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薈萃
3月27日,在全國農牧漁業大縣局長輪訓第2期培訓班開班式上,于康震強調,要深刻認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任務,以大力推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重點,培育發展新動能,協調推進保供給、保安全、保生態各項工作,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現代畜牧業。要突出抓好九個方面工作:一是加大糧改飼試點力度,調整優化生豬區域布局,大力發展現代草牧業,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畜牧業,推進結構調整。二是抓好畜禽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深入開展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創建,積極推廣種養結合循環發展模式,持續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建設,推進綠色發展。三是進一步研究落實草原改革任務,健全完善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政策支持體系。四是大力發展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快奶業振興發展,促進飼料工業轉型發展,建設現代畜禽牧草種業,強化產業科技創新推廣,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五是強化飼料質量安全監管,嚴格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全面推進安全生產,提升質量安全水平。六是加強產業監測預警,建立健全草原管理數據體系,加強行業數據管理和共享,加強產業發展跟蹤研究,提升行業精準管理水平。七是堅決不放松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強化動物防疫監督執法,維護養殖業安全。八是加大對人畜共患病防控力度,維護公共衛生安全。九是重視做好動物源性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維護食品安全。
我國是畜禽、水產養殖大國,也是獸用抗菌藥物生產和使用大國。當前,獸用抗菌藥物市場秩序不規范、養殖環節使用不合理、科學安全用藥意識不強等問題較為突出,動物源細菌耐藥性風險評估和防控體系薄弱,細菌耐藥形勢嚴峻。
為加強獸用抗菌藥物管理,綜合治理獸藥殘留問題,有效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根據《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規劃》,農業部獸醫局組織起草了《全國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行動計劃(2017—2020年)(征求意見稿)》,以切實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近日,農業部召開全國草原鼠蟲害防控工作部署會議,通報2017年草原鼠蟲害監測預警結果,部署草原鼠蟲害防控工作。
當前各地草原即將進入返青季節,害蟲害鼠也陸續出蟄,防控形勢嚴峻。會議要求,各地農牧部門要切實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扎實做好2017年草原鼠蟲害防控工作。一是加強關鍵時期、重點區域鼠蟲害發生動態監測預警,為防控決策提供依據;二是大力推廣應用生物制劑、植物源農藥、天敵調控、物理防控和生態治理等措施,推進綠色防控;三是積極開展防控機制創新和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強化監督檢查與技術服務,提升防控效能;四是加強輿論引導宣傳,掌握宣傳主動權,及時總結和宣傳好經驗、好典型,營造良好工作氛圍。
3月23日,四川省農業廳祝春秀廳長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四川省政府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題會議精神,落實尹力省長抓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的重要指示,研究落實具體措施。祝春秀提出,要把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作為四川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四區四基地”、建設農業強省的重要工作抓手,抓緊研究制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建設標準、重點工作和發展目標,認真籌備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暨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現場會;要積極研究和爭取政策,整合項目、整合力量,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發揮好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藥引子”作用。
3月15~16日,全國主要動物疫病定點監測培訓班在成都舉辦,全國31個省(直轄市、新疆建設兵團)及國家級定點監測縣疫控系統專家約200人參加培訓。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辛盛鵬出席會議并講話,四川省農業廳副廳長楊朝波到會致辭。培訓班采用專家授課的方式,從《2017全國監測流調方案》、監測數據分析、全國定點監測系統填報及豬、禽、牛羊監測技術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培訓,并對疫情風險評估和動物疫病爆發調查進行了專題講解。
近年來,四川省堅持以疫情分析會商制度為抓手,圍繞疫情預警預報為工作重點,以各級獸醫實驗室為依托,持續推進動物疫病監測工作上臺階,多次得到部、省領導的充分肯定。作為全國動物疫情監測工作5個典型發言的省份之一,四川省動物疫控中心周明忠主任向大會作了題為“主動作為,健全機制 努力開創動物疫病監測與疫情報告工作新局面”經驗交流發言,得到了與會領導和專家的好評。
內江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以畜禽養殖污染專項整治、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農藥減量控害、秸稈綜合利用和種養循環為抓手,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全面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關閉、搬遷、整治28個養殖場。二是制定畜禽規模養殖用地規劃。在種植業區域以 1%左右的比例規劃了2140個點、2.43萬畝畜禽規模養殖用地。三是推廣種養結合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四是內江市種豬場污染治理工作全面完成。從根本上實現養殖污水“零排放”,為內江城區沱江河上游第三取水口凈化了環境,并通過了環保部西南督查中心的檢查。五是化肥農藥施用量實現負增長。六是秸稈綜合利用取得明顯成效。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有效提高了秸稈資源化利用水平,較好地避免了因秸稈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七是塘庫水質生態修復技術試點示范工作成效明顯。全市飲用水源水庫及河道已取締施肥養魚、網箱養魚,嚴禁河道承包養殖。
3月10日,四川省春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技術培訓班在成都雙流區召開,動員部署2017年春季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會議重點就市州豬瘟及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政府采購、疫苗經費先打后補試點和免疫廢棄物處置等內容進行了經驗交流,并與2017年動物疫苗政府采購中標企業簽訂了2017年度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疫苗購銷合同。四川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周明忠作總結,要求各地及時啟動動物疫病春防工作,重點加強工作部署、經費爭取、物資保障和技術培訓工作,要精心組織防疫人員開展免疫注射、規范建立免疫檔案、科學處置免疫副反應。抓緊做好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招標,確保春、秋防期間疫苗供應。培訓班還邀請了四川農業大學徐志文教授和西南民族大學岳華教授,分別為大家講解了生豬疫病防控技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H7N9流感防控技術。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豬消化道傳染病創新團隊”科研人員發現了“豬源三型干擾素”,這一發現對抑制豬感染流行性腹瀉病毒具有突出效用。
豬流行性腹瀉是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可導致豬嘔吐、水樣腹瀉,致哺乳仔豬高死亡率,給我國養豬業造成了較大經濟損失。尋找廣譜抗病毒制劑,是應對病毒不斷變異的重要途徑。
研究發現,“豬源三型干擾素”對豬流行性腹瀉具有較強的抵抗作用,可激發更高水平抗病毒干擾素刺激基因的表達,其抗病毒作用顯著優于此前常用的“豬一型干擾素”,具有靶向性優勢。這項研究為豬流行性腹瀉病毒防控提供了新策略,也為探索“豬源三型干擾素”在腸道抗病毒感染中的有關機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