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新,胡樂瑤,宋艷霞,李茂蓉
(四川省安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四川 安岳 642350)
?
安岳縣種糧大戶剖析
李建新,胡樂瑤,宋艷霞,李茂蓉
(四川省安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四川 安岳 642350)
本文從9個方面分析了安岳縣種糧大戶的發展狀況,剖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種糧大戶;發展狀況;問題;對策建議
種糧大戶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一,也是新型糧食經營主體之一。近年來,種糧大戶在穩定糧食生產、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提高種糧效益的作用日益顯現。種糧大戶在推進糧食生產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綠色高效進程,提高糧食生產綜合能力,推廣應用糧食生產新品種、新技術,為糧食增產、農民致富、農業增效、農村增收等方面的貢獻不可小覷。從四川省開始對2010年種植的糧食大戶實施種糧大戶補貼政策以來,至2015年,安岳縣同步實施6年,頭年種植的次年實施補貼。2010~2012年3年全縣對種糧大戶實施的補貼政策單戶種植糧食面積2hm2以上,無論面積大小補貼20元/667m2;2013年與2014年按種糧戶經營類型、種糧面積檔次等不同實行不同的補貼標準,補貼有40元/667m2、60元/667m2、100元/667m2之分,起始補貼面積標準隨種糧戶經營類型而不同;2015年補貼有30元/667m2、50元/667m2、60元/667m2之分,起始補貼面積標準隨種糧戶種糧規模不同而異。筆者根據6年的種糧大戶資料和下鄉的一些調查情況,對全縣種糧大戶的發展狀況、存在問題作了剖析,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意見,以期為穩定糧食生產、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盡點力。
1.1 種糧戶數逐年增加
2010年29戶,2011年39戶,2012年44戶(其中合作社1戶),2013年48戶(其中合作社2戶),2014年59戶(其中合作社3戶),2015年93戶(其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7 戶)。
1.2 耕地面積逐年增加,以租種耕地為主
2010年耕地面積73.2hm2,租種耕地占86.7%;2011年耕地面積97.8hm2,租種耕地占85.3%;2012年耕地面積125.1hm2,租種耕地占87.8%;2013年耕地面積208.8hm2,租種耕地占92.2%;2014年耕地面積341.7hm2,租種耕地占74.8%;2015年耕地面積721.6hm2,租種耕地占87.1 %。
1.3 種糧面積逐年增加,種糧作物有所變化
2010年種糧面積82.2hm2,小麥占13.4%,水稻占47.6%,玉米占39.0%;2011年種糧面積103.1hm2,小麥占9.9%,水稻占42.2%,玉米占47.9%;2012年種糧面積132.6hm2,小麥占11.7%,水稻占49.9%,玉米占38.4%;2013年種糧面積206.7hm2,小麥占4.1%,水稻占65.3%,玉米占30.6%;2014年種糧面積319.0hm2,水稻占74.6%,玉米占25.4%;2015年種糧面積627.8hm2,小麥只有0.2hm2,水稻占36.2 %,玉米占63.8 %。可見,小麥面積占比逐漸減少至后2年沒有;水稻面積占比前5年逐年增加,最后一年減少;玉米面積占比前5年逐年略減,最后一年增加。
1.4 核實補貼面積逐年增加
2010年71.2hm2,2011年93.0hm2,2012年117.1hm2,2013年198.1hm2,2014年319.0hm2,2015年624.0hm2。
1.5 補貼金額逐年增加
2010年21371.8元,2011年27899.6元,2012年35131.4元,2013年188927.3元,2014年342240.0元,2015年432059.0元。
1.6 種糧大戶分布鄉鎮逐年增加
2010年分布于8個鄉鎮,2011年分布于8個鄉鎮,2012年分布于10個鄉鎮,2013年分布于11個鄉鎮,2014年分布于15個鄉鎮,2015年分布于27個鄉鎮。
