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四川省蒼溪縣元壩鎮畜牧獸醫站,四川蒼溪 6284I5)
養殖污染源治理與對策
李建華
(四川省蒼溪縣元壩鎮畜牧獸醫站,四川蒼溪 6284I5)
畜禽養殖業產生的污染已成為部分農村地區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本文通過畜牧業污染來源的危害進行分析,旨在提出畜禽糞便污染治理的對策措施。
農村;養殖;環境污染;治理措施
畜禽養殖糞便污染造成的環境污染不但影響畜牧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和畜產品質量安全,還影響到人們的生存環境,生活質量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前,養殖污染已成為農村污染的重要來源,因此養殖污染治理工作已成為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迫在眉睫的重要使命。
惡臭和有害氣體主要來源于動物飼料的不完全消化營養物質,特別是蛋白質飼料不完全利用,未消化營養物質與動物排泄糞便,經厭氧菌發酵產生氨,二甲硫醚,硫化氫(臭雞蛋樣氣體),甲胺,有機酸等有害氣體。惡臭環境不僅導致蚊蠅繁殖孳生而且對空氣質量,生活環境,畜禽生產性能,動物產品質量產生了嚴重影響。同時畜禽養殖場會排出大量攜帶致病微生物的灰塵,通過空氣對動物和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畜禽糞便含有大量有機物,磷,病原微生物,抗生素,氮,重金屬。這些高濃度的未經處理的糞便被人為或雨水沖刷,導致污水橫流,大量營養物質流入池塘,河流,湖泊或滲入地下水造成污染,造成水體富營養近,嚴重時水體發黑,發臭,失去使用價值,導致大量魚死亡,同時嚴重影響飲用水質量,嚴重者導致疾病傳播,生態失衡。
畜禽養殖排出的動物糞便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糖等有機物質,如果污染物排放超過土壤自凈能力,不完全的降解和厭氧發酵會產生惡臭硝酸鹽和其他有害物質,造成土壤組成和性狀變化,土壤基本功能被破壞,土壤環境被污染。同時,一些生產者為改善養殖生產性能,濫用生長激素,抗生素和藥物添加劑,這些成份在畜禽體內代謝后,排泄在糞便中在土壤中富集,對農作物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倡導農村散養戶對畜禽進行圈養,防止引起畜禽疾病傳播,造成畜禽交叉感染,倡導分散建場,引導農戶規模經營。同時在養殖場的選址規劃方面,嚴格規劃,禁止在禁養區和限養區建大型養殖場,必須遠離城市和居民區,飲用水源區,景區和交通干線。鼓勵和倡導規模場向農田,果園,苗圃,蔬菜種植園和水果林地轉移。養殖場布局應合理地考慮土地與畜禽糞便消納利用能力匹配,平衡肥料肥力,減少化肥使用,防止農牧業之間脫節,充分發揮土地潛力,生產綠色農產品,走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之路。
農村養殖環境污染應統一管理。對畜禽糞便和污水要進行統一貯存,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無序亂排現象,做到達標排放,綜合利用。為農業提供高質量可靠有機肥源,同時實現廢物利用,使畜牧業經濟效益最大化。同時嚴格按照《動物防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對現有養殖場規范管理,指導向養殖小區轉移,污染物達標排放,實現農場從污染區到綠化區,生態區的轉變。
在日糧配制時,應基于畜禽不同生理階段的營養需要和飼料營養價值做好調節與控制,維持生產平衡,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營養排泄,特別是氮磷排泄量,減少環境污染。在畜禽飼料中添加一定量酶制劑,微生態制劑,草本植物,礦物質等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有害物質排泄。
畜禽糞便是一種寶貴資源,富含氮,磷,鉀等營養成分和大量有機物,只要稍加利用就可變廢為寶,減少污染。糞便無害化處理可采用高溫堆肥法。經厭氧發酵有機物,糞便可降解成植物可直接使用營養物質,同時高溫發酵可殺死糞便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無害化處理的糞便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高質量的有機肥可用于生產無公害的糧食,蔬菜,水果和經濟作物。
[1]李紀周.天津市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污治理及資源化利用調查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1.
[2]朱寧.畜禽規模養殖戶污染防治問題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