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婧
其實,給孩子安全感最好的辦法,就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
有一陣子,我覺得3周歲的兒子小靠特別會察言觀色。比如,我送小靠去幼兒園時會順便問問老師他在幼兒園的表現。有一次,在跟老師溝通的間隙,我瞅了眼小靠,發現平時早就撒歡兒跑開的他竟然規規矩矩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抱著小書包,時不時地往我和老師這瞟一眼,目光剛與我交會,就馬上又躲開了。他一定是意識到,老師是在向我“告狀”呢。
還有一次,我跟先生因為一些瑣碎發生了爭執,小靠小心翼翼地蹭到沉下臉色的我身邊,拉著我的手說:“媽媽,笑一個。”這一刻,我看著小靠的笑臉,突然意識到,孩子這么會察言觀色也許并不是件值得高興的事,這可能恰恰是他恐懼和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此后,我有意觀察過幾次,發現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爸爸媽媽爭吵的時候,小靠都會悄悄地躲在一邊,默默地看著。有時會出來幫他覺得“有理”的一方,比如推推爺爺、打打爸爸,像個小大人一樣念念有詞;有時他只是看著不說話,等你發現,他就對你擠出一個天真卻略顯僵硬的笑臉。
作為家長,我們只是會用爭吵來發泄情緒,卻忽略了每一次爭執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我查閱專業書籍了解到:家庭氣氛對孩子很重要。經常處于不安的環境中,孩子會有恐懼的猜測,爸爸媽媽是不是因為我不乖才吵架?他們是不是不愛我了?他們會不會離開我?由于孩子對大人們的爭吵無能為力,會把這種恐懼累積在心中,長大后就會有扭曲的價值觀。
了解到這些,我慶幸自己早早發現了這個問題。同時,我決定要保衛小靠的安全感。
從此,我跟先生都盡量不在小靠面前吵架,爺爺奶奶爭執的時候,我也立刻把小靠帶走。如果實在沒克制住,在他面前吵起來了,我也會在反應過來后及時向小靠解釋,告訴他爸爸媽媽吵架并不是因為感情不好,并簡明地告知他原因。雖然他并不一定完全聽得懂,但這種解釋明顯減少了他的忐忑。
有一次,我工作了一天回到家,發現還有一堆的家務活等著我,而小靠爸卻優哉游哉地躺在床上玩手機,讓他幫忙也無動于衷,頓時,我的情緒就爆發了。我嫌先生懶散,他嫌我啰嗦,正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突然發現之前還玩得很開心的小靠在門邊用怯生生的眼神看著我們。我立馬清醒過來,我輕輕推推先生,示意他“停戰”。然后我拉過小靠,問他:“你知道爸爸媽媽怎么了嗎?”小靠搖搖頭,我告訴他:“媽媽今天太累了,所以心情不好,不是真的跟你爸爸吵架,只是想請爸爸幫忙做點事。對不起哦,寶貝別怕。”小靠聽完,似懂非懂的,但眼神已不再那么害怕了。過了一會兒,他拉拉他爸爸的手,說:“爸爸,你快起來幫媽媽。”
電影《Flipped》中也有類似情節,小女孩的父母因為照顧弱智叔叔的事大吵一架后,爸爸媽媽分別去了她的房間,爸爸為剛才的爭吵向她道歉,并跟小女孩講了弱智叔叔的事以及自己如何愛弟弟、如何答應父母要一直照顧他;而媽媽則告訴小女孩,她有多愛小女孩的父親,愛他的堅強和善良,并對小女孩說,在所有上天給她的賜福中,小女孩是最重要的。在父母做完這些后,小女孩雖然還有點難過,但也覺得因為擁有他們而覺得很幸福。
這部電影給我的啟發很大,其實,給孩子安全感最好的辦法,就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
經過我和先生一段時間的努力,小靠的安全感終于回來,我們成功地保衛了孩子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