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雄,向君,鄧永強,劉開全,唐都,李健
(四川省陽平種牛場,四川 洪雅 620360)
雞痛風原因及防控
譚雄,向君,鄧永強,劉開全,唐都,李健
(四川省陽平種牛場,四川 洪雅 620360)
痛風是尿酸代謝異常引起的,而尿酸主要來自雞體內嘌呤的分解。正常情況下,雞體內嘌呤的合成與分解處于穩定狀態,尿酸生成與排泄相對恒定。當雞采食大量富含嘌呤的物質或某些疾病引起尿酸生成增多,排泄減少時,可致其血液尿酸含量增高。隨著血液的循環,尿酸鹽就沉積在雞的關節末端、心包膜,肝、腎等內臟器官,引起痛風。
2.1 內臟型 多呈慢性經過,患雞精神沉郁,采食量減少,羽毛松亂,呼吸困難,逐漸消瘦,貧血,腿部皮膚干枯、無光,喜飲水,雞冠及肉髯蒼白,體溫周期性升高,泄殖腔松弛,糞便呈水樣,糞便內含有大量白色石灰渣樣的尿酸鹽,其泄殖腔周圍羽毛沾污,患雞最后因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2.2 關節型 患雞出現運動障礙、跛行,不能站立,起初關節腫脹、軟痛,觸之有灼熱感,以后逐漸形成結節性腫脹,結節小如蓖麻子,大如雞蛋,常分布于末關節周圍。病程后期患雞站立不穩,最終因體衰而亡。
內臟型患雞肝、脾、腹膜、心包膜及腸系膜覆蓋一層石灰樣的尿酸鹽,嚴重病例肝臟和胸壁粘連,腎臟腫大、蒼白,并有大量尿酸鹽沉積,其質地變硬,表面有花紋,輸尿管明顯變粗,且粗細不均,內含大量尿酸鹽,嚴重者形成尿結石。
關節型患雞腿部、腳趾及翅膀關節腫脹,切開關節囊,內有白色黏稠液體流出,關節軟骨、關節周圍組織均有白色尿酸鹽沉積。因尿酸鹽的刺激,嚴重病例關節面有潰瘍及關節囊壞死。
根據臨床癥狀及病理剖檢可作出初步診斷,但應注意本病與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雞白痢的區別。確診需進行實驗室診斷。
患雞血液中尿酸鹽濃度從正常的0.09~0.18mmol/L上升到0.879mmol/L。可刮取少許患雞體內的白色沉淀物置于顯微鏡下觀察,若發現大量細針形、放射狀的尿酸鹽結晶,即可確診。
5.1 控制蛋白質攝入 減少富含核蛋白和嘌呤的飼料的喂量,這類飼料包括動物內臟、肉屑、魚粉、豆粉以及萵苣、菠菜、甘藍等植物。自配飼料時不能隨意提高蛋白質含量,蛋白質的含量應控制在15%~20%。
5.2 適當添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 無論是使用全價料還是自配飼料都應保證鈣含量不超過3%,磷含量為0.8%,從而達到3∶1的最佳鈣磷比。如果缺乏VA,可在飼料中定期補充魚肝油,用量為3mg/kg,連用7d。
5.3 避免濫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前應進行藥敏試驗,并按規定劑量用藥,不可隨意加大用藥量。對腎臟有損傷的抗生素要慎用,使用磺胺類藥物時,應配合使用碳酸氫鈉。
5.4 加強飼養管理 做好日常清潔,及時處理場內的糞便,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定期檢查飼料、料槽是否霉變,排查水管是否銹爛、破損,避免供水不足。
6.1 雞發病后應立即調整飼料配比,將蛋白含量降至15%~20%,鈣磷比例調至3∶1,如果缺乏VA,可增加青綠飼料的供給,同時在飲水中加入0.5%的蘇打、葡萄糖等,減少尿酸鹽的形成,促進尿酸排出。
6.2 飼料中添加含量為0.2%的禽腎靈,2次/d,連續使用7d。
6.3 對個別珍稀禽類的痛風,可應用別嘌呤醇,別嘌呤醇可以抑制尿酸的生成,每只禽10~30mg/次,2次/d,口服。
S858.316.5
C
1001-8964(2017)11-0048-02
201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