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圓圓++崔浩天++崔超
摘 要: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世界各發達國家越來越關注如何為老人、兒童、傷病者和行為障礙者等群體提供平等、無差異的參與社會活動創造良好條件,并在建筑、公共環境、產品和服務等設計領域發展出了通用設計的理念。本文首先對于通用設計的概念和基本原則進行了闡述和分析,在此基礎上,從幾個容易混淆的方面,提出了幾個正確理解通用設計內涵的觀點。
關鍵詞:通用設計;概念;原則
一、引言
通用設計作為一種設計方法,近年來得到國內相關學術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尤其是在建筑、城市環境和公共設施領域更是得到了普遍關注。通用設計理念所蘊含的以人文本、人人平等和人性關懷,體現了一個國家和社會高度發達的文明程度,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本文介紹了通用設計的概念和基本原則,并對正確認識和理解通用設計闡述了一些觀點和看法。
二、通用設計的概念
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是指所有為人類而創造、為人類所使用的產品、服務和環境的設計,都應該綜合考慮不同人類群體具有不同的認知反應和行為能力,盡最大可能使其能夠直接適用于包括老人、兒童、有能力障礙者、畸形者、病人和傷者在內的所有人。通用設計的核心思想是:把所有人都看成是程度不同的能力障礙者,即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的人具有的能力不同,人在不同環境具有的能力也不同,因此,設計理應謀求“共用性”或“通用性”,使不同的群體依靠自身具備的認知和行為能力就可以獲得無差別的活動范圍、產品和服務。
通用設計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起源于無障礙設計(Barrier-Free Design)。上世紀50年代,二戰結束后,歐洲、美國、日本等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在戰后城市重建過程中,為了幫助那些因戰爭和疾病造成的大量具有行為能力障礙的群體更好地融入社會,各國首先在建筑和公共設施建設領域研究和實踐無障礙設計。上世紀70年代,歐洲及美國開始采用可進入設計(Accessible Design)的概念,針對行為能力障礙者在生活環境上能夠自由行動的需求,為行為能力障礙者除去了存在建筑和環境中的各種障礙,體現了人性關懷的設計主張。
1985年,美國建筑師羅納德·梅斯(Ronald L. Mace)首次提出了通用設計的概念,“通用設計,就是無需追加費用,或者以最低的費用,讓建筑和設施不僅只是對能力障礙者,而是對所有人都具備適用性功能的設計方法。這種方法不但能夠打破為行為障礙人群所作的產品和設計是特殊的、高成本的既有觀念,同時也使當下流行的可進入設計不再顯得粗魯且毫無魅力。”
通用設計的概念包含了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將產品、服務和環境設計的受眾群體從“主流人群”擴展到盡可能多的人群,二是設計要能夠降低特殊用戶的適應難度。具體到一個產品或者一個設計特征,通用設計并不要求設計者能夠找到一種設計方案來滿足所有人的使用需求,畢竟通用設計并不是萬能設計,而是要求設計者竭力探索,使設計能夠具有更好的共用性,在不降低產品的品質和完整性基礎上,使其能夠適用于盡可能多的人。例如,在給門安裝把手的時候,使用杠桿手柄比起旋鈕手柄來說,總會是更好的選擇(如圖1所示),因為杠桿手柄能夠很容易的用肘或者拳頭來打開,方便手里拿著東西的人、手部力量不足的人或者手部收到嚴重損傷的人開門。
(a) 杠桿手柄——符合通用設計理念
(b) 旋鈕手柄——不符合通用設計理念
從無障礙設計到通用設計是設計理念的進步。無障礙設計雖然為能力障礙者消除了生活中的種種“障礙”帶來的不便,但是其設計思考的出發點是針對能力障礙人群、采用特殊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一方面需要增加額外的成本,另一方面使得能力障礙者在使用這些產品和設計時,不可避免的表現出他們與正常人之間的差異,這給他們的心理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行動上的障礙雖然清除了,但是心理上的障礙反而日益加強。而通用設計思考的出發點是尊重人的多樣性,并致力于使設計盡可能排除年齡、行為能力、環境狀況等因素的影響,不需要針對特定人群進行額外的設計或開發特殊的產品,讓所有人都能夠使用同樣的產品和服務,在相同的環境中能夠具備同樣的活動能力。通用設計的思想真正體現了人與人的平等,具有著更加深切的人性關懷。
三、通用設計的基本原則
1977年,由羅納德·梅斯領導一些建筑師、產品設計師、工程師和環境設計研究人員組成的工作組提出了通用設計的7個原則,并對于每個原則都給出了具體的指導細則,用于評估和指導環境、產品和交通工具的通用性設計。
1. 公平原則:對具有不同能力的人,產品的設計應該是可以讓所有人都公平使用的。
