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萍/大城縣畜牧獸醫局
冬季家畜主要疾病的預防措施
李亞萍/大城縣畜牧獸醫局
因冬季氣溫低,家畜很容易在冬季寒流來襲時著涼感冒或誘發其他疾病,造成經濟損失。因此,應采取以下措施做好家畜冬季的疾病預防。
在設計畜舍時,就應該考慮到其冬季的防寒保暖性能。冬季來臨之際,及時對畜舍的防寒保暖體系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畜舍沒有風洞并具有較好的防寒保暖性能。尤其要注意對門窗的檢查,如果門窗出現松動或防寒保暖效果不好,要及時采用塑料布、棉被等做好防寒保暖處理。另外要控制好畜舍的濕度,潮濕溫暖的環境是病菌及帶病昆蟲生長的優良環境,潮濕的環境極易導致家畜患病。為了保證畜舍冬季的干爽,可以采取在畜舍活動區域鋪設干草等方法,為家畜提供干爽舒適的生存環境。冬季畜舍應該保證舍溫高于10℃,濕度以65%~75%為宜。同時還需要做好畜舍的通風管理,及時將畜舍內的不良氣體排到室外。但冬季室外溫度較低,通風會帶走室內的大量熱量,因此對通風設備要進行有效的控制,確保冷空氣不會吹到家畜,并控制好流量與通風時間。
為保證冬季內畜舍內的環境整潔,應每天定時清洗畜舍、水槽和畜體,保證家畜能夠生活在相對衛生的環境中。同時在冬季要做好預防鼠類帶來的危害,要及時滅鼠。
家畜在冬季為了保持體溫,體內代謝速度較快。如果飼料的營養無法滿足家畜的需要,家畜便會營養不良導致抵抗力下降,加大患病的風險。因此更應做好飼料的營養搭配,在飼料中均衡配置能量、蛋白、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家畜生長發育必備的營養。選擇飼料時,應選擇質量優良、不發霉變質的優質飼料及原料,堅決避免購買疫區飼料,避免因為飼料質量存在問題導致飼養出現問題。飼喂家畜時要控制飼料的添加量,在保證飼喂充足的前提下避免家畜飼料采食不凈。如果有未吃完的飼料,要進行及時的清理,保證料槽內無剩料殘存。
冬季家畜飼喂還要保證飲水充足、清潔,由于家畜冬季體溫較高,因此不能給家畜飲用冷凍水。
冬季家畜生活比較集中,一旦沒有及時對家畜實施免疫,很容易導致整個畜舍內的家畜同時患病,給養殖業主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進行家畜的冬季免疫接種,首先要掌握相關家畜的免疫程序,并根據家畜年齡、性別、體重合理計算疫苗用量。在購買疫苗時要到當地畜牧部門承認的正規獸藥銷售單位購買,購買前看好疫苗的商標和批次以及注意事項。注射疫苗時要對家畜進行用心觀察,如果有發病家畜要推遲免疫接種。家畜免疫雖然對正常家畜沒有風險,但對于一些體弱或剛生產完的母畜要注意接種疫苗的用量,對于牛、羊、豬等家畜一般需要在分娩10 d以后才可進行免疫接種。
對于新購進的家畜要了解家畜的免疫情況,如果新購進家畜來自疫區,則需要經過當地防疫部門檢驗才可以入舍。所有新購家畜都需要隔離飼喂觀察一個月以上才能夠進畜舍,確保無疫病攜帶身體健康才能夠合群飼養。
如果在疫苗接種時家畜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暫停接種并馬上采取措施。免疫接種后要對家畜進行觀察,如果有弱畜對疫苗應激反應較大則需要為其提供營養全面的飼料并加強護理。
1.實行全封閉式管理。防止外來疾病傳入養殖場。首先要減少人員進出養殖場的次數,杜絕購買畜禽的外來人員及車輛進入養殖場。
2.全進全出。嚴格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做到同圈舍的動物同時全部出欄。在每批動物出欄后,圈舍須經嚴格沖洗消毒。
3.嚴格消毒。嚴格搞好畜禽運載工具的消毒和進出養殖場人員的消毒,以切斷疫病的傳播途徑。最好不要讓運輸畜禽的車輛接近養殖場,因為運輸車輛很容易將攜帶的病原傳播到養殖場。
4.盡量不從異地引進畜禽。如果確需引進動物時,為確保安全生產,應進行嚴格檢疫,對新引進的動物嚴格進行疫病檢測。同時還要對新引進的動物實行隔離觀察30~45 d,以免在引進動物時把動物疾病引入。
5.五是降低應激反應對家畜造成的不利影響。盡量避免頻繁轉群、混群、更換圈舍。
1.藥物預防。常用預防疾病的藥物有磺胺類、抗生素和硝基呋喃類藥物。長期使用抗菌藥物預防疾病,家畜容易產生耐藥性,影響防治效果,還可能對人類健康帶來嚴重危害。因此用于預防疾病的藥物要有效并交替使用,還要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停藥期。
2.加強消毒。定期對圈舍進行消毒,冬季每個月一次,保證消毒效果,保持圈舍環境衛生。養殖場需堅持定期消毒,以減少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含量。動物圈舍及周圍環境要徹底消毒,空圈舍同樣要嚴格消毒。同時,動物經過的走廊、過道及場區停留的空地等要做好定期消毒。必要時要用對動物及產品無公害的消毒藥物帶動物噴霧消毒。還要防止其他動物(如犬、貓、鳥類等)在動物圈舍內以及周圍來回竄動。
3.定期驅蟲。體外寄生蟲是影響養殖場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由于動物感染寄生蟲病后,無論是體內或體外的,均能造成動物的生產性能下降,經濟效益降低。尤其是規模較小的專業戶,往往重視了傳染病的預防,而忽視了定期驅除體內外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