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洪亮
北京市延慶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近年來,“互聯網+食品藥品”的經營模式已廣泛應用于市場經濟。網店經營、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等新興商業模式相繼出現,其對現行監管模式和監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全新挑戰。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37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 年12 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 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半數中國人已接入互聯網。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4.13 億人,較2014 年底增加了5183 萬人。互聯網刺激消費的作用日益明顯,而關乎國計民生的食品藥品安全卻面臨威脅。
互聯網經營虛擬性與監管部門地域局限性存在矛盾。互聯網市場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易主要是線上達成買賣交易,線下收貨,再確認支付。網絡經營的虛擬性使互聯網經營者在線上所展示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是消費者和監管部門無法直接接觸到的。在實際的監管過程當中,互聯網經營者注冊的地址與經營場所常位于不同地域,而且其所經營的產品又在其他地區發貨。因此,執法人員難以認定網絡經營主體的管轄權,認定違法經營發生地、安排監管部門負責監督管理、開展立案調查難度都有所加大。
互聯網經營模式發展迅速,而監管手段相對滯后。互聯網經營模式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經濟發展。然而,互聯網經營模式快節奏發展,但監管部門卻還未找到對應的網絡監管手段。以近年來新興跨境電子商務為例,跨境電商大多以注冊在港澳臺地區企業的名義與國外供貨商建立供銷關系,國內電商僅以提供網絡平臺的名義進行銷售,并不直接參與進口產品的采購與銷售活動。一旦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執法部門并不能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或其他相關法律法規來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互聯網違法行為證據的易滅性造成監管部門取證難。互聯網具有的即時化、電子化、虛擬化等特點,導致互聯網交易過程中相關的電子證據容易被銷毀。這就導致一旦發生違法行為,違法當事人如果將相關違法電子證據銷毀,監管人員執法取證工作的難度將成倍增加,甚至導致無法取證。以某個網店銷售進口食品為例,其銷售的商品標簽內容和其他相關信息很容易在網上進行竄改和銷毀,這給執法人員對違法行為進行調查取證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目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和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分別出臺了《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和《北京市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暫行)》。延慶區食藥監管局在這些條例基礎上,根據該區具體實際情況,制定了《北京市延慶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互聯網監管巡查機制(試行)》。將網絡巡查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夯實監管基礎,解決日常監管和網上監管脫節問題,實現線上線下統一管理。
根據《北京市延慶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互聯網監管巡查機制(試行)》,延慶區食藥監管局將該區網絡經營主體按照經營方式、經營產品的種類進行分級,并根據級別制定巡查周期,以此定期開展網絡巡查,將上年度被行政處罰且整改不到位的、存在不良信用記錄的經營主體列入重點監管范圍。同時,該區食藥監管局通過科、隊、所聯動,采取線上線下巡查相結合的方式,對經營主體經營產品、經營行為及宣傳模式進行全面監管,實現對監管主體開展線上線下監管工作的高效銜接和監管信息的科學整合,從而實現對網絡違法經營食品藥品、廣告宣傳等違法行為的有效打擊。
在傳統“面對面”監管調整為“鍵對鍵”監管的大形勢下,數據是監管的重要支撐,掌握數據的精確度決定監管的深度。因此,要充分利用現有食品藥品互聯網監管系統、在線取證設備等進行在線即時網絡巡查、取證,加強線上監督管理,為強化對“虛擬市場”的有效監管打下基礎。同時,大力培養互聯網監管人才,熟練掌握相關監管系統和取證設備的使用方法。
此外,延慶區食藥監管局借助其他相關部門及社會力量強化監管力度,以合力共同促進互聯網經營單位健康發展。一方面通過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與公安、工商、電信、經信委等網絡監管部門的相互溝通,分工協作,清除互聯網監管的盲區;另一方面通過政企合作的模式,借助第三方的技術手段協助監管部門開展互聯網監管工作,第三方企業可以通過提供線上的科學分析數據和對經營者網絡交易數據進行搜集,并由監管部門對違法經營行為開展集中查處。政企合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網絡違法線索的發現率和案件查處的精準度,并能夠降低監管部門的機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