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寶民+張磊+孫芳



【摘 要】闡述舞臺機械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的各種安全問題以及相關安全因素,詳細分析“硬件”因素和“軟件”因素給舞臺機械及舞臺表演人員安全帶來的影響,為劇場舞臺機械操作與管理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 舞臺安全;舞臺機械;設備關聯;運行程序;操作規范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stage machinery will appear all sorts of security issues and related safety factors during use,detailed analysi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factors brings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safety of stage machinery and stage performance personnel, provided experiences and references for a theater stage machiner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stage safety; stage machinery; equipment associated; operational procedure;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1 前言
舞臺安全直接關系著劇場演出和管理的成敗。近年來各種舞臺安全事故屢見不鮮,在2015年5月9日畢節大劇院和11月28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音樂廳發生升降舞臺垮塌事故之后,以段慧文為代表的業內多位專家都對其進行了深入剖析,從舞臺機械設計、安裝、調試和維護及劇場運營管理等不同角度,分析事故產生的原因,提出建議和對策,為舞臺安全管理提供了思路。
筆者每年參與近200場演出,在工作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舞臺安全問題。盡管這些問題沒有對演出造成實際影響,但給舞臺安全管理帶來了隱患。筆者基于國家大劇院歌劇院舞臺機械設施及使用,整理和總結了近些年來出現的各種與安全相關的問題,并深入剖析成因,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參考。
2 國家大劇院歌劇院舞臺機械概述
作為國家的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大劇院歌劇院以其設備數量多、承演劇目多的特點成為舞臺安全關注的重點。歌劇院舞臺是標準的“品”字形舞臺,建筑臺口寬18.6 m,高14 m,歌劇院是舞臺機械種類全、數量多、具有代表性的劇院。歌劇院配備的舞臺機械包括臺上機械和臺下機械,以實現舞臺的推、拉、升、降、轉功能,并能夠實現快速切換布景。臺上機械有61道電動吊桿、78臺軌道單點吊、24臺自由單點吊、5道燈光橋、左右各5道燈光吊籠、假臺口、大幕機、防火幕等,臺下機械有2塊樂池升降臺、6臺主舞臺升降臺、左右各5臺側車臺和車載轉臺及其相應的輔助升降臺、補償升降臺、電動防護門和安全網等。
歌劇院舞臺機械控制系統采用的是STATE V系統,分三級實現設備操作:第一級為主控制系統,實現對所有舞臺機械設備的操作運行;第二級為智能手動控制系統(簡稱SCADA),可實現全部臺下舞臺機械設備和部分臺上舞臺機械設備的運行;第三級為緊急控制系統(或稱為柜控),一般僅作為現場檢修使用,在日常使用中禁止使用。
常規使用的主控制系統包括圖形化用戶界面計算機(GUI)、LCD觸摸顯示屏、帶有4條操作條的操作員控制面板(OCP),主控制系統擁有“冗余備份”配置,一主一備,是一個非常可靠的自動控制系統。
3 舞臺機械使用中涉及的安全因素
