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睿
(黑龍江省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黑龍江哈爾濱 150069)
豬流行性腹瀉的防治
高 睿
(黑龍江省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黑龍江哈爾濱 150069)
豬流行性腹瀉是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腸道傳染病。該病主要引起豬水樣腹瀉、嘔吐和伴隨脫水為主要特征,對不同品種和不同年齡段的豬群均易感,但對哺乳仔豬,尤其是新生仔豬危害更嚴重。近年來,豬流行性腹瀉在我國規模化豬場呈現爆發趨勢,且流行性越來越廣泛,已經成為規模化豬場重要的傳染性病原之一,給廣大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根據近年來豬流行性腹瀉在規模化豬場的發病情況及流行特點,結合臨床防控實踐,重點論述了豬流行性腹瀉的病原體,診斷以及流行性防治措施做了詳細的闡述,以供大家參考。
豬;流行性腹瀉;治療
病原為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為RNA病毒,形態呈多形性,直徑約95-190nm,有囊膜,囊膜上有花瓣狀突起。與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進行交叉中和試驗、豬體交互保護試驗、ELISA試驗等,表明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與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性。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不強,對乙醚等敏感,一般消毒藥均可殺死豬流行性腹瀉病毒。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屬于冠狀病毒科桿狀病毒屬。病毒粒子呈多形性,傾向于圓形,直徑95nm~190nm,外有囊膜,囊膜有花瓣狀突起。PEDV在體外培養比較困難,我國學者將病毒接種豬腸組織上皮細胞和胎豬小腸組織絨毛上皮細胞培養已獲成功。早期研究認為,PEDV沒有血凝性;但近期研究發現,經胰酶處理后的病毒能凝集兔的紅細胞。目前,還未發現PEDV有不同的血清型,各地區分離毒株的毒力也未有明顯差異。PEDV對外界環境和消毒藥的抵抗力不強,對乙醚、氯仿比較敏感。
由于PEDV在小腸中復制和感染過程較慢,故其潛伏期較長,一般為5~8d。病豬臨床癥狀的輕重隨年齡的大小而有差異,年齡越小,癥狀越重。本病最主要的臨床癥狀為水樣腹瀉,吃食或吃奶后出現嘔吐。1周齡內新生仔豬常持續腹瀉3~4d,后因嚴重脫水而死亡,病死率為50%,嚴重時可達100%。育肥豬在同圈飼養感染后1周內發生腹瀉,隨后逐漸恢復正常。母豬、斷奶豬精神委頓、厭食、腹瀉。成年豬癥狀較輕,有的僅出現嘔吐,嚴重者水樣腹瀉2~3d后便自行康復。
眼觀變化主要局限于小腸。小腸擴張,腸腔內充滿黃色液體并膨脹,腸壁變薄,腸系膜充血,腸系膜淋巴結水腫。胃內空虛,有的充滿被膽汁染黃的液體。組織學變化,可見小腸上皮空泡形成和脫落,主要發生于絨毛上部;腸絨毛顯著萎縮,常萎縮至原來的2/3,腸道內酶活性顯著下降;絨毛長度與腸腺隱窩深度的比值從正常的7:1下降到3:1。
PED在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方面與豬傳染性胃腸炎無顯著差別,只是病死率比豬傳染性胃腸炎稍低,且在豬群中的傳播速度也較慢,需依靠實驗室檢測進一步確診。
在病豬開始腹瀉后收集糞便,直接用電子顯微鏡可以觀察到PEDV粒子。若病毒的纖突喪失或不清晰,不建議使用直接鏡檢。也可用RT-PCR檢測糞便和小腸樣品。
取病豬小腸作冰凍切片或腸黏膜抹片,風干后用丙酮固定,加熒光抗體染色,在熒光顯微鏡下檢查。在出現腹瀉后6h,空腸和回腸90~100%、十二指腸70~80%出現熒光細胞。
目前,科學家已建立了許多ELISA方法,有包被全病毒、從Vero細胞中分離的S或N病毒蛋白,檢測PEDV。在感染后的7d,可以阻斷ELISA檢測到抗體。
日常的飼養管理是注意衛生條件的改善和定期的衛生消毒,消毒池藥劑要經常更換。
疫苗并不是防治本病的最好方法,切斷傳播途徑是控制病毒傳播的有效方法。因此我們在豬場選址、設計、日常管理等時就要充分考慮到傳染性病發生的環境因素,尤其是以消化道為主要傳播途徑的疾病。溫度方面,本病的發生與溫度相關,提高溫度,降低濕度,氣溫越低,病毒活力越強,發病機率及病害率越嚴重。另外,新生仔豬胃腸液分泌少,胃腸蠕動功能弱,抗病力較低,如果保溫不好,極易生病。通過提高圈舍溫度,能夠使機體迅速恢復。一般冬季圈舍溫度低于豬正常生長溫度,應做好冬季保暖防凍,將溫度提高至20~25℃,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發展,達到良好的預防保護效果。
多增加有益菌,對有害菌的生長起到抑制作用,同時可以減少拉稀,腹瀉等疾病的發生。
豬流行性腹瀉在冬季容易發生,因此冬季到來之前要做好預防工作,提前進行疫苗注射,提高豬的免疫能力和抵抗力。流行性腹瀉二聯苗、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三聯苗是目前較為常用的疫苗。
一旦發病,要對發病豬場做好隔離,不同生產鏈條之間避免交叉感染。廠區的工作人員要做好消毒工作,保證固定人員在場,做好對廠區的用具,飼料等消毒工作,用過的工具要進入消毒水中進行消毒。即使引進種豬,也要嚴格檢疫,確定健康無病再引進,不可在疫病高發的冬季引進,更不可以從疫區或者病豬場進豬,以免帶入帶毒豬導致疫情暴發。
該病在秋末冬初時散發,病豬、帶菌豬是主要的傳染源,其發生與營養不良、寒冷等環境和應激等因素有關。應加強豬流行性腹瀉疫病的科普知識宣傳,推行生豬科學養殖技術是防控的關鍵。在防治中建議采綜合防治措施,減少養殖戶損失。
[1]張芳,徐兆強.一起仔豬流行性腹瀉的診治[J].養殖與飼料,2013,(8):47-48.
[2]劉軍.黑龍江省綏棱縣仔豬腹瀉的調查報告[J].養殖技術顧問,2013,(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