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昔蘭
(湖南省瀏陽市畜牧獸醫水產局,湖南長沙 410300)
試論牛羊腐蹄病的防治
李昔蘭
(湖南省瀏陽市畜牧獸醫水產局,湖南長沙 410300)
在畜牧養殖場當中,牛羊腐蹄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對牛羊的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同時可能會威脅到人類的食品安全。此類疾病主要發生在成年的牛和綿羊中,是造成牛羊跛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國,牛羊腐蹄病的發病率約為8%~50%左右。為了對牛羊腐蹄病進行有效的防治,本文首先研究了牛羊腐蹄病的基本癥狀、主要病因、剖檢病變等內容,進而對此類疾病的檢查診斷、治療方法、預防措施進行了分析。通過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夠提高對牛羊腐蹄病的了解和認識,從各對此類疾病進行有效防治。
牛羊;腐蹄病;防治
腐蹄病也叫做蹄間蜂窩織炎或趾間腐爛,主要是由于受損蹄部受到壞死梭桿菌或其它致病菌的感染,造成動物趾間皮膚、深層軟組織等發生壞死,同時具有高度傳染性。主要特征是動物蹄部組織角質破壞、腐敗惡臭、化膿壞死性分解等。其中牛羊腐蹄病是腐蹄病的主要類型,也是一種常見的牛羊疾病,主要是由于蹄部損傷壞死桿菌感染引發的疾病。主要的癥狀表現為病蹄腐爛、腫脹,在病蹄底部具有腐敗性液體流出,會存在大孔、小孔的污灰色壞死組織,如果癥狀嚴重,牛羊還會出現體溫上升的情況。
牛羊腐蹄病的基本癥狀較為明顯,主要可從蹄部表面和牛羊狀態兩個方面來看。在蹄部表面癥狀中,初期患病的牛羊,其蹄部會有輕微的腫脹發生,患處皮膚顏色逐漸轉為白色[1]。隨著疾病病情的進展,在牛羊蹄部底部的位置,角質層逐漸呈現出深黑色,同時松軟、濕潤,破離之后表面能夠脫離,同時有紅色組織露出。部分角質發生溶解,底部有孔洞產生,并伴有黑灰色的液體流出,散發惡臭味。蹄部趾間皮膚發生充血,并出現比較嚴重的腐敗情況。蹄間具有凸出的潰爛肉芽,蹄部真皮發生過度增生,并在趾間出現較為明顯的潰瘍面。表面有一層壞死物覆蓋,同樣散發出惡臭味。球節部位出現明顯的感染、發炎癥狀,蹄殼發生腐爛、變形直至脫落。隨著病情不斷進展,嚴重時將會引起牛羊體溫的上升,蹄甲發生脫落情況,在蹄冠部皮膚出現紅腫、充血現象,甚至可能會造成全身性敗血癥。
從牛羊整體癥狀上來看,牛羊在患病初期,行走會呈現輕微顛簸的狀態,牛羊叩蹄發生疼痛,患病的蹄部不敢輕易落地。隨著病情的進展,蹄部會逐漸疼痛、腫脹、發炎,跛行狀態日益加重。牛羊的精神、食欲等方面都會受到疾病影響,長期臥地不起,在站立時,患處難以支撐自身負重,使用其它健康肢蹄不斷倒換支撐。病情進一步加重后,牛羊疼痛感更為劇烈,體溫繼續上升,精神更為沉悶,食欲減退且體形消瘦,長時間處于臥爬狀態,主要癥狀則進一步惡化加重。
牛羊腐蹄病的病因較為復雜,其主要的致病菌是壞死性梭桿菌,改致病菌單獨作用,或與節瘤擬桿菌等其它致病菌協同作用,導致牛羊患病。牛羊腐蹄病在進展當中,節瘤擬桿菌會對一種蛋白酶進行分泌,其能夠對牛羊蹄部的角質層產生消化分解的作用,進而破壞蹄部基層、表皮的完整性,打破了牛羊蹄部的防御層,使壞死梭桿菌能夠更容易侵入和感染牛羊蹄部[2]。當蹄部受到壞死梭桿菌感染之后,將會出現組織壞死、組織化膿、組織腐爛等現象,同時出現相應的全身性病理改變。有時可能受到其它病原菌的繼發感染,進而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在食物方面,牛羊日常以草料為主,但其中缺少鋅、銅、磷、鈣等礦物質元素,因而牛羊易出現蹄部角化過程障礙,發生皮膚角化不全或蹄型不整,蹄殼發生開裂、松軟、變薄情況,替補皮膚屏障遭到破壞,致病菌更容易侵入,因而增加了患病幾率。