舞臺安全涉及演職人員安全、布景安全、裝置安全、道具安全、用電安全、消防安全等諸多方面,本文僅涉及與舞臺機械相關的安全內容,按照起因分類,可概括為“硬件”和“軟件”兩種。硬件,主要是指設備設施因素;軟件,主要包括演出程序編制、專業人員自身素質。以下主要從“硬件”、“軟件”和“人”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3.1 “硬件”因素對舞臺安全的影響
舞臺機械設備自設計、安裝、調試、使用之后,各種設備參數和運行特點就基本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但“不變”的設備,遇到不同特點的劇目后,各具特色的演出使用要求就給設備運行的狀態、有可能產生的安全隱患帶來了“多變”的因素。
3.1.1 設備及其布景間相互剮蹭帶來的影響
在布景吊掛安裝、拆卸過程中,吊桿不可避免地發生晃動,會造成吊桿與吊桿、吊桿與燈光橋等周邊設備間的剮蹭或碰撞。由于歌劇院的吊桿最邊上的鋼絲繩與吊桿端距離很小,吊掛發生晃動時,吊桿極易插入附近吊桿的鋼絲繩里或刮在燈光橋的扶手上(圖1、圖2)。如發生上述問題,而現場工作人員檢查不到位并運行吊桿或燈光橋時,會帶來安全事故,輕則損壞吊桿鋼絲繩,重則導致吊桿或吊桿上的布景墜落。
因此,現場工作人員要觀察仔細,確保吊桿與吊桿之間、吊桿與燈光橋之間不發生干涉,并確保布景吊掛、吊桿運行、燈光橋運行的安全。
3.1.2 相互關聯設備的運動速度差帶來的影響
在演出中,經常會涉及到臺上設備和臺下設備配合使用的情況,如臺上吊桿吊掛硬景需接觸臺下主舞臺升降臺。為配合演出需要吊桿和主舞臺升降臺同時上升和同時下降,兩者相互配合,通常兩者的速度設為一致。但需要注意,兩者的加速度匹配問題:在同時上升時,吊桿的加速度應大于主舞臺升降臺的加速度,來保證吊桿的速度大于主舞臺升降臺的速度;在同時下降時,吊桿的加速度應小于主舞臺升降臺的加速度,來保證主舞臺升降臺的速度大于吊桿的速度。這樣吊桿吊掛的硬景與主舞臺升降臺不會發生碰撞,否則會導致硬景片彎曲、變形等損壞,影響演出或布景切換。
3.1.3 設備間相互關聯帶來的影響
在使用舞臺機械設備時,應考慮設備的響應時間,尤其是臺下的舞臺機械,相互關聯的各種鎖定裝置多。在演出中為確保舞臺安全,臺下設備如主舞臺升降臺、車臺、車載轉臺等在靜止狀態下都是鎖定狀態,設備運動前需要解鎖。如果在編制CUE時不考慮設備解鎖時間,在后一個CUE運行涉及上一個CUE中的設備鎖時,很容易造成設備互聯鎖報警,導致設備不能運行,影響演出順利進行。
另外,還要考慮響應過程的情況,同一設備在前后不同CUE中,在運行后一個CUE時要確保前一個CUE中的此設備已經運行完畢,否則出現設備被占用報警,無法完成設備運行,同樣影響演出。
3.1.4 編組內設備屬性的差異性帶來的影響
在演出中經常使用不同的設備進行同步編組,如燈光橋與吊桿、吊桿與軌道單點吊,不同設備的設備性能是不一樣的:燈光橋的速度是0.1 m/s,是定速設備;吊桿的默認速度是0.3 m/s,是變頻調速設備;軌道單點吊的默認速度是0.4 m/s,是變頻調速設備。在進行同步編組后,即使同樣速度運行也應考慮不同設備運行時的加減速是不同的,在編組運行時都會產生一定的高度差,在使用時必須使得多次運行后的積累誤差在可承受范圍內,否則也會造成編組內的布景或設備損壞。
另外,還要注意編組設備的數量,一是要考慮控制系統對同時運動設備的控制能力,二是要考慮編組設備數量增多時會增加設備出現故障的概率,系統的可靠性降低。
3.2 “軟件”因素對舞臺安全的影響
為了滿足日新月異的舞臺效果、具有震撼沖擊的觀眾視覺享受,劇目復雜程度不斷加深、道具布景體量不斷加大、舞臺設備運行數量不斷增多,因此,實現上述需求的總指揮——“設備動作程序”(即CUE),也水漲船高,越來越復雜。與此同時,因時間緊造成的速成式、少規范、欠科學的編程,也通過一個個“有驚無險”的安全事實不斷敲響警鐘:舞臺機械編程規范程度直接影響演出安全和劇目效果,必須全面加以規范,切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2.1 CUE號和ACT使用的唯一性
