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濱/興安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興安盟布病防控現狀及對策
朱海濱/興安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布病作為一種主要人畜共患病,近年來在我盟人畜間傳播蔓延較快,給畜牧業持續發展和人民群眾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為此,我盟各級政府及業務部門通過以人溯畜和以畜溯畜形式,全面開展了畜間布病溯源滅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遏制了疫情快速傳播蔓延的勢頭。
興安盟是布病老疫區,上世紀三十年代即有病人報道,歷史上布病疫情較嚴重,給畜牧業生產和人民群眾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建國后,由于各級政府及業務部門高度重視布病防治工作,堅持畜間防治以免為主,免、檢、監測、淘汰陽性畜相結合的綜合性防治措施,至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布病基本得到控制。全盟六個旗縣市科右前旗、烏蘭浩特市、突泉縣、阿爾山市達到穩定控制標準,科右中旗、扎賚特旗達到控制標準。上世紀末開始,按照布病防治規程,實現穩定控制的旗(縣、市)除部分地區牲畜免疫外,大部分已停止畜間免疫,控制的旗縣則繼續堅持羔犢免疫。進入本世紀以后,隨著全盟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畜牧業地位不斷提升,牲畜數量快速增長,外購牲畜比重逐年增大。由于牲畜購入渠道繁多,致使周邊地區部分病畜流入我盟,引發多起布病疫情。尤其是2002年蒙牛公司進入我盟后,由于大量引進奶牛,一些病牛被引入,造成奶牛布病傳播,致使生產能力下降,造成很大經濟損失,影響了奶業的健康發展。2004年開始對奶牛進行檢測,從幾年的檢測情況看,所有規模飼養奶牛的鄉鎮,都檢出了布病陽性牛。另外,近年來布病在人畜間發展迅速,2009年,人間新發病人超過2 000人。布病已經成為我盟人、畜主要的疫病之一,對畜牧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影響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1.當前概況。自2011年以來,根據自治區統一部署,我盟全面開展了布病溯源滅點工作。由于我盟各級政府和業務部門采取了畜間流調、監測、撲殺、消毒、免疫等綜合防控措施,建立了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完善考核機制,加大獎罰力度,防控工作取得明顯效果:截止2015年底,我盟衛生部門共報告人間布病病例年平均下降20%多;全盟各級動物防疫機構對人間報告病例全部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涉及牲畜全部進行檢測,共檢測羊727 278只,檢出陽性羊13 856只,陽性羊全部撲殺。檢出陽性率由2011年的3.14%下降到2015年的0.95%,下降了2.19個百分點;畜人感染率也由2011年的51/10萬下降到2015年的9/10萬。2015年,我盟6個旗縣中,阿爾山市通過了自治區布病控制標準的考核驗收。
2.存在問題。一是牲畜數量增長快。特別是2014年羊價下跌后,羊出欄大幅下降,羊存欄數量都呈現超長增加。如中旗羊存欄數量由2011年的154萬只達到2014年的291萬只,增加近1倍。突泉羊存欄數量由2011年的51.8萬只達到2014年的109.5萬只,增加1倍多。扎旗羊存欄數量由2011年的110萬只達到2014年的174萬只,增加近70%。牲畜數量快速增長,檢測淘汰陽性牲畜難度增大;
二是牲畜引進渠道亂。前些年由于我盟實施肉羊工程,各地大量引進羊只,相當部分沒有通過報批報檢,私自引進嚴重,大量沒經檢疫牲畜被引進;
三是病畜不能及時清除。我盟每年通過以人溯畜和以畜溯畜檢測的牲畜不超過存欄總量的5%,還有大量陽性畜不能及時處理,潛在疫源多,其中養殖大縣尤為突出;
四是牲畜地域間流動頻繁。目前,各旗養殖戶間跨省、地區、旗縣、鄉鎮間放牧現象較多,造成地域間傳播;飼養方式落后、防病意識淡薄、公共衛生條件差,人畜混住,流產物不能掩埋,污染環境不能及時消毒,接羔不帶手套和洗手消毒,是感染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是疫點處置不徹底。按疫點處置規范要求,各地在檢測、撲殺、消毒、回訪都存在不規范情況,回訪疫點沒有完全按照要求進行檢測;
六是政府持續重視程度降低。在經過幾年連續開展溯源滅點工作后,部分領導認為疫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產生松懈心理,重視程度和工作力度降低;
七是資金投入不足。總體看,各級政府投入下降,尤其是旗縣政府投入能力和數量明顯不足,影響檢測、撲殺、消毒等工作進行;
八是宣傳力度有待加強。據調查,有相當數量的群眾對布病防控知識了解有限,自主防控意識不強。所以,布病發生風險仍然較高。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各級政府必須持續高度重視布病防控工作,充分了解布病疫源的廣泛性和復雜性,深刻認識防控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建立健全各級專門組織領導機構,統一組織協調布病防控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控計劃,加大專項監督力度,完善考核機制,明確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責任,加強部門協調與配合。實行目標管理,建立防疫責任制,強化責任追究制度。
二是持續加大投入。鑒于布病對人民群眾健康的嚴重危害,直接影響了農村的穩定和發展,各級政府要把布病防控作為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來抓,切實加大投入力度。應建立科學合理的投入保障機制,一個時期內持續增加投入,資金投入要與防控計劃相配套,保證畜間免疫、監測、消毒、撲殺疫點處置、疫情監管等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
三是實行綜合防控。實行免疫、流調、檢測、撲殺、宣傳等綜合防控措施。實現穩定控制前,畜間應繼續開展強制免疫,牛羊應免密度100%,嚴格按免疫程序進行口腔注射;加大檢測力度。要根據布病疫情情況、地理位置、畜種分布等情況科學確定檢測地點、畜種和數量,重點加強種牛、奶牛、種羊要全部進行檢測。要擴大監測范圍,增加監測數量,全面掌握布病感染情況,了解疫情動態,為布病科學防控提供依據。檢測陽性畜及時淘汰和撲殺,尤其是種畜應全部撲殺。發生流產的牛羊及時淘汰,流產物及污染環境嚴格按程序無害化處理;加強檢疫監管,對牲畜交易市場、定點屠宰場、農貿市場加大檢疫督查力度,嚴禁未經檢疫牲畜及產品進入市場和流通。要高度重視跨地區運輸動物的檢疫,輸出地要布病作為必檢項目,對輸出病畜和陽性畜的要嚴肅追究檢疫人員的法律責任;加強個人防護,基層防疫人員在防疫過程中應戴防護服、口罩、手套等防護裝備。農牧民接羔時,應戴手套等防護裝備。加強對疫點、待定疫點的集中消毒,加強對養殖場(圈)戶、接羔點及環境消毒。提高農牧民自我消毒意識,對牲畜圈舍等環境進行經常性消毒。
四是完善社會保障。加強農村牧區新農合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人間布病患者應列入全額免費治療范圍。從事布病防疫(包括基層防疫)人員工作期間感染布病的應確認職業病,享受休息、免費治療和相應社會保障待遇。各級政府應認真執行國家對從事布病等有關疫病防控工作人員待遇規定,保證各項政策得到切實有效落實。
五是做好防控宣傳。各地防疫機構除通過新聞媒介、發放宣傳資料、現場宣傳等多種形式外,要重點在春秋防疫季節加強防控宣傳工作,進一步普及布病防控知識,做到家喻戶曉,切實提高廣大群眾自我防范的自覺性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