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薈萃
國務院新聞辦近日就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工作進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農業部副部長葉貞琴就有關處理生豬養殖污染相關問題指出,農業部將通過“禁、限、轉、治”四方面處理好生豬生產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
一是“禁”。在集中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重點地區,包括一些教育、科技園區等,劃定禁養區;二是“限”。對南方一些水網密集、養殖量比較大的地區,承載力不夠的地方禁限養;三是“轉”。把生豬養殖向環境承載容量較大的地區轉移;四是“治”。采取生態養殖、資源化利用等方式治理畜禽糞便、治理環境污染。通過這四個方面的工作積極處理協調生產發展、保障供應、環境保護、生態友好的關系。葉貞琴同時提醒在禁養的過程中,不能簡單的一禁了之,必須科學劃定,嚴格控制禁養范圍,維護好農民利益。
近日,四川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切實加強農藥獸藥管理保障食品安全的通知》,及時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農藥獸藥管理保障食品安全的通知精神,提出6個方面的工作要求,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進一步加強全省農藥獸藥管理,保障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
一要切實加強農藥監督管理,貫徹落實新修訂《農藥管理條例》及配套規章制度,嚴把農藥生產、經營和使用關;二要切實加強獸藥監督管理,嚴格獸藥生產、經營和使用管理,加大獸藥使用宣傳培訓;三要切實加強監測預警和監督抽檢,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專項監測和監督抽檢力度,加強對市場銷售的糧食、蔬果茶、肉蛋奶及其他食品農藥獸藥殘留的監督抽檢;四要切實加強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管理,確保農產品合格上市和順暢流通。五要切實加強執法監管,依法依規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六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保障食品安全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認真履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充實基層農藥獸藥監管和食品安全監管執法力量,加強工作考核評價。
11月2日,四川省農業廳祝春秀廳長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傳達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第十七次會議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意見。她要求:一要查漏補缺,確保目標完成。對照年初目標任務逐項研究分析、查漏補缺,采取扎實有效的措施確保農業產業扶貧全年目標任務順利完成。二要調配力量,提高幫扶實效。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幫扶力度,為45個深度貧困縣再選派一批農業產業扶貧人才。大力推進“百日攻堅”行動,扎實開展“回頭看”“回頭幫”,進一步提高幫扶實效。三要提早謀劃,合理確定目標。按照“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的工作思路,將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有機結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提早謀劃明年工作,合理確定目標任務。四要落實責任,抓好扶貧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不斷增強做好農業產業扶貧工作的自覺性,以高度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實施“十大行動”、建設“四區四基地”為抓手,把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抓實抓細抓出成效。
四川省農業廳、省財政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六部門日前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切實做好2017年農民負擔監管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強對村級組織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擔監管,尤其是在新農村建設和脫貧攻堅工作中,要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嚴禁向村級組織攤派、集資或者要求村級配套。同時,要嚴格監管涉農收費和價格,嚴格執行《關于公布2017年度涉農收費和價格公示表的通知》,并將已取消的涉農收費項目的落實情況納入當前監管重點。不斷完善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辦法,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加強宣傳教育,嚴格履行一事一議程序,把控籌資籌勞標準,鼓勵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主籌資籌勞建設村內基礎設施。
《通知》特別強調要著力解決貧困地區農民負擔問題,加大對貧困地區涉農收費減免和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嚴禁借用脫貧攻堅的名義擅自擴大一事一議項目范圍,把貧困地區村級公益事業建設負擔作為監管的重點內容。要求強化農民負擔監督檢查,堅持開展減負惠農政策落實情況檢查,在貧困地區進行涉農亂收費亂攤派專項治理,嚴肅查處侵害農民利益行為,省級相關部門將組成聯合檢查組進行監管工作抽查,督促問題排查和整改落實。
為宣傳基層農技人員不畏艱苦、扎根農村、為農服務的高尚品德,展示他們務實重干、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為農技推廣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2017年農業部在全國開展“尋找最美農技員活動”。經基層單位遴選推薦、省部兩級專家審定推選、縣省部三級公示等程序,從全國五十多萬名基層農技人員中尋找出100名品德高尚、業績突出、農民滿意的“最美農技員”。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新市鎮農業服務中心農藝師何洪元、廣元市蒼溪縣浙水鄉畜牧獸醫站高級獸醫師鄭雄、南充市營山縣植保植檢站農藝師郭建全、廣安市廣安區興平鎮農技推廣站農藝師蔣裕蘭等4人獲得全國“最美農技員”稱號。
近年來,江油市采取多項措施積極推動生豬全產業鏈改造升級。一,改造傳統養殖。大力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豬產業發展,解決傳統養殖“低小散”狀態。二,打造全產業鏈。以永輝生態農業2萬頭生態黑豬、羌山牧業20萬頭健康豬養殖為核心,建成集繁育、飼料、養殖、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配套沼氣發電、有機肥料生產的生豬綠色養殖全產業鏈;以新安農業公園為載體,配套建設標準化生豬養殖場,積極探索觀光型農業公園種養結合發展之路;以九嶺三一種—養—游、羌山牧業種—養—研為核心,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提升產業綜合效益。三,優化科技服務。以新希望海波爾核心育種場為依托,高標準建成品改精液配送中心和鄉鎮精液接收供精站,形成“市有中心、鄉鎮有站”的生豬品改人工授精網絡。與江油市農投公司合作,建立購買社會化服務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和畜牧技術推廣體系。充分發揮農牧部門和民間協會科技支撐作用,采取科技下鄉、專家講座、技術咨詢等形式,大力推廣現代生豬養殖實用技術。
10月14日,經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修訂后的《飼料衛生標準》正式發布,2018年5月1日正式實施。新版《飼料衛生標準》作為強制性國家標準,堅持貫徹“最嚴謹的標準”要求,以無機污染物、真菌毒素等為重點,全面規定了各類有毒有害污染物在飼料原料、飼料產品中的限量值,為從源頭保障動物性食品安全和消費者健康再加一道“新保險”,標志著我國飼料質量安全管理進入了更加嚴格的新階段。
新版《飼料衛生標準》修訂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增加了污染物項目,有毒有害物質控制項目增至無機污染物、天然植物毒素、真菌毒素、有機氯污染物和微生物等5類24個,涵蓋技術指標164個,其中80%達到全球最嚴的歐盟標準水平;二是擴大了適用飼料種類,對飼料原料、添加劑預混合飼料、濃縮飼料、精料補充料和配合飼料實現全覆蓋;三是細化了各項目在不同飼料原料以及不同動物類別和不同生長階段飼料產品中的限量值,修改或增補限量值達百余個;四是結合檢測技術的進步,增加和修改了部分項目的檢測方法。新標準特別修改了總砷的限量,刪除了原標準對胂制劑的例外性規定,杜絕了胂制劑在飼料中的添加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