由于一個演出項目從裝臺、技術合成、排練到最后演出,舞臺動作可能歷經多次修改,因此為舞臺切換布景編制的CUE會隨之進行多次修改。而CUE號需盡量做到“人變號不變”,即為了杜絕由于人員交接班的變換等人為因素所帶來的影響,在此過程中需要確保CUE號使用的唯一性,CUE中的所有動作(ACT)使用的唯一性。也就是說,當CUE中所有動作調整到其他CUE中時,此CUE號應該廢除;CUE中的動作ACT發生調整時,要確保此ACT唯一使用,否則此ACT要廢除。在涉及臺上、臺下動作時需特別注意,演出中一個設備需要運行多次,應該對每次的運行動作建立單獨的ACT。對設備運動參數(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減速度、標記位等)進行調整時,應針對相應的動作進行調整,即要做到ACT與CUE的“唯一對應”屬性。
3.2.2 臺上、臺下運行程序的分離
在演出中,臺上、臺下舞臺機械設備經常需要同時運動,此時應建立兩個獨立的CUE,一般不聯接在一起或合并在一個CUE中,否則,既不利于操作人員在設備運行全程進行檢查,又增加操作人員和現場人員在設備出現異常狀況時處理的難度。工作人員(尤其是現場工作人員)稍有不慎出現舞臺機械口令錯誤或對現場狀況掌握不清,具有臺上、臺下設備運行糅雜的CUE,很可能由于錯誤的舞臺機械運行帶來二次安全事故。
3.2.3 CUE表、桿表的屬性一致性
在現場工作人員使用的紙質CUE表和桿表中,吊桿桿號和布景名稱應標明一致,便于現場工作人員隨時檢查和確認;在涉及多設備編組時,編組設備及其承載的布景名稱同樣需要在CUE表和桿表中清楚標明。
對于編組,現場人員使用的紙質CUE表中必須詳細標示出設備編號,以便于現場工作人員在設備運行時(尤其是演出布景切換時),關注編組內多個設備的運行情況。紙質桿表中在每個設備備注欄中應進行編組提示,同時在編組詳表中應再次準確寫明編組所用的設備。
3.2.4 同時運行CUE的數量限制
在演出中,尤其是在幕間布景切換時,為了減少布景切換的時間,經常會出現多條CUE同時運行的情況,在歌劇院演出中最多出現過6條CUE同步運行的例子,操作人員用兩只手分別操控主操作面板和備份操作面板的操作條。
采取此種方式,會帶來一系列問題:第一,運動的設備數量多,設備出現問題時現場和操作人員不容易識別;第二,設備出現故障時,操作人員的控制面板上沒有應急的操作條;第三,現場若出現問題,工作人員會根據情況需要喊急停,使操作人員很難判斷是哪條CUE需要停止,直接導致全部CUE停止。如果此時布景發生剮蹭、斷繩等情況會帶來舞臺二次安全事故。
為了避免出現上述情況,在出現需要同時運行的CUE超過3條時,就安排兩個操作人員分別在主控制系統上工作,兩個操作人員有明確分工,保證每人運行CUE的條數不超過3條。這樣就避免沖突,降低布景切換時的安全風險。
3.2.5 設備的運動邏輯
在舞臺機械參與演出中,舞臺機械的運動邏輯也會給舞臺安全帶來影響。尤其是在復雜的舞臺動作中,會涉及臺上、臺下多個設備同時運行,同時需要多個位置的工作人員相互配合發命令,此時需要考慮舞臺機械的運動邏輯。
在《唐豪瑟》演出中,為了實現在150 s內隨著音樂完成從序曲到一幕的換景:將放置維納斯堡的車載轉臺前進至主舞臺,之后舞臺上空的環形幕、燈光橋、檐幕吊桿等相關布景下降到演出位置,編制了相應的CUE(圖3)。
此CUE需要兩個人相互配合發出命令(無底色的CUE由舞臺前區工作人員發令,綠色底色的CUE由舞臺后區工作人員發令)。在車臺與環形幕不沖突時,舞臺后區工作人員應下令運行CUE23(備注欄中已提示),但是帶來的隱患是:如果舞臺后區工作人員下達命令不及時(在車載轉臺到位后),會導致CUE11中的燈光橋、檐幕吊桿與環形幕吊桿發生干涉。
考慮到布景動作的邏輯關系,將CUE進行調整后(無底色的CUE由舞臺前區工作人員發令,綠色底色的CUE由舞臺后區工作人員發令),避免了環形幕吊桿與燈光橋、檐幕吊桿等設備之間的干涉,保證了布景切換的安全(圖4)。
3.3 “人為因素”對舞臺安全的影響
3.3.1 操作人員的操作規范性問題
操作人員在控制臺上進行操作時,應盡可能地減少手敲輸入動作。在手敲輸入時,由于設備按鈕的原因或操作人員的自身特點,經常會導致敲擊不到位或敲擊錯誤,在運行中如果發現不及時會帶來舞臺安全隱患。操作人員手敲動作經常出現問題的情況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輸入設備號錯誤
