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艾
(黑龍江省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黑龍江哈爾濱 150069)
豬氣喘病的綜合防治
張 艾
(黑龍江省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黑龍江哈爾濱 150069)
豬氣喘病是一種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具有傳染性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在我國一些地方小規模流行。該病會導致豬對飼料的利用率變低從而延長育肥飼養期,給一些大規模的養殖場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本文對該病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結合實踐經驗提出了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
豬;氣喘病;防治
豬肺炎支原體,革蘭氏陰性,無細胞壁,姬姆氏或瑞特氏染色呈多形性,有球狀、環狀、桿狀、點狀和兩極狀。能在無細胞的人工培養基上生長,但對生長條件要求嚴格。對外界環境抵抗力不強,在外界環境中存活不超過36h,病肺組織塊內的病原體在-15℃可保存45d,常用的化學消毒藥均能將其殺滅。豬肺炎霉形體對青霉素、磺胺類藥不敏感,對壯觀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林肯霉素和泰樂菌素敏感。
對病死豬進行尸體剖檢,其病變主要在肺臟。兩肺的心葉、尖葉和膈葉發生對稱性的實質病變,病灶與正常肺組織之間分界清楚。急性死亡病豬的肺臟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和氣腫,肺葉出現融合性支氣管肺炎變化,支氣管內有泡沫樣滲出物;肺的心葉、尖葉、中間葉及膈葉前緣呈淡紅色或灰紅色變化,像肌肉樣稱為“肉變”,其病變以心葉和尖葉最為顯著。病重時肺葉病變呈灰白色或灰黃色,成為“胰變”或“蝦肉樣變”。切開病灶,從小支氣管內流出渾濁、灰白色、帶泡沫的漿液性或粘液性的液體,肺門淋巴結和縱隔淋巴結顯著腫大,呈灰白色,切面外翻濕潤,邊緣輕度充血。恢復期病例,在肺炎病灶吸收后病變逐漸消散,肺小葉問結締組織增生硬化,表面凹陷,肺組織膨脹不全。繼發細菌感染可引起肺和胸膜粘連,出現纖維素性、化膿性和壞死性病變。其它內臟器官如心、肝、脾、腎等無肉眼可見病變。
新疫區、仔豬和懷孕母豬多為急性經過。急性呼吸困難似拉風箱,有明顯腹式呼吸。咳嗽次數少而低沉。精神不振,一般體溫正常。有繼發感染時體溫升高。病程一般1~2周,死亡率高。
老疫區的架子豬、育肥豬和后備母豬。清晨進食前后及劇烈運動時最為明顯,嚴重的可發生痙攣性的咳嗽。飼養條件和氣候改變時,癥狀有所緩和,幾乎無死亡,但生長嚴重受阻。如不及時控制,很容易繼發其他呼吸道疾病而引起臨床癥狀加劇和死亡率升高。
對豬的飼養要有系統化的全面方案保證豬在生長過程中每天都能吃到最新鮮、最有營養的飼料。且飼養員應該定期檢查儲藏的飼料是否過期或出現變質的情況。同時,要根據季節的變化制定科學的飼養辦法。
在養殖業中,自繁自養是簡單也是最有效的防止出現疫情的辦法。很多從養殖場外引進的仔豬都是病毒攜帶體,其會將病毒帶入養殖場內。
豬氣喘病在一些地區流行的主要原因是染病的豬沒有進行免疫接種,在出現患病的個體時就很容易傳染給其它豬并且迅速在養殖場內傳播。但只要做好免疫接種,豬的患病概率就會大大降低。豬體內的某些寄生蟲可以引起豬呼吸道疾病和其它疾病,所以在養殖過程中要定期做好對寄生蟲的防治。
藥物預防的方式通常是在母豬生產前后在其食物中加入藥物來保證其不會感染豬氣喘病。當然,對于剛出生的仔豬也要進行藥物喂食,避免其感染氣喘病。同時還要對保育豬和后備豬進行藥物喂食,以做到全面的藥物保障。
(1)對患病的豬進行隔離飼養并為其治療,避免其它健康豬感染。對患病豬的糞便和尿液以及其它排泄物進行及時的處理,避免病菌四處擴散。
(2)在獸醫或是當地防疫部門的指導下按一定的劑量、比例進行藥物的注射。
治療原則:殺滅支原體、止咳平喘、增強抗病力。治療措施:大劑量和長時間使用抗支原體藥物。
5.1.1 注射治療
處方一:上午:注射氟苯尼考+氨茶堿,1次/d,連用5d;下午:復方魚腥草注射液+泰妙霉素+麻杏石甘注射液,1次/d,連用5~7d。
處方二:上午:復方魚腥草注射液+阿奇霉素+麻杏石甘注射液,1次/d,連用5d;下午:注射替米卡星+麻黃堿,1次/d,連用5d。
處方三:上午:復方魚腥草注射液+泰樂霉素+氨茶堿,1次/d,連用5d;下午:注射恩諾沙星+麻杏石甘注射液,1次/d,連用5d。三個處方輪流使用,減少耐藥性,增強療效。
5.1.2 口服治療。
處方一:喂服:林可霉素粉+麻杏石甘散,1次/d,連用5d。
處方二:喂服:強力霉素+金蟾咳喘康,1次/d,連用5d。
治療原則:清熱解毒,止咳平喘。
處方一:加味麻杏石甘湯:麻黃、杏仁、石膏、桑白皮、黃芩、蘇子、葶藶子、知母、瓜蔞、魚腥草、甘草。
處方二:自擬方:銀花、知母、黃芩、桔梗、杏仁、薄荷、牛蒡、魚腥草、貝母、馬兜鈴、桑白皮、枇杷葉、甘草。
處方三:加味葦莖湯:葦莖、薏苡仁、桃仁、冬瓜子、銀花、連翹、黃芩、梔子、魚腥草、敗醬草、蒲公英、桑白皮、枇杷葉、甘草。
豬氣喘病對現代養豬業的危害很大,豬場一旦傳入,很難凈化,關鍵要搞好綜合防制措施,即加強生物安全措施,盡量減少環境中病原體數量;改善飼養管理,提高機體抵抗力和減少感染機會;免疫和用藥,減少感染造成的損失。上述措施中生物安全是關鍵,環境中不存在病原體,就不會造成此病的傳播。因此,引種非常重要,不要從嚴重感染豬場引進后備豬,種豬引進后一定要隔離飼養至少45 d,觀察健康后才能混養,盡可能杜絕病原傳入。
[1]李穎,劉志勇,張曉利.豬氣喘病的綜合防治[A].“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糞污處理、環保生態”科技論文集[C].2015:3.
[2]公忠才,王啟太.豬氣喘病的綜合防治[J].山東畜牧獸醫,2011,(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