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 輝 孫霄遠
(駐馬店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駐馬店 463200)
動物性食品安全問題及破解方法淺見
姬 輝 孫霄遠
(駐馬店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駐馬店 463200)
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但環境污染、藥物殘留、食品加工環節衛生等問題越來越嚴重;畜產品安全事關人體健康,經濟發展,政治穩定,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建立一個從動物飼養、安全生產、疫病早期監測、群體疫病早期預警到良品供應鏈管理的綜合集成性體系,實現動物疫病早期監測和食品安全追溯的一體化管理、實現動物養殖到消費環節的全過程監管,建立動物產業鏈食品安全管理的完整體系十分必要。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動物防疫法、畜牧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是保證動物性食品安全、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的有效手段。
動物性食品安全;問題;措施
動物性食品又稱動物源性食品,是指動物肉、蛋和奶等可食性組織及其加工的產品。動物性食品安全是指在人類食用的動物性產品中,不應該有或不存在潛在的威脅人體健康的危險因素,人們在食用了這樣的產品之后,不應該有導致疾病或潛在疾病的危險,不應該有危害后代健康的隱患。動物性食品安全和人們的身體健康密切相關,生產動物性食品各個環節必須嚴格管控。
我們主要食物來源于動物和植物,而且土壤、水、空氣、植物和動物之間是相互作用的,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遭到了污染必將引起生物鏈連鎖反應,導致食物的安全問題。如:大多數飼養場沒有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排放出的廢氣物處理不當;造成污染的工業“三廢”不合理排放和農藥的濫用,被人食品用后直接造成身體上的危害。因此我們必須用發展的眼光來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動物性食品的安全,最終才能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安全和社會的安定團結政治穩定。
隨著畜牧業生產規模化、集團化的發展,獸藥及飼料添加劑在畜牧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降低了動物死亡率,縮短了動物的飼養周期,促進了動物生產性能提高和動物性集約化養殖的發展。但由于不當或非法使用藥物,過量的藥物殘留在動物體內,當人們食用了殘留超標的動物食品后,會在體內蓄積,產生過敏、畸形、癌癥等不良后果,直接危害人本的健康及生命。
飼料中某些微量元素或有毒金屬同樣會造成動物的損害,例如銅、鋅、砷、鋁、汞、鉛污染會造成微量元素在動物內臟中的積累,直接對使用者產生危害。超劑量使用銅、鋅微量元素經動物代謝后排入土壤和水源中,形成嚴重隱形污染,最終還是會集中在農產品中,又通過食物鏈來危及人和動物。
我國地域廣大,動物品種繁多,國際引種頻繁,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畜產品市場的開放,動物產品的流通渠道增多,各地的防疫基礎水平不平衡等因素,畜牧業生產起點低,導致我國動物疫病流行嚴重。特別是口蹄疫,禽流感、小反芻獸疫等,不僅對我國的養殖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嚴重影響了動物和動物產品的貿易。因此控制動物疫病已刻不容緩。
主要是肉制品加工過程序中,有些企業不按規定要求,使用硝酸鹽、亞硝酸鹽、色素、矯味精和防腐劑等,惡意使用硫磺、甲醛、雙氧水等漂白劑,從而導致有害物質的超標;蛋品中的蘇丹紅,乳品中的三聚氰胺危害嚴重。
動物性食品衛生安全問題頻頻發生,嚴重危害了消費者的生命與健康,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動物性食品進入國際市場,影響了我國的國際聲譽和國際形象。要解決動物性食品的安全問題,應從源頭采取措施,實行全程控制,政府部門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達到動物性食品從農場到餐桌的安全性。
近年來大型養殖企業不斷出現,設計標準高,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于此同時大的新型養殖合作社的出現為規范化畜牧業生產帶來生機,結合畜牧業生產的供給側改革和養殖環節環保整治,淘汰產能落后的小型養殖場(戶)成為必然。
