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利
(天津市動物園,天津 300204)
從草食動物的科學飼喂淺談野生動物飼養救護的認識和有效措施
張春利
(天津市動物園,天津 300204)
野生動物的飼喂比較粗放,存在飼料利用率不高的問題,本文根據野生草食動物對飼料的利用現狀,綜合敘述了野生動物飼養救護的認識和有效措施。
野生草食動物;科學思維;野生動物飼養救護
野生動物是我們的寶貴資源,在保持生物多樣性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在圈養條件下,動物的飼喂存在著許多粗放,不科學的問題,而野生動物的飼料成本約占飼養成本的60%以上,野生動物的科學飼養顯得尤其重要。近些年來,動物園的職能不只是展示職能,需要更多的發揮野生動物飼養救護的職能。天津動物園作為一個一線城市的綜合公園,應當緊跟時代的腳步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具備野生動物飼養救護的職能已經刻不容緩。我結合對野生草食動物科學飼喂的一些基本認識,淺談一下野生動物飼養救護的一些看法和措施。
雖然飼料中的主要成為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性已經被人們逐步認識到,而且這些營養成分對動物的生長、繁殖以及疾病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并且在畜牧業上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但是通過對國內許多兄弟動物園負責飼料的工作人員的交流,動物園內的野生食草動物的飼料營養供給卻非常粗放,多數動物園內的做法是參照一些大園子對動物的飼料進行配給,主要是依據多年的食譜經驗以及參照動物野外棲息地的食物進行飼料供給,每種野生動物缺乏完善的營養需求的研究和測算,沒有相應的營養標準,不能達到動物需要多少營養,我們供給多少營養的精確程度,更缺乏詳細的飲食評價。所以說動物園野生動物的飼養營養管理方面存在許多未知的領域。
科學飼喂是指根據食草動物的生理特點與消化特性以及飼草飼料的營養特性,以提高飼料利用率為主要任務而對飼草飼料和動物所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科學飼喂關鍵環節在于人工控制瘤胃發酵,各種微生物降解飼料營養物質的種類和能力不同,他們的瘤胃中形成一系列復雜的共生系統。隨著飼料原料種類和數量,瘤胃內環境的改變,微生物種類和數量也會發生改變。瘤胃內發酵的主要過程可分為降解多種飼料的營養物質和合成微生物體兩個過程。因此,草食動物的科學飼喂及提高飼料利用率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改變飼料種類和瘤胃內環境,促進瘤胃微生物最大限度生長,增加單位時間內的瘤胃微生物生物量,為動物提供更多可利用的營養。
目前,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一些動物園、野生動物飼養場等都在進行野生動物的飼養工作,根據野生動物的代謝體重來計算其對于營養的需求是大家常用的方法。根據已有的動物飼養標準來計算野生動物的營養需求,比如說可以參照雪豹、雪雞、龜類、老虎等此類動物的飼養標準進行飼養野生動物。同時可以根據家畜對于營養的需要來推測野生動物的營養需求,我國對于家畜的飼養具有漫長的研究歷史,比如一些常見的兔、羊、馬、雞、等家畜就已經具備了相對成熟的飼養標準。因此在野生動物營養需求的研究中可以借鑒同類家畜的營養需求,比如說野生驢、野生馬、野生家禽等均可以參照相關家畜的飼養標準進行飼養。
野生動物救護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希望通過人工救治一些經受傷害而無法自行恢復健康的動物,使它們能夠從新回到大自然中,并且能夠健康的成長。在救助的過程中,有些動物的傷勢非常嚴重,即使經過救治也無法恢復其在野外生存的能力,只能依靠人工長期飼喂的方式來救助它們的生命[1]。此時此刻動物園就是它們的家,每一位飼養員和獸醫就要參與到救護中去。在日常的飼養中不僅要滿足其日常的基本營養需要,還要幫助其逐漸恢復其野性和野外采食能能力,為其早日回歸大自然打好基礎。
明確野生動物的保護職責應當從兩個方面的內容入手:首先不參與救護的工作人員要做到權責分明,明確自己所負責的范圍和職責,對救護過程有相應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在發現問題的第一時間內及時采取有效的對應措施,降低風險率[2]。其次要加大野生動物救助的宣傳力度。結合動物園的特點,把動物保護落實到科普教育當中。在公園內設置科普宣傳點,適當利用互聯網和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加以宣傳。
各基層野生動物救護單位應當加大與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切實保證每一位救護人員都具備相關的救護知識。這樣才能在發現情況的第一時間內采取有效的救護措施,才能切實控制動物的傷勢,為后續的施救工作爭取寶貴的時間。結合動物園的情況,應該組織飼養員和獸醫一起培訓相關知識,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在生態環境中,人類和動物應當和諧共處,因此我們要在生態平衡的基礎上大力開展野生動物的保護和開發工作,要采取科學有效的飼養救護措施來救治那些受傷的野生動物,這是我們維護生態平衡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我們保護賴以生存地球的使命。動物園作為城市人們和大自然溝通的一個窗口,現在被賦予了更多的使命。隨著時代的發展,動物園也要隨之發展隨之創新。
[1]邵俊峰.野生動物飼養中的疾病預防[J].畜牧獸醫雜志,2008,27(2):118.
[2]劉裕田,何劍斌.野生動物結核感染、檢測與控制[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07,(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