同時,在牛羊機體免疫過程中,礦物質營養也具有一定作用,由于缺乏相應的礦物質,牛羊機體免疫力降低,難以有效對抗壞死梭桿菌侵入,進而造成疾病發生。如果牛羊蹄部受到堅硬外物刺激發生皮膚損傷,而沒有接受及時有效的處理,將容易發生腐蹄病。在很多畜牧養殖場中,牛羊舍衛生條件相對較差,潮濕、泥濘,增加了牛羊腐蹄病的發病幾率。此外,牛羊缺乏維生素、磷、鈣等微量元素,導致營養不良,或是長途運輸等因素,也容易造成腐蹄病的發生。在梅雨季節,由于雨水量較大,因而土壤中大量的可溶性礦物質成分,容易隨著水流流食,因而牧草當中的礦物質營養元素含量進一步降低,牛羊缺乏足夠的礦物質營養,蹄部容易變形,角質疏松。同時泥水、糞尿等長期浸泡牛羊蹄部,造成局部組織軟化,因而容易發生牛羊腐蹄病。
在患病牛羊蹄間皮膚中,壞死梭桿菌侵入和繁殖,引發相關嚴重,病菌產生的毒素會導致組織凝固性壞死病變。如果病變組織繼發腐敗梭菌、化膿性葡萄球菌等其它細菌感染,則容易產生氣性壞疽、濕性壞疽等疾病。很多患有腐蹄病的牛羊死亡后,剖檢發現除了在體表存在病變之外,通常也會在內臟中發現轉移性、彌漫性壞死灶[3]。病死牛羊皮下具有膠樣浸潤,心包腔、腹腔中存在較多積液,同時部分存在胸壁粘連的情況。心外膜存在出血點,肺表面具有分散的圓形、灰白色、栗粒狀結節,同時切面相對干燥。回腸、真胃黏膜出現下層水中,同時存在斑條狀出血。淋巴結為水腫、出血狀態,存在小型壞死灶。腎臟表面具有少量的出血點,肝部稍顯腫脹。
在牛羊腐蹄病的檢查與診斷當中,可根據蹄部及臨床癥狀確診,但需注意和肢體創傷跛行、口蹄疫、化膿性皮炎等癥狀區分開來。觀察牛羊的臨床癥狀和發病情況,如果內臟出現轉移病灶、黏膜、皮膚等發生壞死,同時合并壞死性口炎等表現,能夠進行初步的診斷,但還需要通過病原菌檢查等方法,得到更為明確、詳細的診斷結果,具體方法包括病菌的分離、培養、鑒定,以及直接涂片、染色、鏡檢[4]。在健康組織、肺臟病變之間的交界位置,采取無菌操作的手段取病料,使用厭氣肉肝湯或鮮血瓊脂平板接種分離培養。培養后選取適當菌落進行生化鑒定,以生化鑒定結果為基礎,對具體的細菌感染類型加以判斷。在健康組織和腐蹄病蹄部壞死組織之間的交界處,或是病死牛羊健康組織和肺臟壞死病灶之間的交界處,直接取病料涂片,利用瑞特式染色、革蘭氏染色的方法分別鏡檢。以鏡檢細菌形態結果為準,對具體的細菌感染類型加以判斷。
在牛羊腐蹄病的治療當中,應當盡早發現和治療。在發病初期,進行局部治療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注意對蹄部的清理,以及止痛、消炎、防止敗血癥等。
使用溫水,將患肢蹄部的污物洗凈,并將壞死、腐爛的角質層去除。如果牛羊出現蹄底軟組織腐爛或蹄叉,可以使用蹄刀將腐爛角質切除,并行徹底擴創,達到病變深部位置。使用3%的雙氧水或0.2%的高錳酸鉀溶液,對創口沖洗消毒,促使病變的膿汁、污濁物,使用5%的碘酊對患處周圍及創腔位置涂擦。牛羊出現蹄趾間腐爛的情況,使用100ml/L的來蘇爾,或100g/L~300g/L的硫酸銅溶液,對患蹄進行清洗,使用100g/L的碘酊涂抹,并在蹄趾間部位涂抹魚石脂、松餾油,并裝蹄繃帶。對于蹄趾間存在增生物的情況,采用外科方法將其去除,也可以使用高錳酸鉀粉、硫酸銅粉等在增生物上涂抹,并裝蹄繃帶。每2~3d換藥,通常1次換藥后即可痊愈。對于較為嚴重的增生物,也可以使用燒烙法烙去增生物。后使用40g/L的硫酸銅溶液,或20mg/L的煤焦油皂溶液,將蹄部清洗干凈,已準備后續治療[5]。
