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樂,馬 瑛
(新疆農業大學管理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52)
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對瑪納斯縣棉花生產的影響
劉 樂,馬 瑛
(新疆農業大學管理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52)
基于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以棉花產量與種植面積為補貼方式的角度,利用線性模型分析瑪納斯縣棉花產量與種植面積的關系。通過實地調研了解瑪納斯縣近3 a的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實施情況,總結瑪納斯縣棉花生產取得了提升棉花單產與品質、優化棉花種植結構、推進棉花機采模式栽培和機械采收等成效。同時,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市場價格公示與取樣周期短、補貼資金兌付時間晚、補貼效率及補貼兌付控制難、政策環境難以預測等問題,進而提出完善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強化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等建議。
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瑪納斯縣
光熱水土條件十分優越的瑪納斯縣位于新疆天山北坡,是國家商品棉基地縣,規模植棉歷史已有60多年,被農業部授予“中國優質棉花之鄉”的榮譽稱號,棉花單產和品質均處于新疆各大棉區前列。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確定在新疆試行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據此,筆者基于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分析該政策對瑪納斯縣棉花生產的影響。

表1 2006—2015年瑪納斯縣棉花種植面積、產量、單產情況
由表1可知,自2006年以來,瑪納斯縣棉花種植面積均占昌吉州棉花種植總面積的35%以上,2015年達到了46%;瑪納斯縣棉花總產量均占昌吉州棉花總產量的39%以上,2015年達到50%;瑪納斯縣棉花單產一直高于全國及全疆棉花單產。2006—2015年瑪納斯縣棉花種植面積占該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的比例保持在55%左右,說明瑪納斯縣農業生產中棉花種植面積所占比例較大。由此可見,瑪納斯縣棉花生產在整個昌吉州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新疆具有代表性的棉花生產地區。
2015年瑪納斯縣地方生產總值170.314億元,增長3.03%。全年66.507 9億元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農業總產值達35.890 2億元,占比53.96%。全縣農作物的播種面積為7.409萬hm2,其中,糧食播種面積為2.796萬hm2,棉花播種面積為3.726萬hm2,其他播種面積為0.887萬hm2。棉花播種面積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50.30%;棉花總產量占主要農產品總產量的17.40%。
2006—2015年瑪納斯縣棉花種植面積、棉花總產量、棉花單產呈現不同程度的波動。其中,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在2014年達到最高值,而在2015年急劇下降,這與2014年國家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在新疆試行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有關[2-3]。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根據棉花種植面積與棉花產量進行補貼,因此,分析瑪納斯縣棉花種植面積與產量的關系。
棉花種植面積與產量體現了棉花的生產效益,通過建立棉花的線性模型來分析棉花的生產效益與投入產出效益。產出指標用棉花產量表示,投入指標用棉花種植面積表示[4]。根據瑪納斯縣棉花總產量和種植面積的數據(表1),擬合一元線性函數,以棉花產量為因變量(Y),棉花種植面積為自變量(X),分析棉花種植面積與產量之間的相關性。
運用SPSS 19.0統計軟件的線性回歸,由表2可知,R2=0.928,表明方差顯著,自變量與因變量相關性很強。

表2 模型匯總
線性回歸后得到表3,故棉花產量與棉花種植面積的線性方程為:Y=2 325.157X-11 047.846。

表3 系數統計
結果表明,瑪納斯縣棉花產量受到棉花種植面積的直接影響,棉花產量變化趨勢與種植面積變化情況一致,即棉花種植面積增加,與之相對應的棉花產量遞增。
2014—2016年,國家在新疆實施為期3 a的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新疆棉花目標價格分別為1.98萬、1.91萬、1.86萬元/t[5]。自2017年起棉花目標價格由試點期間的一年一定改為三年一定,2017—2019年新疆棉花目標價格為1.86萬元/t,對新疆享受目標價格補貼的棉花數量進行上限管理,超出上限的不予補貼。補貼上限為基期(2012—2014年)全國棉花平均產量的85%[6]。
2014年,瑪納斯縣采取棉花種植面積和棉花產量綜合補貼方式,面積補貼金額和籽棉產量補貼金額分別占總補貼金額的60%,40%。棉花補貼面積共有4.78萬hm2,其中,基本農戶補貼面積為3.85萬hm2,生產經營單位補貼面積為0.929萬hm2;補貼籽棉22.94萬t,其中,基本農戶18.76萬t,生產經營單位4.18萬t。補貼總金額3.5億元,面積補貼分3批進行發放,第1批2 865元/hm2,第2批495元/hm2,第3批654.45元/hm2;第4批產量補貼標準為0.688元/kg。種植面積每公頃補貼金額為4 014.45元,每公頃補貼籽棉4 800 kg,每公頃補貼總金額7 316.85元。
2015年,瑪納斯縣棉花補貼按照籽棉交售量的方式,籽棉補貼1.99元/kg,共計補貼籽棉總量17.83萬t,其中,地方籽棉補貼量為16.87萬t,合計金額3.358 9億元,兵團籽棉補貼量為9 596.1 t,合計金額1 909.62萬元,共計3.549 8億元。實行一次預撥、一次清算。首批預撥補貼標準為1.2元/kg,第2批補貼標準為0.79元/kg。實行電子化“種植證明”,將棉農的種植情況錄入電子系統。
2016年,瑪納斯縣農戶共申報棉花目標價格補貼面積3.62萬hm2,首批預撥補貼標準為0.5元/kg,第2批補貼標準為0.35元/kg。
