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嵐 許正松
(1 安徽財貿職業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2 皖西學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安徽省產業轉型升級
陳楚嵐1許正松2
(1 安徽財貿職業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2 皖西學院,安徽 六安 237012)
“供給側”結構改革對于解決現階段我國經濟結構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強產業轉型升級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縱深分析當今安徽省的產業結構發展近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通過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加快安徽省產業轉型升級的舉措,增強經濟發展的 “可持續性”,實現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和進步。
供給側結構;結構性;產業轉型升級
2015年末,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提法是在中央正式會議上第一次提到。之后社會掀起討論供給側改革的熱潮,那么究竟何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相對于“需求側”而言的。“需求側”從拉動需求的角度出發,投資、消費、出口拉動經濟增長,其重點是要素投入,“供給側”則是從供給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強調供給的有效性,側重資源配置效率。當前結構性改革的含義是 “需求側”和 “供給側”的對稱平衡。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供給”與“需求”必須雙輪驅動、共同發力,保持供需平衡,實現經濟良性可持續發展(見圖1)。
“供求平衡”是供給側改革的目標。通過供給側改革,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減輕企業稅賦,促進“雙創”,加強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見圖2)。
3.1 安徽省產業結構發展現狀分析
近十幾年安徽省全省經濟發展明顯加速,發展成果喜人。從2000年到2015年,安徽全省生產總值由的 2902.1億元增長到 22005.6億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5年全省工業實現了提質增效、質量提升和結構優化。在經濟總量增長顯著的同時產業結構也在發生變化,主要特點有:

圖1 什么是供給側

圖2 供給側改革目標
3.1.1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在全省的三次產業中:一產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25.6%下降到 2015年的 11.2%;二產由 2000年的36.4% 提高到2015年的 51.5%;三產比重由2000年的38.0%下降到2015年的37.3%。 (見表1)

表1 安徽省生產總值產業結構表
3.1.2 成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其能源效率效益明顯提升。2015年的經濟增長中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 55%,顯示出其凸顯的優勢地位。工業產出貢獻比重不斷上升,但工業能源消費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卻逐年下降,這也是工業產業的效率效能有了大幅度的改進和提高的直接反映。
3.1.3 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成長。裝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對全省工業發展的貢獻增長比重越來越大。目前在全省所有的工業大類中,電子信息產業首當其中,貢獻值最大。
3.2 安徽產業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3.2.1 三次產業結構水平不高。安徽產業結構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第一、二產業比重偏高,第三產業比重偏低。2015年安徽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1.2:51.5:37.3。其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分別比全國高出近2.4個百分點,高出10.2個百分點及低了12.3個百分點。(見圖3)

