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宇,陳紹軍*,林 川,段 丹,邱林權
(1.四川省內江市農業科學院,四川 內江 641000;2.四川省內江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四川 內江 641000)
內江市蔬菜產業發展現狀與分析
張 宇1,陳紹軍1*,林 川1,段 丹1,邱林權2
(1.四川省內江市農業科學院,四川 內江 641000;2.四川省內江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四川 內江 641000)
總結了內江市蔬菜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對該市蔬菜產業的發展進行了思考,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以期促進蔬菜產業大發展。
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建議
內江是交通運輸部規劃的國家公路運輸主樞紐之一,為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樞紐和西南陸路交通的重要交匯點,地處成渝兩個特大城市之間,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為內江蔬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近年來,內江市不斷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加大農業生產結構的改革力度,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源,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現代農業,不斷對農業結構進行優化,實現蔬菜產業持續穩定增長。
根據2010年出臺的《內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蔬菜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全市蔬菜面積穩定在9.33萬hm2,總產量達210萬t,產值35億元,加工率在25%以上、蔬菜商品率達到80%,農民人均蔬菜收入1000元以上;在2016年《內江市“十三五”農業發展總體目標》中提到蔬菜總產量穩定在250萬t左右,適當擴大高附加值、高檔次蔬菜品種的供應。
利用成渝交通樞紐優勢,發展多種類、多品種的“菜籃子”“果盆子”產品,發展設施栽培蔬菜,優化經濟作物布局。根據當地氣候、土壤等自然資源條件和種植優勢,選擇2~3個特色產業擴大發展規模。全市建設5333.33hm2現代特色效益農業標準化基地,圍繞“穩量提質增效轉方式、努力打造丘區現代農業示范市”這一目標,以“1+2+3”產業發展模式,重點圍繞糧油、畜禽、蔬菜、水果、水產、蠶桑等六大產業,開展了5個萬畝產業示范片建設,培育了特色優勢產業。在市中區發展蔬菜、葡萄、檸檬;在東興區發展果桑、蔬菜;在資中縣發展柑橘、果桑、蔬菜;在隆昌縣發展柑橘、木本油料、蔬菜;在威遠縣發展無花果、蔬菜、果桑等經作產業。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為目標,實施了“區域品牌+企業品牌”戰略,創建了“甜城味”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目標,積極培育農業發展新業態。
近年來,全市大力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提升農業的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和商品化程度,通過規范管理、政策引導和馴化服務等措施,強化服務、政策、資金保障,有效地改善了經營主體發展環境。全市不斷壯大農業龍頭企業、規范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社、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據統計,全市龍頭企業共有288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648戶,其中國家級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有7戶、省級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52戶、市級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65戶。全市擁有四川著名商標15件,四川名牌產品7個,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件。農業電子商務全面啟動,四川農產品數據化智能供應鏈平臺體驗中心基本建成,目前,全市已有70個品類500多個品種的特色農產品開通“內江特產商城”網上銷售。
近年來,雖然內江市蔬菜加工產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已經具備一定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規模,但與國內外先進地區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加強完善的地方,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目前,內江市蔬菜生產仍是以家庭為基本模式,大規模的產供銷一體化組織較少,專業化程度低。近年來“城里人買不起菜、農村人賣不出去菜”這類新聞此起彼伏,主要是因為蔬菜加工轉化率不高,大部分農業種植戶沒有固定的銷售渠道,種植戶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低檔菜品種面積較大,農民在選擇種植蔬菜品種時容易出現決策失誤,去年什么價格貴種什么,別人種什么自己種什么等,這樣極易導致產品結構與市場消費群體需求的不適應。在整個蔬菜產品結構中,低檔菜品種比重高,有機蔬菜、高檔精細菜、綠色蔬菜比重偏低,高效農業的發展對農民增收貢獻還不大。
根據2010年出臺的《內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蔬菜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提到,蔬菜商品率達到80%,但加工率只有25%左右。蔬菜產量大,但所產蔬菜大多數以產地批發形式銷售,真正形成品牌的較少,互聯網銷售、包裝配送、超市直銷的模式還有待進一步發展。蔬菜加工以初加工為主,產品科技含量低、檔次低、質量穩定性差,企業創新能力薄弱,同質化現象嚴重,品牌效應不突出,產業化程度較低。
蔬菜生產抗災能力較弱,冷藏及冷鏈運輸還相對落后。市場體系仍有待進一步健全,信息不對稱、不能滿足農產品營銷需求,城區蔬菜批發市場和社區菜店建設還比較滯后等問題制約蔬菜產業進一步發展。
堅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本地區位優勢、傳統優勢和資源優勢,優化經濟作物布局,大力推進標準化、市場化、規模化和品牌化建設,大力發展區域特色明顯、市場潛力大、附加值高的蔬菜品種。繼續大力發展設施栽培蔬菜,蔬菜大棚投資小、轉軌快、效益高、活動性強,能夠實現高投入、高效益、高產出,比其他栽培形式更具優勢。要加大資金投入,增加設施蔬菜面積,擴大設施蔬菜種植規模,實現生產方式由一年一收向一年多收轉變,同時解決種植品種適應市場和蔬菜儲存難的問題,提高經濟效益。
在互聯網+農業的大潮下,要讓蔬菜產業搭上信息快車,成為蔬菜產業發展新引擎。要結合我市市情,開發更多的類似服務平臺,解決賣菜難、買菜貴問題,開啟蔬菜銷售新模式。扶持農村電商發展,引導農業企業(專合組織、規模大戶)、食品加工企業入駐電子商務平臺,實現傳統蔬菜加工銷售產業和新興電子商務深度融合的電子商務產業鏈,創新流通方式與流通業態,推進電商和實體流通相結合,拓寬營銷平臺,把名優特新農產推向全省、推向全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升級,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是健康、綠色、安全的高品質農業。要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嚴控污染源、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建設。要深入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積極培育專業化服務組織,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綠色防控技術和專業化統防統治技術,推廣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防止重金屬、農藥化肥過量使用。要強化農產品生產全過程監管,堅持產管并重,對蔬菜農藥殘留進行經常性的抽檢,對使用農藥殘留超標和違禁農藥的予以嚴厲處罰,積極推動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入駐省級追溯管理平臺。要盡快建立完善蔬菜生產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
通過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有利于打造內江蔬菜加工產業新優勢。借助新型工業化推動農業資源的開發,按照規模大、高效益、帶動農戶多、高技術、外向型的要求,大力發展蔬菜產業精深加工,優先扶持一批優勢企業,著力打造一批蔬菜加工龍頭企業群。建議重點抓好大頭菜、冬尖、七星椒及特色泡菜、榨菜等有特色、有基礎的產業和企業,對其進行資金和政策上的扶持,鼓勵企業注冊和使用商標,并通過實施商標戰略,積極爭創內江市知名品牌、四川省著名商標、中國馳名商標。推行蔬菜商品銷售等級標準化,提高我市品牌蔬菜的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
2017-10-30
張宇(1988-),女,碩士,農藝師,研究方向:農產品加工。E-mail:zhangyu92@126.com。*為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