1.7 種糧規模逐年擴大,后4年有合作社和家庭農場
1.7.1 第1年 2010年戶平種糧面積2.8hm2,戶平補貼面積2.4hm2,最大戶種糧面積3.9hm2。29戶中,種糧3.33hm2以上的7戶,戶平面積3.59hm2;種糧2.67~3.32hm2的10戶,戶平3hm2;種糧2~2.66hm2的12戶,戶平2.27hm2。
1.7.2 第2年 2011年戶平種糧面積2.65hm2,戶平補貼面積2.39hm2,最大戶4.38hm2。39戶中,種糧2.67~3.32hm2的6戶,戶平2.96hm2;種糧2~2.66hm2的32戶,戶平2.15hm2;種糧3.33hm2以上的1戶,戶平4.38hm2。
1.7.3 第3年 2012年戶平種糧3hm2,戶平補貼面積2.66hm2,最大戶20hm2(合作社)。44戶中,種糧2~2.66hm2的33戶,戶平2.34hm2;種糧2.67~3.32hm2的7戶,戶平3.03hm2;種糧3.33~3.99hm2的1戶面積3.67hm2;種糧4.67~5.32hm2的1戶面積4.73hm2;種糧5.33~5.99hm2的1戶面積5.82hm2;6.67hm2以上的1戶(合作社)面積20hm2。
1.7.4 第4年 2013年戶平種糧面積4.31hm2,戶平補貼面積4.13hm2,最大戶39.74hm2(合作社)。48戶中,種糧2~2.66hm2的27戶,戶平面積2.43hm2;種糧2.67~3.32hm2的10戶,戶平2.85hm2;種糧3.33~3.99hm2的7戶,戶平3.65hm2;種糧4.67~5.32hm2的1戶面積4.7hm2;種糧6.67~13.32hm2的1戶面積6.93hm2;種糧33.33hm2以上的2戶(合作社),戶平37.77hm2。
1.7.5 第5年 2014年戶平種糧面積和戶平補貼面積5.41hm2,最大戶63.02hm2(合作社)。59戶中,種糧2~2.66hm2的40戶,戶平面積2.2hm2;種糧2.67~3.32hm2的6戶,戶平2.91hm2;種糧3.33~3.99hm2的5戶,戶平3.48hm2;種糧4~4.66hm2的1戶面積4.53hm2;種糧4.67~5.32hm2的1戶面積5hm2;種糧5.33~5.99hm2的 1戶面積5.87hm2;種糧8~8.66hm2的1戶8hm2;種糧11.33~11.99hm2的1戶11.93hm2;種糧33.33hm2以上的3戶(合作社),戶平面積53.65hm2。
1.7.6 第6年 2015年戶平種糧6.75hm2, 戶平補貼面積6.71hm2,最大戶47.4hm2(合作社)。以補貼種糧面積計,93戶中,在2~2.66hm2的41戶,戶平2.19hm2;在2.67~3.32hm2的9戶,戶平2.93hm2; 在3.33~3.99hm2的9戶,戶平3.55hm2;在4~4.66hm2的2戶,戶平4.35hm2;在4.67~5.32hm2的4戶,戶平5hm2;在5.33~5.99hm2的3戶,戶平5.65hm2;在6~6.66hm2的2戶,戶平6.09hm2;在6.67~9.99hm2的11戶,戶平7.72hm2;在10~13.32hm2的3戶,戶平10.53hm2;在13.33~19.99hm2的1戶17.12hm2;在20~33.32hm2的4戶,戶平27.79hm2;33.33hm2以上的4戶,戶平43.24hm2;6.67hm2以上都有合作社或家庭農場在內。
1.8 種糧大戶分布鄉鎮的穩定性較好
在6年79個鄉鎮中,連續6年都有的3個鄉鎮占3.8%;連續5年的1個鄉鎮;4年都有的2個鄉鎮;3年都有的9個鄉鎮占11.4%;2年都有的3個鄉鎮;只有1年的15個鄉鎮占19%(大部分在2015年13個,2014年2個)。
1.9 種糧大戶的穩定性較好
在6年種糧大戶中,統計了6年都有的3個鄉鎮,文化鎮6年種糧大戶共34戶:連續6年種糧的1戶,連續5年的2戶,4年種的3戶,3年種的1戶,2年種的1戶,1年種的1戶。南薰鎮6年種糧大戶共26戶:連續6年都種的1戶,連續5年種的1戶,4年種的2戶,3年種的1戶,1年種的4戶。拱橋鄉6年種糧大戶共52戶:連續6年的1戶,5年的2戶,4年的2戶,3年的4戶,2年的7戶,1年的2戶。這些大戶每年每戶種糧面積在2~3.67hm2之間,沒有合作社或家庭農場,各年種糧面積基本穩定。
2.1 種糧大戶數量偏少面積偏小
安岳縣常年糧食作物面積約18.7萬hm2,總產約80萬t。而達到補貼標準的種糧大戶前4年每年都不到50戶,后2年也不到100戶。種糧面積前5年每年不到333.3hm2,2015年也不到666.7hm2。
2.2 種糧大戶分布鄉鎮太少
