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權
(重慶市涪陵區畜牧獸醫局,重慶 408000)
塞舌爾發展生態畜牧業的啟示
劉世權
(重慶市涪陵區畜牧獸醫局,重慶 408000)
闡述了塞舌爾共和國的自然經濟情況、畜牧業情況、主要做法與經驗等。借鑒塞舌爾共和國的經驗,提出了發展畜牧業生產的建議。
塞舌爾;生態畜牧業;建議
2009年8月~2010年8月,受農業部、商務部的派遣,參加了農業援非工作,在塞舌爾環境、自然資源與交通部下屬的塞舌爾農業局(Seychelles Agricultural Agency,SAA)工作了一年,對當地畜禽養殖場、飼料廠、屠宰場等地進行了實地調研,了解了塞舌爾生態畜牧業的發展情況,從中得到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塞舌爾位于位于非洲東部,南緯4.35°,東經55.4°,是西印度洋上的小島發展中國家。總陸地面積455.39 km2,領海面積約40萬km2,專屬海洋經濟區面積137.4萬km2。塞舌爾由115個花崗巖島和珊瑚島組成。89%以上陸地被森林所覆蓋。塞舌爾位于赤道地帶,屬赤道氣候,全年溫暖潮濕。有三個變化不明顯的季節,5月~9月(東南信風)的“旱季”,11月底~2月(西北信風)的“雨季”和3月~5月和10月~11月的“中間季節”。年平均降雨量2541mm,旱季平均氣溫30℃,雨季平均氣溫24℃。年平均濕度80%。年平均日照7.0h/d。由于處在旋風帶以外,暴雨成災現象很少發生。
2006年塞舌爾國內生產總值7.46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785美元,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05年度人類發展報告,塞舌爾在世界177國中排名第51位,在非洲排名第一;塞舌爾共和國從城市到鄉村,從機關、工廠、到私人住宅周圍都沒有裸地,青草、綠樹、鮮花是他們的主旋律,全國形成了一個環境幽美、空氣清新的由綠色生物覆蓋的世界,屬最適合人類生存的國家。旅游業和漁業為塞舌爾兩大經濟支柱,工農業基礎薄弱,糧食和日用品主要依賴進口。旅游業為塞舌爾第一大經濟支柱,直接或間接創造了約72%的國內生產總值。漁業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
塞舌爾農業基礎薄弱,大約2/3的可利用土地資源是山地。占總耕地面積75%是位于沿海地區的平地。據官方的農業統計,1978年有農用土地10500 hm2。隨著旅游業的興旺,大批工人從農業部門離開,流向其它部門,尤其是旅游業和建筑業,這導致了耕地面積大量減少,2008年僅有6000 hm2,人均占有耕地面積0.066 hm2。塞舌爾大約有400個注冊的農場,主要農產品有椰仁、肉桂皮、香子蘭、紅薯、薯芋、木薯、香蕉、芒果和各種蔬菜。優勢產品是金槍魚。金槍魚罐頭和對蝦分別為塞舌爾第一、第二大出口商品。本地生產了50%的水果和蔬菜,50%的豬肉,4%的牛肉,60%的雞肉和100%雞蛋來滿足本國居民和旅游者的需求。在2007年塞舌爾國內生產總值(GDP)為7.28億美元,其中農業產值約占3%(2184萬美元),從事農業及相關領域(包括林業和漁業)勞動力約3200人。
塞舌爾畜牧業處于中等發達水平。市場供應的畜產品30%來源于本國生產,70%系進口。本國生產的上市畜產品95%來自農場,蛋雞、肉雞基本上是由規模化雞場生產的,牛羊大部分由農場飼養,生豬規模化豬場飼養占56%。
根據作者實地調研收集的數據,塞舌爾養殖家畜為豬雞牛羊兔,主要分布在馬埃島(Mahe Island)、普拉蘭島(Praslin Island)、拉迪格島(La Digue Island)、丹尼士島(Denis Island)。
生豬養殖:2009年存欄9119頭,其中:飼養的農戶為775戶,飼養生豬4045頭,戶平存欄5.2頭;養豬場34個,生豬存欄5074頭,平均存欄140頭。生豬出欄率在120%左右。品種為大約克夏豬、長白豬、杜洛克豬、漢普夏豬的雜交豬(多數為二元雜交豬,少數為三元雜交豬),本地黑豬(小型品種,成年體重30kg)飼養很少,瀕臨消亡。