倡導安全養殖,重點要抓好規模化養殖企業和新型養殖合作社,加大投入和扶持;養殖場以預防為主,繼續做好重大疫病的防控工作。改善畜禽的生存的環境條件,減少畜禽發病的機率。
新建動物飼養場嚴格按照動物防疫條件合格的標準選址建設。在無工業污染、環境安靜之處,防止工業廢水、廢氣、廢渣對動物的侵害;保證飲水清潔、水質良好;防止農藥、化肥及其他有毒物質污染水源;圈舍建設要標準化設計和施工,糞便易除、光線充足、通風良好,保溫防寒;及時清除和處理糞便、更換墊草、沖洗圈舍、定期消毒,保持衛生,建設配套的環保凈化設施。
選擇合適的飼料,嚴格按照飼料生產原料三個目錄采購生產,杜絕三個目錄以外的任何物品進入飼料,科學配方,增強機體自身抗力。合理選用獸藥,按用藥規則使用,禁止使用或已淘汰的藥物,禁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藥物或其他物質。做好休藥期的管理。休藥期關乎食品藥物殘留的大問題,也是監管難點,養殖者自覺遵守和監管部門嚴管重罰相結合,采取科學合理的養殖措施,使動物產品藥物殘留控制在安全范圍。飼養出安全的食用型動物,才能保障動物性食品的安全。
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等是建立動物疫病防控體系的法律依據;充分調動村級防檢員的積極性,確保國家強制免疫落實到位;充分利用一、二、三級動物疫情測報網點信息,防患未然。
為了確保人民群眾吃上放心畜產品,加強養殖環節監管,完善報檢制度,檢疫合格出具產地檢疫證明,減少檢疫環節,增加了動物檢疫合格的可靠性;畜產品上市前,按國家有關法規和標準嚴格檢驗檢疫,同時完善畜產品質量追溯制度,讓一個小小檢疫標識可追溯到養殖者個人。
在正常的畜產品監管體系下,監管者應該以自身專業素質在第一時間發現隱患,采取積極的防范措施,加大執法力度,要依法行政,加強監測檢疫,嚴格處罰制度,畜牧綜合執法要與有關部門密切合作,對檢測出不合格動物、動物產品一追到底,特別是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的,要移交公安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采取多種形式的宣傳,如網絡、宣傳車、電視、報紙、傳單下鄉宣傳,使養殖場(戶)、獸藥生產和經營單位個人、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以及廣大消費者了解、掌握科學使用獸藥和飼料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人們對動物產品安全問題的認識,降低藥殘危害。尤其是所有養殖場(戶)、畜禽販運戶,必須懂得禁用品及限用獸藥名稱、執行休藥期等,保證養殖環節中不使用違禁品且獸藥的殘留量達到最低標準,自覺地提高和維護動物性食品的安全性,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安全的動物及動物產品。
可追蹤系統能夠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追蹤檢查產品,有利于監測任何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影響,從而達到預防效果。建立健全畜牧業生產及動物產品屠宰、加工、銷售過程中的食品信息可追蹤系統,以保證動物產品質量,確實保障消費者的安全。
時代在進步,新的有害化學物質、未知微生物的出現,食源性病原體及人類疾病也在增加;違法行為不斷翻新,積極不斷地學習,應對新的形勢業態發展十分必要;怎樣在新形勢下確保動物性食品及其他食品的安全,已成為當前人們最為關注的熱點。從長遠的角度看,要改變動物性食品安全的現狀取決于整個社會的重視程度和相關各個方面的協同配合,建立完整的符合生物安全的畜牧業發展體系是必經之路;生產、加工、運輸、銷售集團化經營是動物源性食品生產的主要表現形式;嚴格監管,以人為本,服務型執法成為畜牧行業保障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全民懂法守法,全民監督是最終確保擺上餐桌的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思想基礎;通過不懈的普法努力,達到全民“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的美好景愿。
[1]魏磊.淺談動物性食品安全問題[J].新疆畜牧業,2011,(7):13-14.
[2]何玉潔,李建鋒.淺談動物性食品安全[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1,27(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