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在國際上首次應用低劑量IL-2 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結果揭示了白細胞介素-2 調節免疫平衡,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機制。該成果于2016 年8 月9 日在線發表于《自然·醫學》上。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入組難治或復發的系統性紅斑狼瘡病情活動度(SLEDAI)>8 的患者,給予低劑量IL-2 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化驗異常顯著改善。據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何菁副教授介紹,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體內存在免疫失衡,主要表現為效應性和調節性CD4+T 細胞亞群受IL-2 調控。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嚴重的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該病患病率高,預后差,嚴重威脅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的治療方案為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常伴有感染和腫瘤等多種不良反應。低劑量IL-2 內源性的抑制了狼瘡患者體內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減少了自身抗體對臟器組織的攻擊,因而,該治療的真正意義在于通過多種免疫機制下調過度活躍的免疫系統。這一重大發現,將為臨床免疫性疾病的診療帶來全新的理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何菁副教授透露,與傳統的免疫治療相比,這項低劑量IL-2 治療并未增加感染的風險,他們已經開始研究其免疫機制,并根據不同免疫病的特點,著手將這種方法用于類風濕關節炎、干燥綜合征等其他自身免疫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