肉雞養殖:全國有16個肉雞場,存欄肉雞184400 只,品種主要為羅斯308、科白雞500等;養殖蛋雞有33場,存欄蛋雞123650只,蛋雞品種主要為荷蘭Nera / Hissex,Bovan公司生產的白色來航雞(配套系)。
牛存欄400多頭。牛品種為海福特牛、瑞士褐色牛、荷斯坦牛、娟姍牛等的雜交牛。在拉迪格島,有一本地黃牛品種,該牛含有娟姍牛、瘤牛和信德牛的血源,經長期雜交培育而成的,主要用于牽拉觀光車,既當交通工具,又是一個突出的旅游景點,存欄數量僅為52頭。
羊存欄800多只。山羊品種主要為本地黑山羊、波爾山羊、薩能山羊、英國奴賓山羊等。兔存欄大約1000只,品種主要為新西蘭白兔、法國安哥拉兔、美國青紫藍兔及其雜交兔等。
鴨、鵝、火雞等僅在個別家庭當寵物飼養,飼養量極少。
2009年全國消費主要畜產品4732.834t,其中本國生產1434.684t,占30.31%,進口3298.15t,占69.69%。畜產品消費中消費豬肉為1038.25t、雞肉2986.0t、牛肉708.584t,豬肉、雞肉、牛肉分別占21.94%、63.10%、14.97%。雞蛋消費1500t,全部由國內生產。
2009年全國雞肉消費2986.0t,其中國內生產1065.35t,占35.61%,進口1922.65t,占64.39%。全國牛肉消費708.584t,其中國內生產7.794t,占1.1%,進口700.79t,占98.9%。全國豬肉消費1038.25t,其中國內生產363.54t,占35.01%,進口674.71t,占64.99%。
活雞3美元/kg,淘汰蛋雞3美元/只,雞肉4.5美元/kg,雞腿6.0~7.0美元/kg,雞蛋0.35~0.38美元/枚。豬肉10.0~13.0美元/kg,牛羊肉10.0~17.0美元/kg。
蛋用小雞(1~3d)1.7美元/只;肉用小雞(1~3d)1.2美元/只;小母雞(16周齡)8.0美元/只;斷奶仔豬85.0~100.0美元/頭,種母(公)豬8.5美元/kg,肥豬5.0美元/kg活重。
蛋雞小雞料0.62美元/kg,中雞料0.61美元/kg,產蛋雞飼料0.6美元/kg,產蛋雞粉料0.58美元/kg;肉雞幼雛料0.64美元/kg,肉雞育肥料0.58美元/kg;乳豬飼料0.98美元/kg;仔豬料0.64美元/kg;中豬料0.6 美元/kg;母豬飼料0.56美元/kg,哺乳母豬飼料6.0美元/kg。
塞舌爾是以私營經濟制度為核心的農業經營管理體制;形成政府支持、協調、指導農業的行政管理體制;形成依法治農的監督管理體制。
塞舌爾農業局(Seychelles Agricultural Agency,簡稱SAA)歸口到塞舌爾環境、自然資源和交通部. SAA的董事會包括首席執行官、上級部委的高級官員、財政部和環境部的高級官員、塞舌爾工商會、島嶼開發公司、塞舌爾農民協會的代表。首席執行官在董事會的指導下負責落實各項政策。SAA主要由三個部門組成:農業土地和項目管理、作物和畜牧發展扶持、作物和動物健康服務。全國畜牧管理機構為畜牧處(Livestock Section)和獸醫處(Veterinary Service)。畜牧處下轄生豬遺傳中心(National Pig Genetic Center),總人數18人,主要職責是負責政策、法規的制定與實施;執行國家育種計劃,研究畜牧養殖技術,向畜牧農場主提供技術指導等。國家生豬遺傳中心主要任務是進行純種豬的繁育和畜牧技術研究,并向私營豬場提供優良種豬。獸醫處總人數30人,下轄維多利亞寵物醫院和普拉蘭獸醫點。主要職責是負責全國動物疫病的防控和動物疾病的治療工作,負責動物(含動物精液、種蛋)及獸藥(含飼料添加劑)的進口審核許可工作等。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多數畢業于英、法、澳、印等國的農業院校。
塞舌爾農業經濟體主要有三種形式,私營農場(養殖場)、農業合作社(Seychelles Farmers Cooperative)、國營農場。其中,種植業和養殖業以私營為主體,飼料加工、家禽孵化、屠宰是以農業合作社為主體。
塞舌爾的畜牧業有一套較完善的法律法規,生產畜產品必須遵循的法律法規就有10個,即《城市和鄉村規劃法》、《環境管理和保護法》、《食品法》、《公共衛生法》、《生豬生產(管制)法》、《家禽飼養者條例和許可法》、《動物(疫病和進口)管理法》、《動物屠宰法》、《防止虐待動物法》、《農業和漁業獎勵法》。
