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薇薇
情 系 孔 家 莊
□ 張薇薇

2015年7月,我接受組織的委托擔任了呂梁市方山縣積翠鄉孔家莊村第一書記。通過一年多與鄉親們的零距離相處,消除了鄉親們對我這個外來“第一書記”的疑慮,成為全村人自豪的貼心女兒。
我到孔家莊村擔任第一書記,一方面是國家扶貧攻堅戰略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源于隱藏于我心中多年服務農民的情結。作為一個農民的后代,父輩以上都是農民,周圍親戚都是農民,看著他們生活的苦痛和種種不易,自己總希望能為農村的老百姓踏踏實實做實事。
從掌握村情民意,了解百姓訴求開始,走進村民們的感情世界。駐村后,為了方便工作,我婉拒了鄉黨委在條件較好的鄉政府居住的安排,獨自搬到了村委會居住。因為“我是駐村第一書記,就得駐村,不能搞特殊”。通過與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不到一個月,就克服了住宿環境關、飲食關、衛生關、語言關和孤獨關,成了正兒八經的“村里人”。同時,我給自己定下了目標,要迅速跑遍全村的每戶家庭,徹底摸清村里的各項情況,找出幫助百姓脫貧致富的新路徑。利用“三資清理”、“土地確權”和“建檔立卡回頭看”的時機,在進村入戶中、在田間地頭上,與群眾、黨員、村干部促膝談心,傾心走訪調研,掌握村情民意,了解百姓訴求。一年多來,在與鄉村干部的相處中,我深深地感悟到他們的堅韌和責任,在與孔家莊父老鄉親們的摸爬滾打中,我深深地體察到他們的博大和樂觀。一年多的農村生活和基層鍛煉,磨練了我的思想作風,歷練了我的品質意志,考驗了我的情感世界,也考驗了我的能力素質。一年多的農村工作實踐,我深深體會到,當好第一書記,做好農村工作,首先要扎扎實實地打牢思想、情感、作風“三大基礎”,要實實在在地過好思想關、情感關、作風關,真正做到人到、心到、感情到,這樣才能贏得群眾,摸準實情,找準癥結,抓住要害,有所作為。
從辦實事、解難事入手,把自己的熱情和干勁凝聚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實踐中。我利用省城工作的優勢,多方協調資源,一口氣為村里辦了九件實事,使孔家莊村百姓的生產、生活和精神面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一是為村里建設了標準化幼兒園,現已順利開園,方便了本村和鄰村的幼兒及其家庭,合計節省村民借讀、租房等費用10萬元以上;二是購買安裝了18盞太陽能路燈,覆蓋了全村住戶所有巷道,大大方便了群眾出行;三是繼續沿北川河修建河壩140米,完成了左右岸擋墻的澆筑和河壩上方預制板封閉,并進行河道疏通工作,減輕了雨季水患壓力;四是協調省教育信息中心幫助積翠鄉和孔家莊村建設了黨建宣傳網站,全面展示美麗鄉村建設成果;五是邀請省晉劇院實驗二團赴孔家莊村開展送戲下鄉活動,圓了鄉親們在家門口看到宋轉轉、孫紅麗老師等名角的夢;六是邀請山西健康之聲廣播大型公益活動“省城名醫縣區義診行”第一站到我村,讓群眾在家門口就看到了省級醫院的五名主任專家;七是建立了農戶農產品直銷高校的農校對接平臺,協助積翠鄉農民銷售土豆140噸,切實提高了農民收入;八是向縣里23名應屆高考生贈送了輔導資料,協調教育廳規劃處指導填報高考志愿,這些學生全部如愿被本科院校錄??;九是為村里初步確定了中藥材種植項目,村集體所得利益補貼建檔立卡貧困戶,從而達到集體開發,共同收益,全體受益的目標,為將來解決政策兜底貧困戶脫貧打下了穩固基礎。
從傾情搭建創新平臺、做優做精成功案例著力,引導鄉親們緊跟時代步伐,根治貧困的老觀念。
2016年秋天,我利用方山縣舉辦首屆青年創業大賽暨電商眾籌扶貧創業大賽之機,在大賽啟動儀式上,作了以“愛心無限,真情永遠”為主題的發言,開展了與教育相關的助學公益眾籌活動,與本村受助貧困生張鑫一起發起“今日社會解我困,明日學成饋恩人”的精準扶貧項目。張鑫同學真誠表示“我這一路走來,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這正是我戰勝貧困,不言放棄的精神動力。我現在沒有能力回報大家,但是我可以努力學習,努力交上我奮發努力的人生答卷。我立志學醫,等我學成歸來,回報我的恩人,回報這個社會。”我根據受助人張鑫的實際情況撰寫了具有夢想的助學故事,設計了社群依托、分檔回報的具體步驟,迅速將這個公益眾籌項目上線,通過線上廣泛傳播和線下科學運營,最終在大賽截止前三天超額完成了眾籌項目,順利籌集到了10300元資助款。堅實的精神支撐,保證了受助人全身心投入高考沖刺,張鑫同學以547分的高考成績,順利進入山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實踐證明,作為一個貧困村的第一書記,找錢找物找項目誠然是很重要的,但與鄉親們一起開拓出一條大家廣泛參與的更寬更廣的精準扶貧道路更為重要。
一年多的農村生活,使我由一個典型的“三門”機關干部轉變為呂梁山區的農村干部,由一個無官一身輕的農村工作隊員轉變為村級組織第一書記。經歷了從優越的城市到發展滯后的農村的考驗,一年多的農村生活,使我由一個機關里“學生娃”變成了地地道道的山里人,由過去獨善其身管好自己變為時刻把百姓安危冷暖掛在心上。
一年多的農村生活,家人個個做出犧牲,老公一人照顧雙方老人和三歲的孩子;一年多的農村生活,是在疼我愛我的奶奶去世的精神折磨和自己哮喘病發作的病痛折磨中度過。但是,我無怨無悔!既然我們所處的這個偉大的時代選擇了我們,我們就要無愧于這個時代,傾情地回報這個時代!
孔家莊的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還很長,孔家莊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我將謹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建設美麗、富裕、和諧的孔家莊村作積極的貢獻。
一年多的農村生活,使我由一個典型的“三門”機關干部轉變為呂梁山區的農村干部,由一個無官一身輕的農村工作隊員轉變為村級組織第一書記。經歷了從優越的城市到發展滯后的農村的考驗,一年多的農村生活,使我由一個機關里“學生娃”變成了地地道道的山里人,由過去獨善其身管好自己變為時刻把百姓安危冷暖掛在心上。
(責編:郭寧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