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勇,何員江,王小松,黃 英,肖代洪,杜小英,周 強,雷加容,歐俊梅,陶 軍,李生榮
(1.四川省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國家小麥改良綿陽分中心,四川 綿陽 621023;2.四川省綿陽市農業局,四川 綿陽 621000;3.四川天宇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66)
?
優質弱筋小麥新品種綿麥112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
任 勇1,何員江1,王小松2,黃 英2,肖代洪3,杜小英1,周 強1,雷加容1,歐俊梅1,陶 軍1,李生榮1
(1.四川省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國家小麥改良綿陽分中心,四川 綿陽 621023;2.四川省綿陽市農業局,四川 綿陽 621000;3.四川天宇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66)
優質弱筋小麥適合制作餅干、糕點和南方饅頭等食品,也是麥通等膨化食品和釀酒的優質原料。四川麥區是我國弱筋小麥優勢產區,其生態氣候特點和土壤條件適宜弱筋小麥的生產。但目前生產上可供農戶或企業選擇的既抗病又高產優質的弱筋小麥品種不多。缺少專用品種和配套技術,以及產業化開發滯后是四川弱筋小麥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綿麥112是新育成的優質弱筋小麥品種,為促進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本文介紹了綿麥112的選育經過、特征特性、產量表現、品質和抗病性以及高產示范情況;重點總結了優質弱筋小麥配套栽培技術,以期為指導弱筋小麥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弱筋小麥;綿麥112;栽培技術
綿麥112是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育成的優質弱筋小麥新品種。該品種于2007年以高代品系綿06-367(審定名:綿麥367)作母本,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選育的川麥43作父本配制單交組合,采用系譜法,連續多年在綿陽和馬爾康異地穿梭選擇,于2011年穩定成系,代號MR11-12。2012年度參加品比試驗,表現豐產性好,抗病力強。2013、2014年連續2年參加四川省區域試驗,2015年度參加四川省生產試驗,2015年4月通過四川省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田間質檢和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的田間技術鑒定,2016年底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綿麥112(審定編號:川審麥2016 001)。
春性,中熟品種。全生育期180d,與對照綿麥37相當。芽鞘綠色,幼苗直立,分蘗力強,葉苗綠色,葉耳無色,葉鞘綠色有茸毛,莖葉蠟質少,花藥黃色、散粉性好。株高85cm。穗紡綞型,小穗著生較密,長芒,白殼。籽粒卵形,紅色,粉質-半角質,較飽滿。有效穗18.5~28.0萬/667m2,平均20.2萬/667m2;穗粒數40.0~72.5粒,平均49.7粒;千粒重41.6~58.8g,平均45.0g。
2012~2013年度參加四川省區試,平均產量373.4kg/667m2,比對照綿麥37增產10.5%,居區試4組第1位;2013~2014年度續試,平均產量357.9kg/667m2,比對照綿麥37增產15.4%,居區試1組第4位;2年15點次平均產量365.6kg/667m2,比對照綿麥37增產12.8%,15點次13點次增產。2014~2015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產量366.1kg/667m2,比對照綿麥37增產8.8%,6個試驗點中5點增產。
2014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粗蛋白質含量10.5%~10.6%,平均10.5%;濕面筋19.7%~20.8%,平均20.3%;沉降值24.0~26.5mL,平均25.3mL、穩定時間1.0~1.3min,平均1.2min,達到弱筋小麥標準。
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2013年高抗條銹病,高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2014年中抗條銹病,高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
2016年江油市農牧局組織專家對大堰鎮泉水村6組農戶曹倫紅種植的綿麥112進行測產,有效穗25.0萬/667m2,穗粒數46.6粒,千粒重45.0g,理論產量524.4kg/667m2,實收產量509.6kg/667m2,在2016年春極端低溫凍害影響的情況下,表現出較好的抗低溫凍害能力,實現了高產穩產。2017年繼續示范,測得有效穗23.8萬/667m2,穗粒數49.6粒,千粒重45.0g,產量530.7kg/667m2。2017年綿麥112在三臺縣永明鎮高產示范中,有效穗29.2萬/667m2,穗粒數46.5粒,千粒重45.0g,產量611.0kg/667m2;在綿陽市游仙區松埡鎮高產示范中,有效穗25.3萬/667m2,穗粒數48.6粒,千粒重45.0g,產量553.3kg/667m2。通過高產示范,各地普遍反映綿麥112苗期長勢壯,分蘗力強,株高適中,株型緊湊,成穗率高,穗層整齊,穗大粒多,成熟落黃好,抗條銹病和白粉病,適應性廣,豐產性突出,增產效果明顯。
5.1 規范化播種
優先選擇由種子公司生產銷售的、經過精選和包衣處理的質量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小麥良種。對于農戶自留小麥種,應在播前進行種子晾曬、精選和藥劑拌種。
綿麥112適宜在四川的平壩、丘陵區種植。在精細整地的基礎上,適時適墑播種,做到一播全苗。該品種為春性中熟品種,播期彈性相對較大,可適當提早,不宜太遲。適宜播期為10月26日至11月8日,從川北到川南依次推遲。基本苗12~15萬/667m2,播種量根據不同土壤條件和播種方式,用種量8~10kg/667m2;肥力不足的田塊,或播期偏晚時,播種量應適當增加。
5.2 科學施肥
一般施純氮10~15kg/667m2。川西平原土壤肥力高,施肥量可適當減少,一般施10~12kg/667m2純氮;丘陵地區土層瘠薄,施肥量可適當增加,一般施12~15kg/667m2純氮。若作為生產弱筋小麥原料,施肥原則應注意氮磷鉀配合,后期控制施氮量。在中等地力情況下,全生育期施肥量為純氮(N)8~l0kg/667m2,五氧化二磷(P2O5)4~5kg/666.7m2,氧化鉀(K2O)3kg/667m2。磷、鉀肥可作為底肥一次性施入;氮肥80%作底肥,20%作追肥。追肥宜在拔節前后施用,后期如無明顯缺肥癥狀,不宜追施氮肥。
5.3 綜合防治病蟲草害
根據田間雜草種類,選擇適宜除草劑,在三葉期選擇晴天噴施進行化學除草,控制草害。綜合防治條銹病、赤霉病和蚜蟲。抽穗揚花初期至灌漿中期實施1~2次“一噴三防”。
5.4 適時收獲
蠟熟中后期搶晴天收獲,收獲后及時烘干或曬干。若作為弱筋小麥原料,應單收單脫,注意不要產生混雜。
2017-05-10
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綿陽綜合試驗站(CARS-3-2-40);“十三五”四川省麥類育種攻關項目。
任勇,男,博士,主要從事小麥遺傳育種研究。E-mail: rywhea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