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麗且木·克由木
(烏魯木齊市米東區畜牧獸醫站柏楊河鄉獸醫站,新疆烏魯木齊 831400)
雞弧菌性肝炎的診治
海麗且木·克由木
(烏魯木齊市米東區畜牧獸醫站柏楊河鄉獸醫站,新疆烏魯木齊 831400)
本文主要講述的是雞弧菌性肝炎的發病情況以及防制措施和治療。
雞;防制措施;發病情況
雞弧菌性肝炎是由彎曲桿菌感染引起的幼雞或成年雞傳染病,本病以肝出血壞死性肝炎伴發脂肪浸潤,發病率高,死亡率低,常呈慢性經過為特征。雞弧菌性肝炎也稱雞彎曲桿菌病,是由彎曲桿菌感染所引起的成年雞和后備母雞的一種細菌性傳染病。
本病可感染雞和火雞,可發生于各日齡的雞群,但以開產前后的雞易感。病雞和帶菌雞是主要傳染源,通過其糞便污染飼料、飲水、用具及周圍環境,經消化道感染健康雞,多為散發或地方性流行。飼養管理不良、應激(轉群、注射疫苗、氣候突變等)、球蟲病以及濫用抗生素藥物致腸道菌群失調等,都可促使本病的發生。本病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發病率高、死亡率低。國外報道其死亡率為 2~15%,國內報道為 7~26.7%。本病常與雞馬立克氏病、新城疫、支原體病以及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等混合感染,大大增加了雞群的死亡率。
烏魯木齊市米東區某養殖戶,飼養1000只蛋雞,2017年1月開始發病。產蛋雞精神不振,體重減輕,雞冠萎縮蒼白,并有水樣腹瀉。發病率45%,死亡率37%以上。
剖檢病變 經剖檢,數羽死雞最明顯的病變都在肝臟,其中心包積液,心肌蒼白,脾臟腫脹、出血、壞死,腸管積有黏液或水樣液,組織器官蒼白,腹腔內有血性腹水,腎臟蒼白、腫大、出血,膽囊腫脹,膽汁稀薄,肝臟腫脹、黃染,被膜下血腫,肝臟表面特征性壞死灶。病輕者,肝表面散在針尖大小壞死點和不同程度的水腫。病重者,肝表面及實質發生變性、腫大、質脆,在肝臟表面和實質內散布有多呈星狀壞死灶。數羽胸腺、直腸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腹腔內積有大量末凝固的血液,肝腫大,質脆弱易碎,表面有針尖大的壞死點和出血點,心臟蒼白,脾臟稍腫大腎臟蒼白腫大,卵巢濾泡干退化。
取病死雞的肝臟進行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為革蘭氏陰性彎曲桿菌,形態呈多形性,有桿狀,逗點形和S形等。
無菌采集病死雞的肝臟、脾臟,每一種病料接種麥康凱培養基和巧克力培養基兩份。分別于37℃溫箱需氧培養和43℃溫箱微厭氧培養。在37℃培養的末有細菌長出;在43℃微厭氧的條件下培養48h,脾臟接種的巧克力培養基上生長出菌落,菌落形態扁平,透明,灰色。
將10只15日齡的蛋公雞分為兩個組(每組5只),第一組為原始病料組:將病料磨勻后,做1:5稀釋,取上清,每只注射0.5ml;第二組為對照組,每只注射0.5ml滅菌生理鹽水。隔離飼養,觀察15d,結果第一組3只精神不振、蹲伏、腹瀉,其余2只僅表現精神稍差;對照組的表現正常。從死亡雞的肝臟分離到較純的空腸彎曲桿菌。
分離菌對卡那霉素、土霉素、紅霉素高敏,對青霉素、鏈霉素、慶大霉素中敏,對磺胺二甲氧、舒他西林低敏。
由于臨床上本病基本上屬于散發,零星死亡,所以平時主要是加強飼養管理,搞好雞舍的環境衛生,做到全進全出,對雞舍進行徹底消毒后方可進雛雞。飼喂營養豐富的全價飼料。同時在防疫上要重視,防止有些免疫抑制病如馬立克氏病、傳染性法氏囊病等,提高雞群抵抗力和抗應激能力來達到防治本病的目的。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微生態制劑。加強室內帶雞消毒,做好防治寄生蟲的工作。加強飼養管理,嚴格衛生消毒,減少各種應激因素,做好球蟲病防治工作。治療時可選用強力霉素,慶大霉素、環內沙星或蒽諾沙星等藥物,為防止復發,用藥療程可延至8~10d。
將病雞進行隔離,舍內和舍外部環境用1:100白毒殺噴霧消毒。飲水中加入卡那霉素,安全天飲水量計算,連用5d,并配合離子平衡藥電解多維飲水。
另一種治療處方:每1kg飼料中加,氟哌酸0.2 g或土霉素1~3 g或磺胺二甲嘧啶1~2 g或甲硝唑3~5 mg喂服,連用3~5 d。立克消200kg水/瓶,益力素200kg水/瓶,肝腎舒250kg水/瓶,連用5d,效果顯著。
(1)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實驗室診斷證實為雞弧菌性肝炎病。
(2)禽類是空腸彎曲桿菌的主要貯藏宿主,飼養管理不善、應激反應,所以對弧菌性肝炎的防制應采用綜合性防制措施,加強飼養管理,做好衛生消毒,減少發病機會。發病后可用藥物治療,有條件的最好先做好藥敏試驗。
(3)雞弧菌性肝炎在臨床上很少報道,但普遍存在于養雞業中。該菌在雞腸道中的無癥狀帶菌率相當高,可達到 50~90%,常成為其它疾病的并(繼)發癥。因此,平時除搞好飼養管理和清潔衛生,減少應激因素存在外,還應在飼料中定期添加芪芍增免散,提高雞群的抵抗力,才能有效控制雞弧菌性肝炎的發生。
[1]陳培華.雞弧菌性肝炎的診治[J].中國獸醫雜志,2009,4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