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澍+白連紅
摘 要:協作學習(CL)解決方案是利用協作技術支持新的教學方式,創建完整的協作網絡教學平臺,共享優質資源,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學質量。同步課堂關注跨校區或跨校的遠程同步教學;虛擬課堂利用網絡協作平臺構建一個課堂,學生只需一個標準的瀏覽器即可通過因特網參加遠程學習。將各種協作工具嵌入到學習社區應用和移動客戶端,為教學應用增添先進穩定的實時協作特性。
關鍵詞關鍵詞:遠程同步教學;協作平臺;虛擬課堂
DOIDOI:10.11907/rjdk.161668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800(2016)008-0219-02
0 引言
新型信息技術和各類數字媒體進入教學領域,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課堂面授式的教學模式。隨著學習資源、服務平臺的普適化、開放化,學習者進行跨界學習、共享和協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學習也由傳統的較為靜態、封閉、穩定的組織形式轉化為生成、動態、具有豐富聯系的人、知識、資源共同構成的社會認知網絡[1]。
教育模式正在向在線學習、混合學習和協作學習的模式轉型。網絡學習環境具有許多傳統課堂所不及的優勢,學生擁有了更廣泛參與協作學習的機會。如何利用這些先進的協作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優秀教育資源共享,以及嘗試采用面授和網絡混合的學習模式是當前學校面臨的挑戰。
1 高校需要協作學習
在云計算時代,教師正逐步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的協助者,傳統“一本書”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現實教學要求,在線學習的價值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在線學習更加靈活方便,而且能夠根據需要整合各種多媒體資源[2]。協作學習成效不是個體學習成效的累加,而是由團體協作互動取得的[3]。協作學習的過程就是協作的過程,協作學習的優勢只有通過良好的團隊活動才能獲取,這對在線學習提出了更高要求:①遠程授課不僅能夠被動式觀看,還需要實現習題互動、電子舉手等課堂功能;②與新的教育模式融合,探索MOOC等在線教學模式,構建沒有圍墻的大學;③學習從單純的課堂教學發展到網絡學習,從單向的基于瀏覽、下載、點播的學習模式發展到在線學習、社區化學習,實時溝通和協作能力變得不可或缺;④學習平臺要支持學生在PC、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上進行多種溝通協作。
2 協作學習解決方案
協作學習解決方案利用協作技術支持新的教學方式,共享優質資源,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學質量。
2.1 同步課堂解決方案
同步互動課堂,又稱同步直播互動課堂,是指在遠程開放教育理論指導下,基于網絡教育背景,教師通過計算機網絡通信和多媒體技術進行實時現場教學互動,包括協調師生互動和組織生生互動,達到信息雙向流動和遠程資源共享,在交流互動過程中相互學習,樹立良好的學習規范,培養濃厚的學習氛圍,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交流表達能力為目標的一種新興教學范式[4]。
同步課堂由協作云平臺、課堂視頻、個人視頻、外網設備接入、傳統語音、會議錄制與播放和統一通信應用7部分組成。在核心平臺的支撐下,各個子系統可以互聯互通、協同工作,實現系統全方位靈活組合功能應用。
教師在主講教室授課,通過思科視頻技術和一個或多個遠程教室連城一體。教室配置思科高清視頻終端和語音跟蹤鏡頭。通過協作云平臺中的錄播服務器,支持課堂教學的網絡實時直播,可以作為名師講堂、教學觀摩或教學過程監督等多種教學應用的支撐平臺,同時視頻系統還可以與校園監控系統集成。
針對跨校的交流需求,每個學校只需增加一臺思科協作邊界網關,就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校際互聯。學校之間可以實現用SIP URI名字的方式相互呼叫,由DNS域名自動解析,每次互連時無需專業人員協助。