指導細則:a. 為所有的使用者提供相同的使用方式(盡可能使用完全相同的使用方式;如果不能實現,則盡可能采用類似的使用方式)。b. 避免隔離或歧視任何使用者。c. 所有使用者應該擁有相同的隱私權和安全感。d. 能引起所有使用者的興趣。
2. 彈性原則:設計對于不同的個人喜好和能力具有廣泛的適應性。
指導細則:a. 提供多種使用方式以供使用者選擇。b. 同時考慮左撇子和右撇子的使用習慣。c. 使用戶能方便的進行精準操作。d. 適應不同用戶的不同使用節奏。
3.簡單直觀原則:設計出來的使用方法是易于理解的,而不會受使用者的經驗、知識、語言能力及當前的專注程度所影響。
指導細則:a. 去掉不必要的復雜細節。b. 與用戶的期望和直覺保持一致。c. 適應不同讀寫和語言水平的使用者。d. 根據信息重要程度進行編排。e. 在任務執行期間和完成之時提供有效的提示和反饋。
4.信息感知原則:無論四周的情況如何或使用者是否有感官上的缺陷,都應該把必要的信息傳遞給使用者。
指導細則:a. 為重要的信息提供不同的表現形式(圖像的、語音的、觸覺的),確保信息冗余度。b. 重要信息和周邊信息要有足夠的對比。c. 強化重要信息的易識別性。d. 以可描述的方式區分不同的要素。e. 兼容感知能力障礙者所使用的各種技術和裝備。
5. 容錯原則:設計應該將誤操作或意外動作所造成的危害和不利后果降至最低。
指導細則: a. 精心排列各種要素,以降低危險和誤操作:最常用的要素應該是最容易觸及的;消除、隔離和屏蔽有危害性的要素。
b. 提供危害和錯誤的警示信息。c. 具備失效保護功能。d. 在執行需要高度警覺的任務中,能夠阻止無意識的行為。
6. 省力原則:設計應該盡可能的讓使用者有效地和舒適地使用,盡可能減少使用者的疲勞度。
指導細則:a. 允許使用者保持一種省力的肢體位置。b. 使用合適的操作力(手、足操作等)。c. 減少重復動作的次數。d. 減少持續性體力負荷。
7.操作尺寸和空間適當原則:提供適當的大小和空間,讓使用者接近、夠到、操作,并且不被其身型、姿勢或行動障礙的影響。
指導細則:a. 為坐姿和立姿的使用者提供觀察重要元素的清晰視線。b. 坐姿或立姿的使用者都能舒適地觸及所有要素。c. 兼容各種手部和抓握尺寸。d. 為輔助設備和個人助理裝置提供充足的空間。
通用設計的七個原則,以啟迪性思路闡述了以往在設計中較少受人關注的思考方向,具有很好的指導和借鑒作用。上述原則主要強調使用上的便利性,但并不是說所有以通用設計理念為指導的設計都必須完全符合這七個原則。對于設計實踐而言,僅考慮可用性方面還是不夠的,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還須考慮經濟性、工程可行性、文化、性別、環境等諸多因素。
四、正確理解通用設計的幾個觀點
通過對通用設計概念和原則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觀點,用來正確的理解通用設計。
1. 通用設計不是一種新的設計風格或設計趨勢,而是一種能夠應用于任何設計風格或設計趨勢中的設計方法和設計導向,時尚、風格和個人品味同樣會影響最終產品的外在表現形式。
2. 通用設計不是一個附加的設計環節,在設計后期才考慮通用設計是不會有效的發揮作用的,通用設計需要貫穿從分析用戶需求開始的整個設計流程。
3. 通用設計不僅使老人、兒童和能力障礙人士等少數特殊群體受益,相反,通用設計通過提高產品、服務和環境的使用和出入的便捷性,會使所有人受益。每個人在一生的各種活動中都有可能出現某種能力受限的情況,比如暫時、長期或永久的身體傷害,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和產品,在陌生國度產生的理解能力缺失,等等。通用設計的目標就是提供一種設計思維和設計方法,考慮人的身體、認知和行為等多個因素在某段時間、某些地點或參與某種活動時可能出現能力受限的情況,以此為出發點,對產品、服務和環境進行具備通用性的設計。
4. 通用設計并不是萬能設計,對于一個具體的設計來說,探尋一個具有100%通用性的解決方案是不必要的。設計人員需要做的是充分考慮用戶在行為和認知能力方面廣泛的多樣性,研究和探索可實現的最佳設計,為盡可能多的群體服務。
5. 具備通用性設計的產品一樣可以是美的、是有魅力的、是高品質的。誠然,通用設計的目標是盡最大努力提高產品的使用便捷性,所以產品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功能性并不是通用設計的唯一考量,美學和品質同樣是通用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著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美麗、優質的通用性設計產品會讓用戶在感受便捷性的同時,也能獲得審美的享受,使用戶更樂于接受這些產品,從而獲得更好的市場前景。
五、結語
通用設計的理念展示了設計之美、人性之美,為特殊群體平等地參與社會活動創造了條件、也為普羅大眾謀求了福祉,是人本主義的集中體現、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表征。在充分理解通用設計概念和原則的基礎上,正確認識通用設計所蘊含的理念和思想,并將其應用到設計實踐過程,能夠使設計的產品、服務和環境更好的為全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