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芹 孟祥慶
(招遠市畢郭畜牧獸醫站,山東招遠 265412)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的防治
吳美芹 孟祥慶
(招遠市畢郭畜牧獸醫站,山東招遠 265412)
查閱相關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防控研究綜述,就此病的流行、癥狀做要點闡述,在此基礎上,提出對應的預控措施,以供參考和借鑒。
防控;要點;流行
自然感染,此病僅感染豬。不同品系、日齡、性別的豬,都有易感此病的可能。但是,就易感性,有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通常情況下,哺乳仔豬、懷孕母豬感染后癥狀更嚴重,而架子豬和育肥豬感染后癥狀較溫和,哺乳仔豬致死率高達80~100%。此病傳染源為豬藍耳病患豬和病毒攜帶者,一旦被傳染后可長期攜帶病毒,成為此病的重要傳染源。此病的傳染流行,可經病豬直接接觸感染,或者,經空氣、精液等傳播感染。養殖器械有感染藍耳病病毒,有通過接觸感染的可能。此病流行典型特點:持續性傳播,而且,病毒能在豬體內存活較長的時間。
人工感染潛伏期4~7d,自然感染一般7~14d。病豬臨床癥狀與豬群飼養管理條件、機體免疫狀況、病毒毒力強弱等因素有很大差異。
母豬癥狀:主要發生于懷孕后期母豬,病初精神倦怠、厭食、發熱,妊娠后期發生早產、流產、死產、木乃伊胎或產弱仔豬。常造成母豬發情期延長或不孕,少數母豬耳部發紫。
種公豬癥狀:種公豬感染后,表現為咳嗽、食欲減少,精神不振,呼吸急促,性欲減弱,精液質量下降,射精量減少。
哺乳仔豬 癥狀:以2~28日齡仔豬感染后癥狀明顯,死亡率高達80~100%。早產的弱仔豬,在出生后數小時內死亡,其余仔豬在產后1周內死亡。出生后感染的仔豬,主要表現為發熱、呼吸困難、眼瞼消腫,運動失調和輕癱。有的仔豬耳部發紫和身體末端皮膚發紺,死亡率極高。
架子豬和肥育豬 癥狀:癥狀較輕,僅表現為5~7d的厭食,輕度呼吸困難,皮膚發紅、瘙癢,發育遲緩,發生繼發感染時,死亡率增高。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的日常預控,應重點把好“兩關”,做到兩個“加強”。
“兩關”:入境關,此病國內為二類傳染病。所有入境豬只,應將其作為重點檢疫傳染病。認真做好入境豬種及相關產品的檢疫、檢驗工作。
入場關,禁止自疫區、有疫情的豬場,引進種豬,做好抵制一切藍耳病病原入侵的可能。堅持自繁自養,嚴格引種檢疫,確保引進種源健康。進場后,做好防疫接種,結合血清學檢查,隔離觀察30d,確保健康無病患后,方可混入大群飼喂。
“兩加強”:加強豬群管理,豬場環境差,是此病高發的重要誘因。由此,日常應加強豬場管理,定期組織消毒,注意清掃豬場,做好豬場環境消毒。同時,注意改善營養配比,確保喂料營養均衡。適量增加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等物質的含量,同樣能起到增強體質,而降低此病的易感率。
加強防疫檢疫工作,從幾年來,藍耳病流行發生情況分析,現在的豬藍耳病單一發病的病例越來越少,多數與其他疾病并發感染,尤其與豬瘟、偽狂犬病、氣喘病、鏈球菌病等混合感染的病例居多。由此,采取綜合防疫措施,重視藍耳病防疫的同時,做好上述疾病的的免疫接種工作,加強接種疫苗的宣傳和管理工作。疫苗接種期間,不要偷工減料,避免造成免疫失效,確保接種疫苗達到預期的效果。此外,根據此病的流行發生特點,應提早預防預防性投藥。在母豬哺乳期、仔豬斷奶前后、保育期等等不同生長階段,針對性投藥預控,加電解多維+金霉素+阿莫西林,以起到預控細菌性疾病的可能。
有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發病病例,應本著“隔”、“消”、“處”、“免”,配合有效治療的措施,起到遏制此病擴散和蔓延的目的。
隔——病豬與健豬分開,隔離飼喂,加強護理,控制病情蔓延。
消——就是進行緊急消毒管理。在發生本病時,育成豬實行“全進全出制”,每批豬進出前后,豬舍都要徹底消毒。受威脅豬群的豬舍,每周兩次帶豬消毒,舍外環境每10d大消毒1次,并做好人員、物品、車輛消毒。
處——此病流行爆發區,一旦發現病死豬,務必妥善處理病死豬尸體,避免尸體流向市場,而造成此病的大面積擴散和蔓延。對病死豬尸體的處理,堅持無公害處理的原則,避免病原的擴散和蔓延。同時,此病流行疫區,應加強豬群管理,限制病區生豬流動,減少病情擴散到非疫區的可能。通過控制病豬流動,而起到控制此病的目的。
免——就是免疫接種,我國主要用商品化藍耳病滅活疫苗,母豬配種前進行2次免疫接種,間隔20d每次肌肉注射4ml;后備母豬在配種前進行2次免疫接種,首免在配種前2個月,間隔1個月進行二免。以后,母豬在產前30d加強免疫1次。仔豬出生后20日齡,每頭肌肉注射2ml。
有效治療——目前此病治療,特效藥不多,對癥治療配支持療法,能大大緩解癥狀,控制并發癥,而降低致死率。可用藍爾康注射液,每次2.5ml,肌肉注射,每天1次,連續用3~4d,為1療程。仔豬7日齡內,不宜注射,建議口服。用磺胺間甲氧嘧啶,每次30g,兌拌50kg飼料,待攪拌均勻后,混料喂服,連續用2~3d。期間,配用抗生素、抗病毒類藥物,以大大提升豬群免疫抵抗力。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為近期發現由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感染而誘發的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性疾病。此病不同品系、日齡、性別的豬,都有易感此病的可能。但是,以哺乳仔豬、懷孕母豬感染后癥狀更嚴重。重視此病的防控工作,應重點把好“兩關”,入境關、入場關,做到兩個“加強”,加強豬群管理、加強防疫檢疫工作。而發現有易感病例,應本著“隔”、“消”、“處”、“免”,配合有效治療的措施,起到遏制此病擴散和蔓延的目的。
[1]高建華,田克恭,遇秀玲,等.藍耳病問題面面觀[J].今日養豬業,2015,(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