根據蹄部不同的病變程度,采用撒布或填充的方法用藥治療。對于腐爛較小、癥狀輕微的牛羊,使用碘酊消毒后,填充松餾油即可。如果創口深度較大,腐爛范圍較廣,可以使用魚肝油、青霉素混合制成乳劑,每隔1天換藥1次直至痊愈即可。蹄叉腐爛的牛羊,對患蹄修剪沖洗之后,使用碘酊涂擦,按9:1的比例混合碘酒磺胺粉和高錳酸鉀粉,均勻灑在創口內,也可以使用松餾油浸潤的棉球或紗布填充創口,通常用藥1~3次即可痊愈。如果牛羊出現繼發化膿性蹄漏,應對患處進行充分的擴創、沖洗和消毒,然后在創口內灌入鏈霉素、青霉素油劑,進行1次/d沖洗[6]。創口內部蹄角質、肉芽組織修復明顯、結構緊密、炎癥得到緩解之后,可以使用松餾油、碘酊填充,換藥1次/d,直到徹底愈合即可。
對于繼發蹄冠蜂窩織炎的牛羊,可在患病初期使用10%的樟腦酒精濕繃帶進行包扎,如果發生嚴重的腫脹,可以在腫脹位置的下邊緣做小切口,將水腫液體排除干凈,降低組織內壓力,減少組織壞死率。如果牛羊同時發生全身癥狀,可以使用鏈霉素、青霉素肌肉注射。每次使用200~300萬單位的牛用青霉素,肌肉注射2~3次/d。使用150~250ml的10%的碘胺噻唑鈉注射液,靜脈注射1次/d,羊的用量一般為牛的1/4。除常規用藥治療以外,還可以使用中藥療法,利用血竭白芨散治療[7]。藥方為輕粉20g、冰片20g、朱砂20g、紅花50g、沒藥50g、乳香50g、龍骨100g、樟腦20g、兒茶50g、白芨50g、血竭100g。研磨成粉后在創面均勻涂灑,外敷小塊脫脂紗布。使用松餾油浸潤的脫脂棉填充。
對于牛羊腐蹄病的預防,應根據主要發病原因采取措施。要加強對牛羊的飼養管理,保持牛羊舍衛生清潔,定期清理和消毒,保持地面干燥。對使用的用具和地面要定期消毒,可以使用3%的甲醛溶液、3%的氫氧化鈉溶液,使用1L/m2即可。消毒前注意將牛羊遷出。蹄甲、皮膚的損傷,是發生牛羊腐蹄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及時修整牛羊活動場所地面,將尖銳石子、木楔、釘子等清除,并將無關物品清理出去,以免刺傷或刮傷牛羊蹄部[8]。舍內糞便應及時清掃,經常更換墊料,保證舍內干燥衛生。在潮濕、多雨、炎熱的季節,腐蹄病發病率較高,應合理搭配牛羊飼料,確保維生素及礦物質元素的充分攝入。發霉的飼料堅決不能喂養,適當減少精料喂養,注意補充飼料中的蛋氨酸、硫酸鋅礦物質、維生素D、鈣磷等,以強化牛羊蹄角質,提高抵抗疾病能力。
牛羊腐蹄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對牛羊的健康有著較大的影響,如果不能及時治療處理,將會造成牛羊死亡。牛羊腐蹄病的癥狀較為明顯,病因較為復雜,在確診之后,應根據癥狀治療,同時根據病因采取預防措施,以減少此類疾病的發生。
[1]趙克伍,張連波,張作偉.牛羊腐蹄病的防治策略[J].獸醫導刊,2017,(2):57.
[2]馬利青,李劍,宋忠武,等.青海省牛羊“腐蹄病”發生特點及其綜合防治[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16,46(1):41-45.
[3]趙智燦.牛羊腐蹄病的診療及綜合防治措施[J].甘肅畜牧獸醫,2016,46(9):50-51.
[4]金海濤.牛、羊腐蹄病的科學防治技術[J].農技服務,2016,(1):172.
[5]陳淑艷.馬、牛、羊的蹄病及診療[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7,(7):59.
[6]陳天容,簡以剛.中西醫結合治療羊腐蹄病[J].中獸醫學雜志,2015,(5):39.
[7]張永明.淺析牛羊疾病的科學防治方法[J].中國畜禽種業,2015,11(3):102.
[8]傅曉.牛羊常見細菌性傳染病的分析與有效防治建議探索[J].畜禽業,2017,28(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