3.2.1 重視農業規劃 2006年塞舌爾政府聘請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簡稱FAO)的2位專家來幫助制訂了《農業發展戰略2007-2011》和《糧食安全戰略2008-2011》,在FAO的援助下嚴格落實塞舌爾農業全國行動規劃。農業上不再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主要發展蔬菜、畜牧業和漁業。
3.2.2 動物養殖實行許可制度 所有畜禽生產經營者(包括家庭養殖),必須得到政府組織批準,辦理許可證照,并負責公共衛生、環境、土地使用和農業的責任。寵物養殖均納入嚴格管理。
3.2.3 嚴格養殖場環境控制 養殖場遠離交通要道1公里以上。養殖生豬每個場一般不超過150頭規模,雞牛兔都有飼養規模上限。飼草料供應采取收購青草和人工種植牧草辦法,不允許放牧,限制山羊的發展數量。養殖場的糞污須經過4次以上沉淀池過濾后,與粉碎的椰子殼等混合發酵制成農家肥料。
(1)動物飼料可以直接從國外進口或從當地的飼料廠購進,但不得使用激素促長劑。養殖場不得建設自用飼料廠。
(2)所有種豬必須從國家生豬遺傳中心購進。任何動物(含動物精液、種蛋)和獸藥(含飼料添加劑)的進口必須經國家獸醫部門簽發許可。
(3)生豬、牛、羊、兔不進行疫苗免疫。獸醫處負責動物疾病的治療工作,養殖場人員一般不從事動物疾病治療。
畜牧管理部門每月對各養殖場的糞污處理、養殖數量、動物疾病、飼料使用、獸藥使用等情況以及飼料廠等地進行實地核查(抽檢),制作檢查報告,并將有關情況和數據存檔。對不遵守有關規定的要給予懲罰。
合作社為養殖場提供信息咨詢和技術服務,并代表養殖企業協調有關方面的關系,推動政府制定有關扶持的法規和政策。
塞舌爾在環境保護和生態畜牧業方面有很多經驗供我們借鑒,結合我區的實際,提出以下建議。
根據各地自然生態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等情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規劃應有戰略性、前瞻性,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對適養區、限養區的畜禽養殖應設置數量規模上限。
根據我區實際情況,不宜發展大型規模化養殖場或集中化的養殖小區,應發展小型規模養殖或家庭養殖。根據養殖場周圍環境的承載能力,適度規模養殖,把養殖活動安排在田間林地里,飼草飼料就近飼喂,節約運輸人工,實現種養業有機組合,提高土壤有機質,促進農牧業發展。
加強對畜禽的生產環境、生產過程和流通環節的監督,特別是規模養殖場的養殖環境、飼料及添加劑使用、獸藥疫苗使用、疫病防治等過程的監督管理,定期對畜禽產品進行瘦肉精、抗生素、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檢測,必要時對其使用的飼料產品、畜禽糞便進行檢測,并將檢測結果向社會公布,以推動優質安全高效畜牧產業發展。
生態畜牧業是現代生態文明的產物,代表著未來畜牧業發展的方向,畜牧發展應從以前重發展畜禽數量規模,變為生產安全優質畜產品,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上來。政府部門應加強對市場特征和變化特點的研究,規范市場的運作秩序,依法行政;加強對企業和農戶的信息和技術的咨詢培訓服務;引導企業和農戶在市場競爭中調整自己的經營方式,以適應市場的需求。政策扶持上向發展特色畜牧業、生產安全優質畜產品、養殖環境好的企業傾斜。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養殖企業,進行嚴肅處理。
[1]顏景辰,張俊飚,羅小峰,等.世界生態畜牧業發展現狀、趨勢及啟示[J].世界農業,2007,(9):7-10.
[2]莊青松.東南亞和非洲發展模式的比較及對中國的啟示[J].中國市場,2009,(39):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