3.1.1 提升棉花的單產與品質 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依據籽棉產量進行補貼,在棉花種植面積一定的情況下,投入的技術越多,棉花單產提高,將會獲取更多的補貼資金,棉農收益就會越高[7]。同時,在籽棉交售中,籽棉品質直接決定了收購價,棉農意識到籽棉產量與品質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良種及技術化種植[8]。據測算,瑪納斯縣棉花平均衣分率從2010年的37.82%上漲為2016年的39%。
3.1.2 優化棉花種植結構 隨著生產成本的增加,水電費、化肥農藥、手工采摘費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依據植棉成本,籽棉收購價在7元/kg左右,棉農可實現保本獲利[9]。2014,2015年棉花目標價格分別為皮棉19 800,19 100元/t,補貼資金總額限定條件下,折合籽棉目標補貼價和棉農實際補貼價,現在棉農收益少收益0.5元/kg以上,平均每公頃植棉效益在4 500~6 000元,已低于種植糧食、番茄等作物的經濟效益,農戶植棉效益明顯減少[10-11]。由表4可知,瑪納斯縣棉花基本種植農戶顯著減少,而棉花生產經營單位同比增加。說明在大趨勢下,植棉高產的大戶繼續種植棉花,倒逼低產的次宜棉小戶改種其他作物。

表4 瑪納斯縣棉花生產現狀
3.1.3 推進棉花機采模式栽培和機械采收 瑪納斯縣近2 a的棉花機采模式栽培已經證實可以降低種植成本、實現增收的效果。首先,表現在土地面積流轉率的提高。2014年瑪納斯縣土地流轉面積1.83萬hm2,流轉率28.4%;2015年土地流轉面積1.97萬hm2,流轉率30%;2016年土地流轉面積2.13萬hm2,流轉率達到45%,土地流轉推進了棉花種植的機械化。
其次,表現為機采棉比例的提升。棉花生產成本中采摘費用增加明顯,棉花采摘成本由2011年的1.8~2.1元/kg上升為2015年的2.2~2.35元/kg。統計顯示,2015年瑪納斯縣雇用工人采摘,長期工2.35元/kg,短期工2.2元/kg,比2014年增長近8%。而機采棉不僅能突破勞動力短缺的制約,而且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節本增效。2014年瑪納斯縣機采棉比例28%,2015年機采棉比例40%,2016年機采棉比例突破90%。機采棉已經成為瑪納斯縣棉花發展趨勢,這種機械化技術的運用大大減少了勞動力,提高了農民收益[12]。
3.2.1 市場價格公示與取樣周期短 棉農在每年3月份需提前做好生產決策和春耕準備工作,但是國家每年4月初左右才公布棉花目標價格,影響了農戶的生產決策[13]。在當前的目標價格機制下,目標價格固定,并按采價期內的市場價格確定補貼數額,政策現定的市場價格公示與取樣周期為9—11月,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假若采價期內棉花市場價格低于棉農出售棉花時的市場價格,則目標價格補貼無法保障棉農的收益,且造成了棉花銷售時間縮短。銷售時間縮短也可能造成棉戶銷售價格故意被壓低的狀況[14]。
3.2.2 補貼資金兌付時間晚 2014年政策方案要求政府在每年12月底前根據統計數據測算補貼資金總額,分批次兌付補貼資金,如瑪納斯縣棉農從2014年11月獲得第一批補貼后,直到2015年3月才全部獲得4批補貼,多次兌付不僅拉長了補貼周期,增加了政策執行機構的工作量,影響了植棉農戶按時還貸、生產生活。2015年政策為解決這一問題,實行了一次預撥,一次兌付一次清算制,補貼資金分2次發放,雖然縮短了兌付時間,但是棉農于第2年1月底才獲得棉花的首批預撥補貼。而2016年第2批棉花補貼于2017年5月才公布,棉農無法掌握補貼資金的兌付時間,棉花交售后要等很長時間才能獲知補貼金額,同時遲遲無法收到補貼資金。
3.2.3 補貼效率及補貼兌付控制難 新疆以家庭為單元的小規模農戶經營主體大量存在。因此,農戶農業生產與農產品銷售比較分散,政府獲取農戶信息難度大,信息不對稱。再加上補貼環節多,申報審核時間長,無形之中增加了制度運作成本及補貼效率損失風險,補貼效率低或補貼兌付難都難以保障棉農利益。
3.2.4 政策環境難以預測 一方面,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實行3 a以來,每年都作了調整,且目標價格每年不同。2017年國家發改委提出,繼續在新疆實行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棉花目標價格改為三年一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給棉農吃了一顆定心丸,但是在我國棉花高庫存的壓力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特征的棉農仍然心存擔憂。另一方面,其他政策的難以預測性,2016年國家全面啟動農業補貼“三補合一”,2017年瑪納斯縣被列為自治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縣,在多項國家政策實施落實下,棉農如何一方面按政策方向調整種植結構、決策農業生產,另一方面保障自身收益、提高農業收入。政策環境的難以預測,棉農們對正在試行的現行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抱著保守的態度。
3.3.1 完善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 第一,國家在制定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方案時,明確政策實施的特殊針對性,明確補貼的性質以及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明確財政補貼的有限性、核算審定和補貼支付方式,從源頭上提高方案的規范性、合理性和科學性。第二,棉花目標價格制定要兼顧新疆優化農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現實和充分考慮農民的心理預期,適當延長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中的市場價格公示與取樣周期[15]。第三,建立動態的棉花市場價格補貼機制,給予農戶的補貼要根據農戶即時棉花出售價格與棉花市場平均價格的差值來確定一個合理的補貼系數,以補貼系數決定農戶根據市場交易的棉花所能獲取政府的補貼數額。第四,完善農業信息電子化系統,推廣信息系統的使用,降低政策執行操作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信息磁條等媒介,可以讓農戶利用手機、電腦安全、方便、快捷的了解信息。
