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淑華,聶紅兵(九江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內科,江西 九江 332000)
惡性綜合征(MS)是抗精神病藥物所致的嚴重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高熱、肌強者、意識障礙及肌酶升高,常見于服用抗精神病藥物。關于抗帕金森病藥物突然撤藥所致MS偶見報道,若得到及時治療一般預后良好[1-3]。九江學院附屬醫院2016年8月收治1例因突然停用美多巴導致MS的帕金森病患者,本文分析其臨床資料并進行文獻復習,探討MS的誘因及處理方法,以提高對該病的認知。
患者,女,農民,68歲,因“進行性運動遲緩5年,吞咽行走不能2 d”于2016年8月29日入本院。患者2013年因運動遲緩在本院門診診斷為帕金森病,給予“美多巴125 mg·次-1、4 次·d-1,普拉克索0.5 mg·次-1,3 次·d-1”,運動遲緩明顯改善。此次入院前10 d受涼后出現鼻塞、咳嗽,在當地治療后改善不明顯,入院前2 d開始出現吞咽困難,行走乏力,入院前1 d開始不能進食、進藥,出現嗜睡,小便難解。既往體健,否認高血壓病、糖尿病、外傷史等。入院查體:體溫37.8 ℃,心率154 次·min-1,呼吸19 次·min-1,血壓157/89 mmHg(1 mmHg=0.13 kPa),心肺聽診無異常,嗜睡狀態,言語含糊,表情呆板,反應遲鈍,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3.0 mm,對光反射靈敏,兩側鼻唇溝對稱,伸舌居中,口唇及舌頭可見不自主震顫,頸部僵硬,四肢肌力4級,四肢肌張力明顯升高,四肢腱反射對稱,感覺共濟檢查不合作,雙側病理征陰性。入院輔檢:白細胞總數9.52×109L-1,中性粒細胞84.10%,血清肌酸肌酶167.50 U·L-1,乳酸脫氫酶186.00 U·L-1,電解質基本正常。頭顱CT平掃、胸部CT平掃未見明顯異常。入院診斷:帕金森病;上呼吸道感染。予鼻飼給藥、抗感染等治療,因胃內容物潛血強陽性,鼻飼停用,行靜脈營養支持。入院當晚出現高熱,體溫39.0 ℃,意識障礙明顯加重,昏睡至淺昏迷,四肢強直,呼吸急促,大汗,心率150~160 次·min-1,考慮為MS。在積極護胃基礎上,繼續鼻飼“美多巴125 mg·次-1、4 次·d-1,普拉克索0.5 mg·次-1、3 次·d-1”,加強抗感染、靜脈營養支持,于入院第3天體溫逐漸降至正常,第5天意識逐漸好轉至清楚,四肢強直改善,繼續調整美多巴劑量,鼻飼管逐漸拔除,入院第20天完全經口進食,四肢活動良好,出院時復查各項指標均正常。
MS由法國精神病學者Delay等[4]于1960年首次報道,是抗精神病藥物所致的一種少見、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臨床上并不多見,發病率0.02%~3.23%,病死率達20%[5]。患者均有抗精神病藥物的服藥史。帕金森病治療過程中出現MS最先為董寧等[3]于2013年報道;國外文獻也陸續有帕金森疊加征,如皮質基底節變性停用美多巴所致MS的報道[1]。由此可見,MS不僅局限于帕金森病,也可見于繼發性帕金森綜合征或疊加征,所停用的藥物也不僅局限于美多巴,其他抗帕金森藥物如安坦、金剛烷胺、多巴受體激動劑的突然停用亦有可能導致MS。而感染、電解質紊亂等因素均可能是MS的促發因素。穆燕芳等[2]報道因美多巴停用所致MS者均有感染及嚴重低鈉等誘因。國外也有研究[7]證實感染可以誘發美多巴停用導致MS的發生,脫水、感染、腦血管病以及心理壓力均會引起病情惡化。
對于帕金森病停藥所致MS尚無統一診斷標準,部分學者建議采用改良的Levenson的MS診斷標準[3,8]作為帕金森病患者撤藥所致MS的參考。具體標準為具備以下3個主要表現或2個主要表現同時伴4個次要表現即可診斷。1)主要表現:發熱、帕金森病原有癥狀的惡化、血清肌酸肌酶升高。2)次要表現:心動過速、血壓異常、呼吸頻率加快、意識障礙、出汗異常、白細胞增多。本例患者符合該標準。
關于帕金森病患者停藥所致MS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與下丘腦、黑質紋狀體系統和中間皮質多巴胺能系統傳遞減少或功能紊亂有關。董寧等[3]認為,由于帕金森病患者體內出現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導致體內的多巴胺含量減少,當突然停用美多巴,多巴胺活性迅速下降,使中樞及外周的多巴胺能神經元功能紊亂,出現MS。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包括早期的體溫升高可能與下丘腦多巴胺功能低下有關;意識障礙可能與中間皮質性多巴胺能功能低下有關。
帕金森病停藥所致的MS,及早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均非常重要。帕金森病患者,在服用抗帕金森藥物時應告知藥物效果不佳時切忌突然停藥。而對于目前逐漸興起的腦深部電刺激術,術前評估需停用所有的抗帕金森藥物[9],也需警惕MS的發生。帕金森病患者突發發熱或帕金森癥狀加重,需考慮MS的可能,盡快完善血常規、肌酸肌酶等實驗室檢查可明確診斷。MS主要以對癥支持治療及抗帕金森藥物的規范服用為主。在口服困難或胃吸收差時,可胃管給藥或給予靜脈制劑(50 mg靜脈制劑相當于100 mg口服左旋多巴)。本例患者入院前因進食困難停用抗帕金森藥物,入院后因胃黏膜損傷未給藥,進一步導致MS的發生,在積極補液營養支持、抗感染、調整抗帕金森藥物后臨床癥狀逐漸改善。總之,早期診斷及治療是決定MS預后的關鍵,臨床醫師應加強對該病的認識。
[1] Lee M J,Lyoo C H,Lee M S.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in a patient with 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J].J Mov Disord,2011,4(2):73-74.
[2] 穆燕芳,張婷婷,席春華,等,美多巴停用致惡性綜合征2例報道[J].安徽醫藥,2014,18(5):928-929.
[3] 董寧,陳秋惠,張穎,等.帕金森病相關惡性綜合征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4):3527-3528.
[4] Delay J,Pichot P,Lemperiere T,et al.A non-phenothiazine and non-reserpine major neuroleptic,haioperidol in the treatment of psychoses[J].Ann Med Psychol(Paris),1960,118(1):145-152.
[5] Tsai H C,Kuo P H,Yang P C.Fever consciousness disturhance,and muscle rigidity in a 68-year-old man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J].Chest,2003,124(4):1598-1601.
[6] Toru M,Matsuda O,Makiguch K,et al.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like state following a withdrawal of antiparkinsonian drugs[J].J Nerv Ment Dis,1981,169:324-327.
[7] Hashimoto T,Tokuda T,Hanyu N,et al.Withdrawal of levodopa and other risk factors for malignant syndrome in Pakinson’s disease[J].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2003,9(S 1):S25-S30.
[8] Levenson J L.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J].Am J Psychiatry,1985,142(10):1137-1145.
[9] 中國帕金森病腦深部電刺激療法專家組.中國帕金森病腦深部電刺激療法專家共識[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2,45(7):54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