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畜禽飼養管理
冬季是畜禽生長的黃金期,更是畜禽上市的旺季。冬季氣候寒冷,晝短夜長,晝夜溫差大,如果管理不當,不僅影響家畜的生長發育,甚至導致家畜生病、掉膘,直接造成經濟效益的降低。因此,抓好冬季畜禽的飼養管理,充分提高畜禽的生產性能,是養殖戶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的關鍵。
畜禽養殖要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做好各種疫病的免疫接種和藥物預防,使畜禽產生強大的免疫力。低溫給流感、牛痘和新城疫等病毒(菌)的繁殖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突然的低溫和寒潮也會導致畜禽患感冒、支氣管炎、肺炎、腎炎等疾病。畜禽養殖場(戶)應根據冬季疫病的流行特點,選擇適當的抗菌類藥物和抗寄生蟲類藥物定期預防,從而提高畜禽健康水平,增加抵抗力。豬、牛、羊必須接種口蹄疫疫苗;種豬和仔豬還要接種豬瘟和高致病性藍耳病疫苗;家禽要注射高致病性禽流感苗;雞還要增加注射或飲用雞新城疫苗。同時要根據疫情發生與流行情況,定期或不定期地使用預防性藥物,交替使用,通過加強飼養管理,培育健康畜禽,增強其自身對疾病的抵抗力。還應通過消毒隔離,降低病原微生物的密度,凈化環境,減少畜禽疫病發生幾率。定期打掃畜舍地面、清除糞便、墊料也應及時更換。空間、地面、墻壁、用具要及時消毒,一般每月3~4次,有疫情發生時,每周至少消毒2~3次。
當育雛室和保育室內溫度過低時,幼畜由于被毛稀少、體溫調節能力差,常常扎堆在一起取暖,易出現“打堆”而擠壓致死。做好畜禽的防寒保暖,減少寒冷及賊風的應激侵害和畜禽熱量的散失,降低飼料的浪費,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在嚴冬到來之前要用塑料布封閉好門窗,加厚棚頂,增強保暖性能,欄舍要裝取暖設備,使畜禽生活在暖舍里,仔豬、雛禽成活率就會高很多,且長的快。入夜應將窗簾和門簾放下,保持棚內溫度。可在欄舍鋪墊一層潔凈的墊草、秸稈或者刨花作為家畜的墊料用于保溫。有條件的地區還可通過地道火炕、煤爐、電熱墊、紅外燈加熱等設備加熱保溫。但在防寒保暖的同時,也不能忽視通風換氣,做好通風換氣工作可降低畜禽圈舍有害氣體含量,減少畜禽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可在每天溫度較高的中午或下午進行通風換氣,時間為10~20 min,使家畜舍內濕度保持在55%。要根據天氣情況適當調整通風換氣的時間,做到合理通風和保溫,保證家畜的生長性能和健康狀況。
冬季可適量增加育肥家畜的密度,降低肉用家畜的運動量。畜舍要安靜、減少干擾、避免喧鬧、不驚動家畜群,保證畜禽多休息、多睡眠。對于孕畜要絕對避免踢打、驚嚇,防止相斗或互相擠壓。在天氣晴好或者中午氣溫較高時,可讓家畜到運動場運動1~2 h,增強家畜的體質。天氣寒冷要及時調整飼料配方,減少蛋白質飼料改用高能量飼料,并可適當添加油脂、維生素和礦物質,以提高畜禽抗寒能力。禁止使用各種霉敗變質的飼料,徹底清除各種雜質,使用青貯飼料要現取現用,若酸度過高,可用5%~10%的石灰水中和。草食動物要及時驅蟲,補充精料,并補足維生素和礦物質。在冬季飼喂家畜時,最好用溫水攪拌飼料,清除剩余的飼料,特別是結冰的殘料。冬季家畜飲水要保證清潔,而且也最好用溫水,不可將雪水直接飼喂。養殖場(戶)應采取“全進全出”的養殖模式,改變散養式、粗放式的養殖模式,向規模化、集約化的生產和養殖方式轉變。
(遼寧省東港市十字街動物衛生監督所,王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