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拉扎,張濤
(涼山彝族自治州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四川 西昌 615000)
奶牛巴氏桿菌病診治
安拉扎,張濤
(涼山彝族自治州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四川 西昌 615000)
多殺性巴氏桿菌是兩端鈍圓,中央微突的短桿菌或球桿菌,不形成芽胞,不運動,無鞭毛。該菌抵抗力弱,在干燥空氣中僅存活2~3d,在血液、排泄物或分泌物中可生存6~10 d,在陽光直射下數分鐘即死亡,高溫可將其立即殺滅。
本菌為條件性致病菌,常存在于健康牛的呼吸道內。當牛抵抗力下降時,病菌會乘虛引起發病。有毒力的病菌會隨病牛的排泄物、分泌物排出,并污染飼料、飲水、用具等,進而經消化道感染健康牛。病菌會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引起傳染,吸血昆蟲亦可引起本病傳染。本病常年發生,無明顯流行季節,多發于冷熱交替時,常散發或呈地方性流行。
病牛不食,不反芻,精神不振,張口呼吸,口、鼻流白沫,呼吸困難,眼紅腫,流淚,咽喉部腫大,呈面團樣,觸壓有痛感。肺部聽診,有大面積濕啰音。病牛體溫40.9℃,呼吸58次/min,心率94次/min,產奶量下降。
采集病牛血樣、口鼻液涂片,革蘭氏染色、美蘭染色,鏡檢,鏡下見革蘭氏陰性、兩極著色明顯的小桿菌及兩極濃染,近橢圓形,有莢膜的球桿菌。
將病料接種于血瓊脂平板和麥康凱瓊脂平板,置37℃溫箱培養24 h,結果血瓊脂平板長出半透明、稍突起、光滑、邊緣整齊、閃光的奶油狀小菌落,血瓊脂平板上無溶血區,麥康凱平板上未見細菌生長。
取純培養菌落制成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鏡下見革蘭氏陰性、無莢膜的球桿菌。取純培養物接種于各種生化培養基培養,結果其能分解葡萄糖、蔗糖、甘露糖、甘露醇,產酸不產氣,不分解麥芽糖、乳糖、鼠李糖;靛基質、M.R.試驗及醋酸鉛試驗陽性;V-P試驗陰性。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確診本例為牛巴氏桿菌病。
3.1 預防 廄舍及周圍環境用漂白粉消毒,每天一次,連用7d。未發病牛緊急注射牛出敗氫氧化鋁菌苗。
3.2 治療 第1 d用頭孢噻呋鈉2 g,卡那霉素100萬IU,VC 5 g,樟腦磺酸鈉2 g,5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生理鹽水1 000 mL緩慢靜脈注射,2次/d。肌注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20 mL,1次/d。
第2~4d仍按上述方法進行治療,輸液從第3d起改為1次/d。
治療的同時多給病牛飼喂青綠飼料和精料。
S858.235.12
C
1001-8964(2017)11-0054-01
201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