跨校和跨校區服務,還可以通過租用公共視頻云服務的方式實現。學校只需自購視頻終端,視頻互通通過租用思科合作伙伴的TPaaS服務實現,免去了單個學校自建交換平臺的建設和維護成本,并能實現規模擴展。
2.2 虛擬課堂解決方案
教育網站、網絡課程、學習論壇等都可以看成是虛擬課堂,其共同點都是由數字化學習資源和在線學習活動構成的學習環境系統[5]。在教育資源短缺地區,網絡帶寬和視頻設備相對昂貴,為與發達地區實現教育資源共享,開發了基于網迅(WebEx)平臺的虛擬課堂解決方案,只需一個標準的瀏覽器即可通過因特網參加遠程學習。
網迅采用云服務模式,利用因特網技術設計解決方案。在兼容性方面,WebEx可以很好地運行在不同的桌面系統、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上。
課件在虛擬課堂中有著重要的地位,WebEx為教師提供免費的網迅錄屏軟件。可以錄制全屏或指定窗口,可以設定是否包含聲音。生成文件體積極小且極清晰,錄制過程占用資源很少。
通過內置的問答、小測驗、投票等課堂功能,不僅能滿足新型課堂的互動性要求,還可通過錄制服務記錄下教學過程。這些學習者的數字足跡都將成為教育大數據的來源。對其進行收集、分析和整理,挖據出更精確的數據為因材施教、個性化學習提供技術支撐。
云教育打破了傳統教育信息化邊界。網迅作為高校探索MOOC等在線教學模式的支撐平臺,將范圍延伸到學校的門墻之外。超越地域限制聯系更多的學員,擴大講師的招募范圍,構建沒有圍墻的大學。
2.3 網絡社區協作學習應用
翻轉課堂和MOOC不是僅僅將微視頻放到網上那么簡單,除了課堂上的音視頻互動,學習社區、同伴支持、同伴評價使學生之間相互學習,通過互幫互助來提高學生的協作和自主學習能力。將各種協作工具,如即時通信和視頻軟電話終端Jabber、多方視頻會議等嵌入到學習社區和移動學習客戶端里,為社區化學習增加實時溝通協作能力。
Jabber是思科下一代統一協作通信客戶端軟件,可以運行在Windows、Mac電腦、iPhone、iPad、Androld手機、平板等桌面及移動辦公終端上。CiscoJabber匯集了思科協作通信關鍵技術,可以實現企業即時消息(IM)/在線狀態、語音電話、語音信箱、高清視頻、桌面共享和音視頻/Web會議等功能,是用戶進行協作通信的強大客戶端,滿足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隨時隨地的協作溝通需求。
將網迅集成到教育云社區中,為師生分別定制專門的使用界面,不僅作為教學的虛擬課堂,還作為教師在線教研的平臺。同步課堂的教學視頻經過加工,可以作為翻轉課堂的微視頻或者精品課堂資源,上載到教育云社區,讓更多的學習者參與到社區化學習中。
3 教師角色轉變
傳統的教師、課桌、講臺、黑板以及板書、演示、批改作業等一系列教學活動,教師可在其間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但現在這一切被網絡、屏幕、數字化信息、統一的印刷字體等技術支持的產物所替代。課堂上教師的主控地位不復存在,教師成為學生中的一員,其角色轉變為指導者、咨詢者、設計者、調解者。
事實上,教師要掌握的不僅僅是教學內容的邏輯序列和目標的合理安排,更多的是學生協作的情況、學習的進程以及協作的規劃設計。在網絡學習平臺環境下,教師要加強學習,適應新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劉禹,陳玲.基于網絡的大規模協作學習研究[J].遠程教育,2013(2):44-48.
[2]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 [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2):14-36.
[3]SOLLER A. Supporting social interaction in an intelli-gent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yste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ificial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2001, 12(1):40-62.
[4]王成端,顧玉林.同步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97-100.
[5]張立新,徐飛飛.論虛擬課堂的生態屬性及其管理[J].中國電化教育,2014(2):1-5.
(責任編輯:杜能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