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健康中國與中醫藥發展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本刊訊(記者 許方霄)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導、新華社《經濟參考報》主辦、中國中藥協會與康美藥業聯合主辦的“2016 健康中國與中醫藥發展高峰論壇”于2016 年12 月2 日在北京舉行。論壇以“供給側改革與中醫藥全產業鏈”為主題,探討供給側改革大背景下如何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從中藥材種植、流通、加工到養生、治未病、治已病和康復等中醫藥全產業鏈各環節,滿足人民群眾全生命周期各階段的衛生健康需求,建立公平可及的中醫藥健康服務模式,從而真正實現中醫藥振興發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地方中醫藥管理局等有關部門領導,中國工程院院士、經濟學家,公立與民營中醫醫療機構負責人,中醫藥上市公司及投資機構負責人等約150 人出席了此次論壇。
近年來,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繼承、創新與發展,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當前,中醫藥發展面臨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于文明在高峰論壇上表示,黨和國家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充分彰顯了維護人民健康的堅定決心,標志著對健康重大價值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醫改正向縱深推進、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識增強、醫學目的調整、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中醫藥自身等都正處在能力提升關鍵期、健康服務拓展期、深化醫改攻堅期和政策機制完善期,中醫藥發展也正進入了新常態。”于文明表示,從消費需求看,人們對中醫藥服務無論是量和質都產生了“井噴式”的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特征日益明顯;從服務領域看,中醫藥服務正由主要提供醫療服務向提供融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于一體、全鏈條服務的方向發展;從服務供給看,中醫藥服務正從主要由政府舉辦向由政府和市場共同舉辦發展;從服務模式看,中醫藥服務正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發展;從服務產品來看,中醫養生產品、小型保健理療設備等正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從國際來看,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重視開發和利用中醫藥,對國內發展形成倒逼態勢。
大連理工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郭崇慧教授認為,“互聯網+中醫藥”重構了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產業鏈縱向深化、橫向擴展,中醫藥電商平臺讓產業更加扁平化,冗余環節被壓縮,高附加值環節被保留;中藥材價格指數大數據分析實現中藥材價格的市場行情監測、整體走勢、未來預測、決策支持;健康醫療大數據分析助力用消費行為挖掘、指導健康保護、監測區域病情等;中醫藥道地藥材可追溯平臺確保道地藥材規模化、標準化和規范化的產業化種植……“這些都是現代中醫藥全產業鏈呈現出的新的發展特征。”郭崇慧說。
康美藥業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的全國唯一中醫藥信息化醫療服務平臺試點單位,擁有國家網絡醫院資質。2016 年9 月初還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于10 月底在北京啟動了“互聯網+中藥藥事服務標準化”建設項目,康美藥業是唯一一家入選的中醫藥企業。康美藥業董事長、總經理馬興田在論壇上介紹,借助全產業鏈優勢,康美藥業承擔了國家多項中藥標準化項目建設,率先在中藥飲片、中藥材等級分類、中藥材價格指數及中醫藥編碼、互聯網醫療等方面制定了多個國家標準。
作為多年在中醫藥標準化建設與供給側改革探索的最新成果,康美藥業正利用自身中醫藥全產業鏈資源優勢,推廣智慧藥房,投建醫養結合站,開發智慧醫藥APP,推出“中國健康云”,打造“大健康+大平臺+大數據+大服務”體系,開創了智慧養老、健康旅游、醫養結合等多樣化的醫藥健康發展模式。馬興田說,目前智慧藥房已經進駐超過百家醫療機構,累計處理藥方近150 萬張,服務患者數百萬人次;多個智慧醫療APP的上線,實現了全國2000 多家醫院線上掛號,一萬多名醫生在線服務,服務覆蓋人群達2 億多,一些列舉措為破解“看病難、看病貴”尋找突破口。
此外,在高峰論壇上,中國中藥協會信息專業委員會還正式發布了“中藥圈公共信息平臺”。據了解,“聚合”是該平臺最大的特點。未來,“中藥圈”將發揮中國中藥協會行業協會的優勢,組織相關部門、企業,匯聚各個產業階段、信息數據,解決行業信息分散化、碎片化、不系統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