目前歌劇院的設備號位數并不統一,有一位數、兩位數和三位數三種。其中假臺口側片及上片設備號為一位數,燈光橋、燈光吊籠水平和升降的設備號均為兩位數,其他設備如吊桿、單點吊、升降臺、車臺和補償臺等設備號均為三位數。在操作時需要操作人員進行設備號輸入,在高強度緊張工作和長時間工作時,會出現輸入設備號漏位或錯誤的情況,導致其他設備誤動作,若發現不及時會造成舞臺安全事故。從使用者角度,應該認真、謹慎,避免發生誤操作;但從設計者角度,應對設備號位數進行統一,避免此種錯誤發生的可能性。
(2)輸入舞臺設備位置錯誤
在舞臺工作中尤其是裝臺、拆臺和技術調整過程中,需要多次臨時運行設備,設備的運動方向、目標位和速度等參數會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設定。這時,就需要操作人員把相應參數輸入控制系統中,而出現敲擊錯誤導致設備錯誤運行就可能發生舞臺安全事故。因此,現場的工作人員必須仔細關注設備運行狀態,操作人員在運行設備前應再次確認。為了減少出現敲擊輸入錯誤和敲擊的次數,歌劇院目前多采取的是使用標記位,以減少發生錯誤的可能性。
3.3.2 人員職責分工與協同配合問題
(1)機械專業人員內部分工
在歌劇院,舞臺機械的工作面一般分為臺上操控和舞臺面現場,具體可分為控制室、上場口和下場口三個地點。對于復雜的劇目,如《復興之路》,共涉及6個工作面:上場口、下場口、后舞臺、二層臺倉、樂池和主控室。根據演員的調度和舞臺機械的運動,最終將舞臺機械劃分為7個崗位:A區(上場口前區)、B區(后舞臺區)、C區(下場口區)、D區(控制室)、E區(樂池區)、F區(上場口后區)和G區(二層臺倉區)(圖5、圖6),各個區域的工作人員相互配合做到無縫銜接。
上場口前區的工作人員主要負責舞臺機械的現場指揮,負責所有舞臺機械的調度及演出中的應急指揮,其他工作區域的工作人員負責本區域的人員和設備安全。
歌劇院的舞臺面積大,為全方位、無死角的觀察要求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因此,實際工作中只能依靠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利用對講機進行相互溝通。在正常情況下如何保證口令順利傳達、在緊急情況下如何保證現場情況及時反饋以及在所有情況下時刻保證對講信道暢通,需要團隊的默契工作,也需要科學、細致、可行的現場人員分工定責,還需要針對劇目特點制定相應的緊急預案,從而保證各類人員均能及時有效地傳達口令和反饋現場情況,有效應對演出中各種突發情況。
(2)跨專業人員協同配合與溝通
舞臺安全還有來自舞美設計、布景制作、布景安裝、布景切換和演員調度等多方面帶來的影響:布景的厚度是否考慮了吊桿的間距、布景的吊掛重心是否測量準確并確保吊掛豎直、布景或燈具載荷在吊桿上分布是否合理、布景高度和舞臺機械布置是否沖突、演員上場和下場是否和布景切換過程沖突等。
此種情況下,需要舞臺機械專業與舞美設計、舞美技術管理、導演和舞臺監督之間相互協調,起到連接各專業的橋梁紐帶作用,齊心合力、緊密配合,最大限度地將舞臺安全隱患排除在劇目制作初期,確保舞臺工作的安全底線。
4 結語
一場高水準的舞臺演出,離不開舞臺安全這個前提和保障。舞臺安全離不開與舞臺相關的各個專業的緊密配合,舞臺機械專業作為燈光、裝置、音響、多媒體等各個專業的工作載體,在演出中涉及的范圍廣泛且安全因素多,是舞臺監督和舞美技術管理之間的橋梁,需要在技術和藝術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點,為技術服務藝術、保障演出安全找到合適的切入點。
文中分析的舞臺機械設備本身的“硬件”因素、演出程序編制的“軟件”因素存在的問題會給舞臺機械及舞臺表演人員帶來安全隱患。因此,舞臺機械專業人員需要用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科學的工作方法,扎實做好舞臺機械管理細節工作,在保障演職人員、布景道具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藝術家的創意,為藝術家的舞臺表演服務。
參考文獻:
[1] 杜寶民,厲宣浩,饒紫卿. 劇場演出中舞臺機械的組織與保障[J]. 演藝科技,2010.
[2] 段繼文. 舞臺機械的程序控制在藝術表演中的運用[J]. 演藝科技,2011.
[3] 王維. 英國皇家歌劇院舞臺演出風險評估方法[J]. 演藝科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