3.3.2 強化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 第一,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的公職服務意識,加強政策監督機制,落實對棉花種植面積的核實、交售籽棉、軋花廠收購加工、棉花入倉入庫、棉花檢驗、補貼資金兌付等多個環節的政策執行的工作監督,保證政策執行的公正性、合法性、客觀性[16]。第二,政府發揮引導教育作用,從多角度提升農戶的素質水平,增強農戶保護自身權益及主動監督的維權意識,提升農戶科學決策與農業生產經營能力。第三,強化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在規模經營、機械化程度上加大對農戶的支持力度,在提升棉花品質、降低棉花生產成本上加大政府扶持及引導力度。第四,鼓勵農村土地流轉,提高農村土地集約化經營程度,推廣棉花種植的規模經營。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新疆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6.
[2]蔡高強.論美國的棉花補貼法律機制及對中國的借鑒 [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1-5.
[3]李鵬輝,邵戰林,郭丹丹.新疆棉花扶持政策解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6(1):9-11.
[4]閆志明,蒲春玲,胡賽,等.基于新疆南部地區實證的棉農生產行為影響因素分析 [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5,36(6):139-145.
[5]李鵬輝.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實施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2016.
[6]崔江輝,崔福柱,段永紅,等.山西省棉花生產成本收益變動分析[J].山西農業科學,2017,45(2):292-296.
[7]樊橋迎.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績效分析[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6.
[8]黃璐,宋玉蘭.新疆棉花生產效率發展現狀分析[J].山西農業科學,2017,45(6):1020-1023.
[9]劉杰,滕國玲.影響新疆棉花價格波動的因素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3(1):44-45.
[10]魏敬周.完全市場化條件下新疆棉花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因素分析及調控政策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學,2015.
[11]包艷麗,王曉偉,戴俊生.新疆植棉規模變動影響因素分析[J].山西農業科學,2016,44(12):1877-1881.
[12]常江,孔哲禮.基于農戶行為視角的農業補貼政策效應研究:以棉花目標價格補貼為例[J].金融發展評論,2016(4):88-94.
[13]董小菁.“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對棉農種植意愿的影響及政策優化建議:基于2013,2015年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6,44(1):430-434.
[14]張家富,甄如平.呼圖壁縣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農業經濟,2016(12):68-70.
[15]王力,溫雅.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的實施效果與對策分析[J].價格月刊,2015(9):37-41.
[16]毛德敏,劉維忠.目標價格試點背景下新疆棉花種植業發展路徑探析[J].山西農業科學,2016,44(4):532-535.
Effect of Cotton Target Price Subsidy Policy on Cotton Production in Manas County
LIULe,MAYing
(College ofManagement,Xinjiang AgriculturalUniversity,Urumqi830052,China)
Based on the cotton targetprice subsidy polic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tton yield and planting area in Manas county was analyzed by linear model.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cotton targetprice subsidy policy implementation of Manas county in recent 3 a,the paper concluded that Manas county had achieved the results of improving cotton yield and quality,optimizing cotton planting structure,promoting cotton machine mining mode cultivation and mechanical harvest.At the same time,market price subsidy policy publicity and sampling period was short,subsidies paid was late,the efficiency of subsidy and the subsidy payment were difficult to control,the policy environment was difficult to predict such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target price ofcotton subsidies,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technology extension and service recommendations.
cotton;targetprice subsidy policy;Manas county
F326.12
:A
:1002-2481(2017)09-1539-04
10.3969/j.issn.1002-2481.2017.09.34
2017-03-21
劉 樂(1991-),女,新疆喀什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馬 瑛為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