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志鋒
(揚州市邗江區公道畜牧獸醫技術站,江蘇邗江 225119)
談鵝場環境污染與控制措施
湯志鋒
(揚州市邗江區公道畜牧獸醫技術站,江蘇邗江 225119)
揚州是養鵝大市,常年飼養在湖邊,糞便排入湖中,對湖水造成極破壞,環境污染重要。想養好鵝,必須走工廠化、集約化、科學化、生態化飼養,嚴格控制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控制;措施
揚州是養鵝大市,近年已出現了很多規?;s化飼養場,特別是在邵伯湖湖西一線,聚集了30多家大型鵝場,年飼養商品肉鵝100多萬只,種鵝15萬多套。常年飼養在湖邊,糞便只接排入湖中,對湖水造成極大破壞,環境污染嚴重,阻礙了養鵝生產的正常發展,邵伯湖現成了政府劃定的禁養區。本文就現階段,鵝場環境綜合治理與關停中出現的問題,找出問題所在,并對今后養鵝的選址,飼養管理及糞污治理,進行探討,以供同行參考。
環境在“生物安全”體系中起著決定性作用。鵝是水禽,最適宜在水源清潔、場地寬敞、氣候溫和、空氣新鮮和安靜衛生的環境中生長和繁殖。由于鵝群種類和生長發育階段不同,各種鵝群對環境要求也有不同。
(1)產蛋鵝和種鵝群其主要任務是生產優質的商品蛋和種蛋,鵝群天天產蛋,消耗能量較多,對飼養和環境的要求也較高。鵝群要求環境安靜、無污染,喜在水中戲水和求偶配種,但棲息和產蛋環境要求干燥和通風。
(2)肉鵝群除考慮鵝群衛生防疫外,也要考慮商業服務和交通方便,場址距城鎮或交易市場以10~20km為宜。
(3)雛鵝群是指從出殼至脫溫前的鵝群。由于雛鵝生長發育未成熟,體溫調節能力差,對環境的溫度、濕度和衛生要求特別嚴格。一般應在種鵝育雛舍或肉鵝育雛舍內獨立隔離進行培育。
動物除將飼料營養轉化為動物產品外,還有許多不能為動物利用的物質,以糞尿等形式排出體外,污染土壤、空氣和水源。鵝場廢棄物以鵝糞的數量最多,而成為主要的污染來源。動物糞尿中普遍含有吲哚、胺類、尿酸、尿素、亞硝酸鹽、寄生蟲及其蟲卵,還含有一些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及動物代謝的有害物質等。
鵝群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除排出糞尿、毛屑粉塵外,也排出廢氣。糞便本身含有惡臭氣體,糞便中的尿素和含硫氨基酸等在細菌作用下,分解為硫化氫、糞臭素等臭氣物質,也造成大氣污染。
鵝場進行欄舍、地面、工具和受污染物的沖洗而產生的污水。
廢棄墊料。如育雛墊料和產蛋巢墊料等,常和糞尿混在一起,產生氨、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給雛禽保溫的火爐、煙道等也會產生大量灰塵、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
帶病的動物和尸體是重要的傳染來源,其排泄物含有許多病原微生物。例如帶病的禽會隨糞便排出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鏈球菌、流感、鵝瘟等病原,以及各種寄生蟲卵。據報道,某禽場排放的每毫升污水中平均含33萬個大腸桿菌和66萬個腸球菌。此外,糞便和尸體還會導致蚊蠅孽生。據資料表明:禽舍內空氣中細菌數有10~20萬/m3,糞便有20~60億個細菌/g。
某些生產者為了提高禽只的生產性能,在飼料中大劑量添加抗生素和化學合成藥物等,這除影響禽產品的安全性外,其殘留物隨糞尿排出,積累在土壤中或污染魚塘水,會導致糧食、飼料、蔬菜、瓜果、牧草或水產品等食物鏈污染。
人員、物品、車輛的流動,加上昆蟲、老鼠、野獸、飛鳥的進入除給鵝群帶來應激外,還可能帶進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廢棄物和污染物。
養鵝場的環境控制是為鵝群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是現代科學養鵝的主要內容。養鵝環境控制主要包括舍內環境和舍外環境兩部分。養鵝場應根據生態規律,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采用綜合的控制方法進行污染治理,這是最經濟有效的方法。
