]王世東,趙進喜,呂仁和,等.中醫藥對糖尿病腎病腎功能不全代償期生存質量影響的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07,30(3):1-4.
[14]Gao,Y,B.A Clinical trial of TANG SHEN NING for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998,18(4):247-252.
[15]李景,趙進喜,王世東,等.中醫藥綜合治療方案全程干預對糖尿病腎病終點事件的影響[J].中醫雜志,2012,53(7):568-571,580.
(2016-12-20收稿 責任編輯:洪志強)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solving Herbs in Treatmentof D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Yang Tao1,Li Xiaoran1,Wang Shidong2,3,Xiao Yonghua2,Zhao Jinxi2,Ni Boran1,Chen Mo1,Lyu Renhe2,Li Jiayue2,Han Yuanyuan2,Li Tong2
(1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 2Departmentofendocrinologyofrenaldisease,DongZhimenHospital,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700,China; 3Postdoctoralresearchstationof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7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solving herbs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DN).Methods:A total of 5 major electronic databases were retrieved.Chinese databases include:CNKI,Wan Fang database,VIP database,English databases include:Medline,CENTRAL.Retrieve the date from inception date to July 2016.Meta-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i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herapy for DN.Results: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solving herbs is better than ACEI/ARB in improving 24 hUTP (MD=-0.08 g,95%CI=[-0.13,-0.03],I2=0%)and TCM syndrome scores (MD=-3.82,95%CI=[-4.84,-2.79],I2=0%).For the effects of SCr and BUN,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Conclusion: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solving herbs to reduce DN patients′ 24 hUTP and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s is better than ACEI/ARB.
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solving herbs; Diabetic nephropathy;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北京市“十病十方”科技攻關項目;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重點病種專項研究
楊濤(1992.04—),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腎病內分泌方向,E-mail:630836504@qq.com
王世東(1973.07—),男,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腎病內分泌科,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發癥中醫藥防治研究、中醫藥防治痛風病臨床研究、名老中醫診治內分泌代謝病經驗傳承研究,E-mail:wsd3122@sina.cn
R256.5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7.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