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崇馬
近些年來,我國媒體行業發展勢頭十分迅猛,蓬勃發展。但是隨著傳媒行業的高速發展,傳媒院校面臨的競爭愈發激烈。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傳媒專業做好人才培養工作,培養出優質人才成為重中之重。本文闡述了當前高校傳媒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并著重闡述了培養高質人才的策略,希望能夠對高校傳媒專業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一點幫助。
在當前高校的傳媒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所設置的課程更注重于對理論知識的強調,而忽視實踐。這一點具體表現于教學體系和課程安排上。通過對諸多高校傳媒專業課程設置情況的調查發現,在傳媒專業課程體系的構成中,理論知識課程所占的比例過大。在這里我們以浙江大學的傳媒專業為例,在其所設置的六十一門課程中,實踐課程只有電視節目策劃編導和音像編輯與制作這兩門課程。由此可見,高校傳媒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對實踐課程的忽視程度。而從當前傳媒行業的招聘信息情況來看,我國的傳媒行業在招聘人才時通常要求應聘者具有一到兩年的工作經驗,對于實踐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在此情況下,高校必須要在傳媒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注重其實踐能力的培養。
從當前高校傳統專業課程的開設情況來看,我國高校所開設的傳統媒體課程比較多,而相對的跨媒介技能課程則開設的比較少。但是在當前媒介融合背景下,跨媒介技能顯得十分重要。根據傳媒行業的人才招聘信息來看,傳媒單位除了要求應聘者具有基本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之外,還要求應聘者應掌握0ffice、Word、Photoshop等辦公軟件。可以說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們在培養傳媒專業人才時應該以考慮市場需求,為傳媒行業培養出更優質量的傳媒專業人才。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們在培養傳媒專業人才的過程中應該除了注重其理論知識的培養之外,還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這就需要高校創新教學理念,積極促進學校教育與傳媒行業的相互融和。不可否認,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出現,傳媒業已經由原來的單一媒體發展到如今多媒體形式并存的局面。在此情況下,高效在傳媒人才的專業培養方面也就必須要做出適時的改變與調整。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第一校企聯合,提供給傳媒專業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培養其實踐能力。高校可以聘請傳媒行業中理論知識比較豐富、實踐能力比較強的專家學者來校講座或者任課,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了解更多書本之外的知識。同時傳媒企業每年可以向企業提供更多的機會,讓應屆畢業生來企實習。這樣做對于校企雙方都是十分有利的。學校能夠利用這一平臺培養出更多具有實踐能力的傳媒專業人才,提高其就業率。而企業則能夠從應屆畢業生中選拔優秀人才,來企工作,滿足企業的人才儲備,為企業注入新的力量。
在對傳媒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的闡述中,我們不難發現,在其課程設置中存在不合理的情況,尤其是實踐課程以及跨媒介技能課程的開設,相對來說安排的都比較少。因此,高校在傳媒人才的培養中,首先應該對理論知識課程、時間客戶課程和跨媒介技能課程所占的比例進行調整,保證基本的平衡。眾所周知,在當前媒介融合背景下,傳媒專業的應用性十分強,傳媒行業對于傳媒專業人才的要求也比較高。所以高校必須要積極改革和創新,力求培養出來的傳媒專業人才能夠更加符合企業的要求。其次,想要更好的開設實踐課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高校應該創建良好的實踐環境來作為支撐,高校可以創建相關的實驗室,如音頻編輯制作實驗室、編校軟件實驗室等。最后高校還應該注重傳媒專業人才跨媒介技能的培養。這就需要高校將專業課程與新媒體技能課程相結合,讓學生有效掌握和使用這些技能。除此之外,高校在傳媒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還應該注重其專業價值觀的培養。因為傳媒這個行業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具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屬性。也就是說傳媒行業的整個運作過程也是一種文化以及價值觀的傳播過程。這就要求學生在掌握一定的專業素養、專業技能之外,還應該具備正確的價值觀。這有利于以后他們成為更好的傳媒工作者。
總而言之,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應該根據外部環境變化和行業對于人才的高需求情況,適時的對本校的傳媒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探索最佳的傳媒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1]劉茜.“互聯網+”背景下新型傳媒人才培養路徑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22):186-188.
[2]王兆屹.媒體融合視域下廣播電視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索[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7):333.
[3]高琳,郝婷.媒介融合背景下傳媒專業人才培養路徑探析[J].吉林教育,2017(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