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初,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俱興。此刻,在大洋彼岸的一個25歲的青年科學家在紐約《留美學生通訊》上發表了《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他在信中這樣寫道:
同學們:
是我們回國參加祖國建設工作的時候了。祖國的建設急迫地需要我們!人民政府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大聲召喚我們,北京電臺也發出了號召同學回國的呼聲。人民政府在歡迎和招待回國的留學生。
同學們,祖國的父老們對我們寄存了無限的希望,我們還有什么猶豫的呢?還有什么可以遲疑的呢?我們還在這里彷徨做什么?
同學們,我們都是在中國長大的,我們受了20多年的教育,自己不曾種過一粒米,不曾挖過一塊煤。我們都是靠千千萬萬終日勞動的中國工農大眾的血汗供養長大的。現在他們渴望我們,我們還不該趕快回去,把自己的一技之長,獻給祖國的人民嗎?是的,我們該趕快回去了。
……
同學們,聽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四萬萬五千萬的父老兄弟在向我們召喚,五千年的光輝在向我們召喚,我們的人民政府在向我們召喚!
回去吧!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灑在祖國的土地上灌溉出燦爛的花朵。我們中國要出頭的,我們的民族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回去吧趕快回去吧!祖國在迫切地等待我們!
隨后,他拒絕了優越的工作條件和優厚的物質生活待遇,拒絕了美國經濟合作總署(ECA)的救濟金,毅然告別女友取道香港回國。
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數以千計的海外學子開始義無反顧地回到了祖國懷抱。
他之后60余年的人生,全部獻給了腳下的這片深愛著的故土。他被稱為 “我國工程科學界支柱性的科學家”;在“兩彈”的研制中,他被譽為“科技眾帥之帥”。他說:我這輩子主要做的就這一件事,搞中國的核武器;他的一生滿載傳奇和榮耀……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顆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朱光亞。
(文/陳琛 據《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