(1)符合法律規定,不要把鵝場所建在禁養限養區。鵝場建成后,要長期使用,應用符合法律規定。取得合法用地手續和科學的規劃設計,做到無污染排放,糞便資源化科學使用,并通過環保部門的環評。
(2)選擇遠離城鄉村鎮、空氣清新、水質純凈、土壤未被污染、生態環境良好的地段建場。不宜建在交通要道、畜產品加工廠和畜禽及其產品交易市場附近。種鵝場對防疫隔離要求嚴格,應遠離民居和交通要道。最好能把養鵝場排污與周圍農業種植和農田灌溉或魚塘養魚有機結合起來。
(3)鵝舍建設要符合獸醫衛生要求,合理布局,便于通風、排水、生產管理和防疫管理糞便和污水處理處于全場的下風向和地勢較低處。
(4)水質要符合無公害食品飲用水水質標準,感官性狀良好,無污染的山塘、水庫、湖、沼等流動水最為理想。
(1)采用蛋白質平衡日糧,減少氮硫排泄。
(2)合理使用飼料添加劑,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泄。
(3)采用提高飼料消化率。
(4)采用分階盡營養調控技術。
養鵝場必須采取先進的飼養管理技術和嚴密的防疫措施,才能保證禽只的健康。
建立嚴格的獸醫防疫程序。對人員、車輛、用具、欄舍、設備的衛生管理和鵝群的消毒程序、免疫程序、飼養技術、轉群運輸、貯運銷售、疫病治療、疫病控制、動物尸體和排泄物的處理以及對職工在飼養場范圍內的生產生活做出詳細規定,并認真落實。在生產中堅持以防為主,及時驅蟲和定時消毒,提供清潔的飲水、飼料和環境。加強對其它畜禽的管理,不帶入外場畜禽,從而有效地減少各種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機會。
(1)鵝糞養魚,種植水生植物,實行鵝糞污水養魚,水生植物凈化魚塘是養鵝場處理糞便最經濟的方法。比較成功的經驗是利用山塘水庫、低產田蓄水種植水生植物養魚。
(2)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及時收集死亡禽只和其他動物尸體,及時淘汰在飼養、銷售過程中出現的無治療價值的病、弱、殘個體。以不漏水容器裝運,除可交給當地衛生處理廠處理外。
由于鵝糞便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及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是植物生長的優質有機肥料。處理方法主要有三種:
糞便在堆肥過程中,產生60~80℃的溫度,可以有效殺死畜禽糞便中各種病原體和寄生蟲卵。鵝糞與其他有機物如秸稈、雜草、垃圾混合堆積,控制相對濕度為70%左右,使微生物大量繁殖,導致有機物分解轉化為植物能吸收的無機物和腐殖質,在無害化處理的同時獲得優質肥料。
利用燃料加熱、太陽能或風力等,對糞便進行脫水處理,使糞便快速干燥,以保持糞便養分,除去糞便臭味,殺死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干燥處理糞便主要的方式有微波干燥、籠舍內干燥、大棚發酵干燥、發酵罐干燥等。目前,干燥處理方式成本較高,且干燥過程中會產生明顯的臭氣,因此在我國較少采用,尚處于探索階段。
在急需用肥的時節,或在傳染病或寄生蟲病嚴重流行的地區,為了快速殺滅糞便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可采用化學藥物消毒、滅蟲、滅卵。藥物處理中,常用的藥物有:尿素,添加量為糞便的1%;敵百蟲,添加量為10mg/kg;碳酸氫銨,添加量為0.4%;硝酸銨,添加量為1%。
利用鵝糞便生產沼氣主要是利用受控制的厭氧細菌的分解作用,將糞便中的有機物經過厭氧消化作用,轉化為沼氣。將沼氣作為燃料是禽畜糞便能源化的最佳途徑。
糞便適當的投入到水體中,有利于水中藻類的生長和繁殖,使水體能保持良好的魚類生長環境。但要注意控制好水體的富營養化,避免使水中的溶解氧耗竭。水體中放養的魚類應以濾食性魚類(如鰱、鳙、羅非魚)和雜食性魚類(草魚、鳊魚)為主。在糞便的施用上,應以腐熟后為宜,直接把未經腐熟的糞便施于水體常會使水體耗氧過度,使水產動物缺氧而死。
[1]張翠綿,魏鵬,李超,等.奶牛養殖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及其防治措施[J].河北農業科學,2008,12(3):108-109.
[2]歐武亮.重慶市養殖業環境污染防治對策及建議[J].畜牧市場,2010,(8):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