安岳縣共計63個鄉鎮,2010年和2011年種糧大戶分布鄉鎮都是8個占12.7%;2012年10個占15.9%;2013年11個占17.5%;2014年15個占23.8%,2015年27個占42.8%。
2.3 種糧大戶補貼政策宣傳沒有家喻戶曉
盡管省市縣相關部門把政策文件發到了鄉鎮,而縣上也發了簡報到鄉鎮,一些通訊部門還發了短信給用戶,但一些地方特別是偏遠村社及交通不方便的村社仍然存在不了解政策的情況。
2.4 一些基層干部怕麻煩不報種糧大戶
鄉村社干部對于種糧大戶平時就要收集了解情況,政策到了就要鼓勵農戶上報并協助做好上報的各項工作,但也存在一些基層干部怕麻煩不報的情況。
2.5 土地流轉不通暢影響種糧大戶的種糧面積和上報
有些種糧大戶種了撂荒地,但因撂荒地主人全家外出無法簽訂租種協議;有些是愿意出租土地,但怕影響其它農業補貼政策的兌現而無法簽訂租種協議,這樣就導致種糧面積大但申報面積沒法達到補貼要求標準,從而出現減少補貼甚至得不到補貼的狀況。
2.6 一些種糧大戶嫌申報手續繁瑣而不愿申報
有些種糧大戶實際種糧面積達到了補貼標準,但因簽訂租種協議太麻煩和有些農戶不愿簽而放棄申報或者無法申報。
2.7 因受補貼作物限制無法申報因而無法享受補貼政策
全縣目前只有小麥、水稻、玉米納入補貼作物范圍,而紅苕在安岳縣屬于大宗糧食作物,常年面積約3.33萬hm2,有2個家庭農場凈作種植紅苕面積都在13.33hm2以上,但因作物受限不能申報和不能得到補貼。
2.8 種糧大戶融資難度大
種糧大戶在生產過程中,購買種子、農藥、肥料、農機等生產資料器械時貸款較難,支付勞動力工資和土地流轉費時也需大量資金,面臨生產經營性資金短缺問題。
2.9 一些種糧大戶組織化程度較低
渴望能夠加入糧食生產及銷售專業合作社,還有渴望有種糧大戶之間的合作交流機會。
3.1 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雖然對種糧大戶的支持政策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支持形式,但多年來一直在繼續,而且支持力度不會減弱。除了各級發文件、簡報宣傳和傳媒短信宣傳外,要通過各級電視臺、廣播和各種會議等形式廣泛宣傳,讓基層干部和農戶家喻戶曉,以便他們申報登記和獲得支持。
3.2 加大土地規范流轉的調查研究力度
對于無能力種的地和撂荒地要規范有序地流轉給種糧大戶并簽訂租種協議,還有流轉給種糧大戶種糧的土地流轉費用要低于種其它經濟作物,以利種糧大戶適度規模種糧和機械化操作。特別是對撂荒地要有一定的懲戒措施使其流轉給愿意種糧并且有能力種糧的人,減少土地撂荒。
3.3 加大種糧大戶的信息收集和申報力度
基層特別是鄉鎮、村社干部平時就要了解、收集種糧大戶的信息情況,等政策一到,就立即動員種糧大戶逐級申報核實并上報。
3.4 加大種糧大戶規范申報力度
除按政策文件逐級申報核實外,要加大種糧大戶的公示力度,除在當地鄉鎮村社公示外,最好能在縣級電視臺進行公示。
3.5 拓寬補貼作物范圍
向省市爭取把本地的主要糧食作物納入補貼范圍,如安岳縣的紅苕,常年種植約3.33萬hm2,而且有加工成粉條的企業不少,是西南最大的粉條生產基地之一。建議把紅薯作為種糧大戶政策支持的作物。
3.6 加大部門協作配合力度
財政、農業、農經、鄉鎮、媒體等部門要通力協作,全力配合,共同搞好種糧大戶的政策宣傳、信息收集、規范申報、認真核實、強化公示、兌現補貼等工作,使實際的種糧大戶能享受到他們應得的補貼政策。
3.7 加大種糧大戶的組織化程度
相關部門要鼓勵種糧大戶加入糧食生產和銷售專業合作社,多提供平臺鼓勵種糧大戶之間相互合作交流。有關部門要加大涉農政策宣傳力度,鼓勵建設家庭農場,鼓勵進行糧食產品的加工,鼓勵開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示范,并向相關部門申報和備案登記,以便獲得國家的支持政策。
3.8 加大種糧大戶的融資力度
可以探索多種形式與金融企業的合作模式,出臺優惠的種糧大戶資金貸款政策,以解決種糧大戶生產經營性資金不足的問題。從2016年后種糧大戶可通過農業擔保公司獲取優惠政策貸款,以獲得政府的金融政策支持。
3.9 加大對種糧大戶的培育力度
要大力發展種糧大戶,使更多的鄉鎮擁有更多的種糧大戶,并加大對種糧大戶的培訓力度,重點是對種糧大戶的支持政策培訓和種糧科技措施及高產高效集成技術的培訓,有關的現代農業科技和農機化示范項目讓種糧大戶參與進來并承擔實施,讓他們明白政策、科學種糧、獲得高效,為保障糧食和農產品的安全做出貢獻。
2017-05-07
李建新,男,高級農藝師,長期從事農技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