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聰 李水玲 劉邵陽
(中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保山生物藥廠,云南保山 678000)
口蹄疫滅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響因素研究
王志聰 李水玲 劉邵陽
(中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保山生物藥廠,云南保山 678000)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傳染性和可快速遠距離傳播的動物疫病。口蹄疫病原是口蹄疫病毒,屬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屬,有A、O 、C 、SAT1 、SAT2 、SA T3 以及A sia 1 型7 個血清型,每個血清型又包含若干個亞型。該病毒不僅在各型間沒有交叉免疫性,同血清型的各亞型之間也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本文分析了口蹄疫滅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響因素。
口蹄疫;滅活疫苗免疫;效果
口蹄疫在非洲、亞洲、南美洲及歐洲的許多國家中流行。在這些流行地區中,疫苗免疫是控制該病的關鍵措施。現今,在全球范圍內使用最多的口蹄疫疫苗是口蹄疫全病毒滅活疫苗。該疫苗主要是通過疫苗種毒接種易感細胞系,采用細胞懸浮培養的方法,擴增得到口蹄疫病毒(FMDV)。FMDV粒子含有四種結構蛋白,分別是VP1、VP2、VP3、VP4。四種結構蛋白組成一個原粒,隨后5個原頂點相接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五聚體,十二個五聚體將病毒基因組包裹后構成了完整的FMDV 粒子。然而,完整的FMDV粒子存在顯著的不穩定性,當其處在pH<7.0 或溫度升高的狀態下,便會分解為五聚體。完整的FMDV粒子一旦分解,疫苗的免疫效果將隨之大幅度降低。部分研究者采取反向遺傳學系統對FMDV 基因組進行改造,對結構蛋白進行氨基酸替換,讓病毒按著研究者設想的方向進行改變。
(1)影響FMDV 穩定性的因素。FMDV 病毒粒子內的蛋白和RNA 之間、蛋白和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是146S 粒子穩定存在的重要因素。無論是組裝成完整的FMDV 過程中,還是FMDV 在酸性環境中分解產物中,由結構蛋白組裝、聚合而成的結構蛋白五聚體都是其中的重要成分。結構蛋白VP2和VP3中構成五聚體連接面的部分存在高密度的組氨酸殘基,認為這可能是FMDV 在pH<7.0 時不穩定的一個原因。由于組氨酸的pKa 值與引起FMDV分解pH 值相近,所以認為質子化的組氨酸殘基在五聚體連接面內產生了靜電排斥力,觸發了FMDV 的分解。在分析了FMDV的結構后,發現在二重軸兩側相鄰的五聚體上,存在著一種由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偶極化螺旋結構。在這個螺旋結構的N末端(即正極)附近,存在著一個相鄰五聚體上的VP3 142位組氨酸殘基。由于該結構位于二重軸內,所以每個五聚體連接面都存在一對這樣的組氨酸螺旋結構。當上述組氨酸殘基發生質子化后,便很有可能在五聚體連接面中產生靜電排斥作用,進而有機會導致相鄰的五聚體分裂。
(2)疫苗種類與免疫效果。甲醛在抗原的滅活中有活毒的殘留,所以,滅活疫苗應用中廣泛使用二乙烯亞胺作為滅活劑。普通疫苗同濃縮疫苗均符合不少于每劑3個PD50的國家標準(劑12.51個PD50),濃縮抗原疫苗實現了每劑12.51個PD50和10.32個PD50以上,較普通疫苗發生顯著升高。目前植物疫苗表達抗原的量低,在免疫效果上不如常規滅活疫苗。新型的基因工程疫苗普遍存在抗原表位少、免疫原性差等局限性。追加免疫的時間應該在首免后抗體形成的穩定期,即首次免疫后的30~60d,必須進行二免。為了這些缺點,研制長效、能對多種亞型產生交叉保護、減少對佐劑依賴的新型疫苗將是今后研究者努力的方向。
(3)母源抗體對免疫效果的影響。采用O 型口蹄疫滅活疫苗免疫,O 型口蹄疫滅活疫苗免疫組二免后4 周之前抗體合格率和抗體水平一直呈下降趨勢,二免4 周之后才緩慢上升。首免后4 周(同時二免)抗體合格率在72.22~77.78%之間;首免后8 周抗體合格率在57.89~66.67%之間,低于農業部規定的70%;首免后12周抗體合格率在70.59~72.22% 之間。說明如果首免日齡偏早,高母源抗體不僅影響O 型口蹄疫滅活疫苗首次免疫效果,并且影響二次加強免疫的適宜時間和免疫效果。因此,免疫程序應根據抗體監測的結果進行合理調整,才能獲得理想的免疫效果。在母源抗體衰退過程中,10 日齡到18 日齡均同程度地出現反彈,可能與各種應激以及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間斷性釋放等因素有關。
FMDV粒子的完整性與數量是影響FMD滅活疫苗免疫效果的決定性因素,維持滅活疫苗中病毒粒子的完整性和穩定性,以及高效組裝完整、穩定的病毒樣顆粒開發新型疫苗,是口蹄疫疫苗研究者長期努力和研究的方向。疫苗中含有的146S粒子的數量與完整性是疫苗產生有效保護的關鍵。若影響FMDV 穩定性的關鍵因子在各血清型中高度保守,研究者們便可以此為基礎,設計出一種在FMDV 各血清型之間通用的穩定性提升方法,提升各血清型FMDV 的穩定性,進而為改良疫苗提供候選毒株。另外,FMDV 衣殼分解的關鍵因子的發現有助于我們更進一步地理解FMDV 脫衣殼過程的分子機理,讓我們對FMDV 侵染機體的認知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1]杜進鑫,王永錄.口蹄疫新型疫苗及其免疫特性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通訊,2015,20(2):295-298.
[2]趙朝美,聶文軍,張玲琴.不同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及檢測[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28(3):109-110.
[3]曹軼梅,盧曾軍,田飛鵬,等.口蹄疫新型疫苗研究進展[J].微生物學報,2015,36(11):1750-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