圖3 2015年安徽省三次產業結構比
3.2.2 第一產業的基礎不穩。農業基礎設施仍然比較薄弱,綜合生產能力和抗災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龍頭企業和家庭農場的綜合實力還不強,產業鏈延伸有待增強,農產品附加值不盡如人意,農業科技創新能力薄弱,社會化服務體系有待健全,農村民生的改善仍然不容樂觀。
3.2.3 第二產業實力不強。在第二產業中傳統產業占的比重較大,全省的工業經濟發展還是以基礎性原材料產業為主,鋼鐵、煤炭、水泥、家電等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問題較為突出。全省工業仍以粗加工和低技術為主,高技術產業在加工工業中的比重大致20%,說明尚處在以代加工產業發展為主的階段。全省工業發展優點是門類齊全,缺點是集中度太低,規模優勢難以形成。因此,要著力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扶植和培育大型企業,整合企業資源優勢,實現強強聯合。尤其是要集中打造一批能夠集中代表安徽省資源優勢、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
3.2.4 第三產業發展滯后。安徽省的第三產業2015年占GDP的比重僅37.3%,遠遠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并且第三產業發展不均衡,結構不合理也是突出問題,傳統產業比重仍然偏大。
3.2.5 高耗能行業仍占較大比重,產業發展節能減排的壓力仍舊不小。 全省GDP中高耗能行業所占比重速度大于能耗比重速度,說明安徽省政府近年來在實施高耗能行業節能減排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長期來看,尤其是與其他發達省份相比,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任務仍然艱巨。
中共安徽省委于2015年12月召開的九屆十四次全會通過了《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建議中提出,“十三五”期間,要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努力實現六大新的目標要求。“產業結構優化”被排在了第一的位子。如何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我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要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4.1 縱深推進政府簡政放權改革。相關政府部門必須加大推進簡政放權,深化制度改革,嚴格實施“三個清單”制度,打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助力企業發展。逐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實現企業“輕裝上陣”,同時深化金融改革,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增加企業“流動血液”,并且要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幫助企業實現“降成本”。
4.2 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資源要素合理投入。我國經濟粗放式增長難以根本轉變的重要原因是不合理的要素結構投入。安徽省應通過供給側改革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把調整優化要素投入結構作為重中之重,真正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的決定性作用,全面釋放安徽省經濟社會活力。從戰略上把握好人口發展問題,應該從單純的控制人口數量轉向實施人才資本戰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重點加大節能增效和生態環保技術的研發、創新和市場推廣,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
4.3 加速戰略新興產業和高成長性產業的發展。安徽省應以加速建設第一批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為契機,進一步推進國家級和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的建設,充分發揮其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示范帶動效應。圍繞戰略新興產業,加快智能語音產業園建設,重點培育智能語音、電子信息、智能裝備、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
4.4 促進經濟良性可持續性增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安徽省經濟良性可持續性發展的必要條件。實現經濟增長必須要兼顧穩增長和調結構這雙重目標。結合安徽省現狀關鍵是從兩個改革著手:一是國有企業改革,解決“生產不停、人不走、企業不倒”的問題;二是價格的市場化改革,應該真正由市場價格來引導生產要素和資源的流動和配置。借助改革、轉型、創新來提升安徽全要素增長率,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新的增長動力。
4.5 推進傳統產業向中高端水平升級發展。由于市場需求發生的變化,產能過剩壓力問題的突顯,促使我們認識到我國的產業發展需要重新定位。供給側改革的目標之一是促進創新創業,創新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產業價值鏈。如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的轉型升級,推進其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
4.6 推進高等教育“僵尸化”制度改革,促進“雙創”人才培養。繼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后,緊接著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又再次強調構建 “雙創機制”。 人才資源是“雙創”的基礎,能夠培養出既具備科學知識、技術、技能,又具有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雙創人才是關鍵要素。政府相關部門應提供給高校寬松的政策環境來改革高等教育創新人才培養匱乏的問題,積極推動高校探索實施“雙創”教育體系。高等院校也應以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為突破口,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充分依托大學生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等創業孵化基地,為“雙創”人才提供例如政策指導咨詢、經營場地、資金支持等創業服務,轉化和孵化創新創業成果。實現培養學生雙創意識、提升能力和成果轉化三方的融合。
總之,在利用供給側進行結構改革和產業升級過程中,要注重把握供給側理論的內在含義,縱深分析當今安徽省的產業結構發展近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通過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加快安徽省產業轉型升級的舉措,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實現經濟平穩、快速、良性可持續性發展。
[1]李勁民.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推進產業轉型升級[J].前進,2016,(1):26-28.
[2]王成吉.新常態下安徽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研究[J].區域經濟,2016,(2):25-28.
[3]侯學娟.安徽省產業結構現狀及對策分析[J].現代商業,2015,(6):17-19.
SPEEDING UP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 SIDE AND PROMOTING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ANHUI PROVINCIAL INDUSTRY
CHEN Chu-lan XU Zheng-song
(Anhui Finance&Trade Vocational College,Hefei Anhui 230601)(West Anhui University,Lu’an Anhui 237012)
“Supply side”structural reform has a great effect on solv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y deeply analy扎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urr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Anhui provi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asures of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through speeding up the process of the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s, which can enhance the “sustainability”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ali扎e the st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upply side structure;Structural;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127;F279.27
:A
:1672-2868(2017)01-0043-04
責任編輯:陳 鳳
2016-12-13
安徽哲學社科規劃項目(項目編號:AHSK11-12D343)
陳楚嵐(1981-),女,湖南邵陽人。安徽財貿職業學院雪巖貿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貿易經濟、物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