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翎,謝曉慧,付貴明,楊 紅
(1.四川省都江堰市農業和林業局 四川 都江堰611830;2.四川省農科院農業信息與農村經濟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加快推進都江堰市茶葉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路和建議
劉學翎1,謝曉慧1,付貴明1,楊 紅2*
(1.四川省都江堰市農業和林業局 四川 都江堰611830;2.四川省農科院農業信息與農村經濟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茶葉是都江堰市特色優勢產業。本文從都江堰獨特的自然、資源、生態、區位等優勢出發,結合國家的惠農政策和人們的消費需求,從都江堰茶葉發展思路和目標、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以及政策措施等方面闡述了將都江堰茶葉產業做大做強,實現轉型升級的一些思路和建議。
都江堰;茶葉產業;轉型升級
都江堰市是成都市茶葉產業主產區和重點發展區,現有茶園面積2167hm2,年產茶葉2405t,其中名優茶720t,總產值2.5億元。擁有省級著名商標2個(青城及圖)和“青城”“青城山”“青城道茶”“青城飄雪”等十大知名品牌,青城道茶獲“2013第十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
為進一步加快都江堰市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促進茶葉產業做大做強,實現轉型升級,現結合都江堰市獨特的自然、資源、生態、區位等優勢,就加快推進都江堰市茶葉產業轉型升級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議。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農業基礎地位,突出“農旅融合、一三互動”理念和農業“標準化、規模化、景觀化、生態化、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充分發揮全市茶葉資源和生產優勢,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名優綠茶生產,提升傳統名優茶的質量,提高茶葉生產效益,加強茶葉基地和規?;鑸@建設,組建名優茶加工企業集群,加快品牌打造和文化促進,打造茶葉觀光旅游和茶文化博物館,推動一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茶業轉型升級發展。
到2020年,實現都江堰市茶葉種植面積2533hm2,產量4500t,綜合產值5億元,建成茶葉生產基地5個,培育茶葉龍頭企業3家,茶葉專業合作社5家,建立茶葉科技觀光園2個,建立展示道、茶、水交融文化的茶博物館1座,鞏固提升都江堰茶葉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登記保護品牌。
2.1.1 加強茶葉基地建設 按照標準茶園建設規范,在茶葉生產基地建立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嚴格執行農業部發布的無公害茶葉及有機茶生產技術、加工技術和質量標準,擴大改造提升統防統治茶葉生產示范區1333hm2,發展規模化有機茶園1000hm2。
2.1.2 突出規?;ㄔO 進一步加大土地流轉力度,整合各類項目資金,積極拓展投融資渠道,吸引更多社會資金參與,有效破解新茶園建設中的土地、資金等發展瓶頸問題。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整地,高質量建園,集約化發展,以青城山鎮、龍池鎮和向峨鄉為茶葉產業核心區,輻射帶動7個沿山鄉鎮適宜區域建設優質茶葉產業帶,打造萬畝生態茶葉生態農業觀光帶。
2.1.3 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 積極引進、示范、推廣茶葉生產加工新技術、新工藝,加速機采茶、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提升茶葉生產現代化和標準化水平。
2.2.1 培育企業集群 按照集聚發展的理念,以規模茶葉生產基地為基礎,以涉茶生產、經營實體為主體,以茶葉生產加工集聚地為核心,以茶葉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引導本地茶葉企業,通過重組、兼并等方式,形成茶葉聯合體或茶業集團,促進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提高茶葉資源的利用率,增強都江堰茶葉市場競爭力。
2.2.2 提升發展優勢產品 按照標準化、規?;颓鍧嵣a要求,改造提升茶葉初制加工水平,推進精制加工集中布局。堅持市場導向,適應消費升級,重點發展名優綠茶,積極發展特色紅茶、烏龍茶,延續發展傳統苦丁茶。支持企業引進新技術,采用新工藝提升產品品質。
2.3.1 實施名茶精品工程 加大茶葉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登記保護管理力度,建立品牌管理制度,實施茶葉地方標準和生產加工技術流程,引導企業按標準組織加工,打造茶葉公共區域品牌,規范企業使用茶葉品牌行為,注冊認證商標,統一包裝監制,統一專賣店標識,建立茶葉質量可追溯體系,積極申報茶葉中國馳名商標。
2.3.2 加大品牌宣傳和推介 加大品牌宣傳力度,制定品牌宣傳策劃方案,積極組織企業到北京、上海等城市舉辦都江堰名優綠茶研討會及品茗宣傳推介等活動。積極組織企業參加茶博會、糖酒會等重大活動,借助平臺強化品牌宣傳。在都江堰市商貿區、景區設立都江堰茶葉品牌形象直營店,大力開發茶葉旅游商品和特色包裝,擴大旅游茶銷量。
2.3.3 完善營銷市場體系 按照茶葉產業規劃布局,合理建設茶葉交易市場,規范茶葉交易。同時建立信息中心,定時發布全國各大茶葉市場營銷信息。支持企業和經營大戶到大中城市建立經營網點,開設專賣店,進入超市,構建營銷網絡。
2.3.4 挖掘弘揚茶文化 建設茶博園,深度挖掘茶文化豐厚內涵,大力弘揚都江堰傳統茶文化。充分挖掘民族民間茶文化、文人茶文化和精英茶文化,整理都江堰茶的典故、傳說以及歷代文人墨客和茶詩、茶詞、茶文、茶歌,編制茶文化宣傳讀本。
2.3.5 開發茶文化旅游業 大力宣傳都江堰市榮獲“四川省十佳茶旅目的地”的四川青城茶業青城道茶生態觀光園、都江堰青城貢品堂茶溪谷等一系列成熟的農旅融合典范,極力打造集采茶、制茶、品茶、購茶和觀茶藝、學茶藝、看表演和游自然風光、享民族風情等為一體的生態休閑游、風情體驗游、茶園農家樂等茶文化休閑旅游觀光區,深度打造集茶文化展示、道教養生、茶山觀光、圈子聚會、戶外體驗、休閑度假及科普教育為一體的都江堰茶山旅游目的地,促進一三產業互動,推進茶文化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2.4.1 強化科技支撐和人才培養 完善健全茶葉技術推廣體系,支持新品種引進、選育,建設高標準茶樹良種繁育基地。加強與大專院校合作,加強茶葉種植技術指導,同時引進茶葉專業人才。充分利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等項目,開展茶葉生產、加工、營銷、茶文化等專業培訓,培養造就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茶產業專業技術人才,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2.4.2 科學設計利益聯結機制 引導龍頭企業完善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訂單生產、股份合作經營等形式,與農戶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茶葉產業聯合體;鼓勵茶農在自愿的基礎上組建茶葉專業合作社,通過統一生產經營,形成利益共同體,提高組織化程度,增強抗風險能力。
2.4.3 建立茶葉產品質量監管體系 建立茶葉檢驗檢測體系和風險評估機制,充實技術力量,完善檢測手段,采取定期檢驗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茶葉生產基地、加工企業、經營網點進行監控和抽檢,同時建立茶葉質量可追溯體系,確保茶葉質量安全。
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和鄉鎮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都江堰市推進茶葉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各涉農部門和鄉鎮要切實增強對發展都江堰市茶葉產業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強組織領導,積極采取措施切實為茶葉基地提升建設提供服務保障,促進都江堰市茶葉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在項目申報、資金安排、人員培訓、科技服務等方面向茶葉產業重點傾斜。每年安排一定的茶葉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于茶樹良種工程、生態茶葉示范基地建設、龍頭企業扶持、加工廠新建或技改貸款貼息、品牌宣傳推介、市場監管、技術培訓、茶葉產品標準的制定和推廣實施等工作。按照《都江堰市現代農業扶持辦法(試行)》(都辦發〔2014〕37號)精神,積極兌現產業發展扶持政策。
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惠農服務,開發適合農民專業合作需求的金融產品,支持茶葉專業合作社、新型茶葉生產經營主體發展。加大對茶葉產業發展的信貸支持力度,改進信貸服務方式,建立完善“公司+農戶+信貸”“公司+基地+農戶+信貸”等農業產業化經營信貸服務模式。積極探索茶葉種植政策性保險,提高風險保障能力。
2017-11-03
劉學翎,主要從事農業推廣工作。*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