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
中超給U23年輕球員特殊的待遇,在沒有構建起完整青訓體系的情況下,聯賽就對培養年輕球員進行大膽的嘗試。中國足球現有的發展模式如同在頂級聯賽這個金字塔尖上插了一塊重重的砝碼,砝碼上刻有“接濟青訓”的字樣。如果底座足夠穩固,這塊砝碼尚且能穩穩地插在塔尖上,倘若底座沒有夯實,那么這塊砝碼勢必導致頭重腳輕。很不幸,中國足球的金字塔底座恰恰很單薄。
中國足球在青少年群體中覆蓋面狹窄,導致球員基數少,出現天才球員的概率較低,而且競爭空間小,篩選人才的瓶頸大,沒有經過高規格篩選就過濾出后備年輕球員,總體水平不高,可謂是矬子里面拔高個。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年輕球員會自動晉級為一線球員,里面鮮有真正意義的天才與驍將,這幾乎成了人們的共識。時下的U23球員同樣是小基數導致低門檻篩選出的年輕人,也很難有高水平表現。如今政策性地提拔現有的U23球員,如同將粗糧放在奢華的餐具中,仍舊不是美味佳肴。更何況職業聯賽是一個廣闊的商業平臺,在燒錢的背景下,巨大的投入勢必追求巨大的回報,新規定可以給U23球員提供足夠的登場機會,卻很難要求俱樂部保證足夠的出場時間,在比賽中的性價比更是不敢奢望。

新規定對于U23球員而言,似乎是一條布滿隘口的綠色通道,猶如見縫插針一般。伴隨著中超聯賽整體競技水平的提高,即便將來給U23球員騰出足夠的出場時間,能夠實現以老帶新、以強帶弱,還是讓倉促登場的年輕球員成為啃老一族、啃強一族,這是一個未知數。如果限制外援成為足球改革的固定風向標,似乎在未來可以強行拉近U23球員與球隊整體水平的差距,但通過聯賽的實戰來彌補青少年體系的空缺,并以降低聯賽水平為代價,恐怕不是萬全之策,難怪有人認為這樣提拔年輕球員無異于拔苗助長。
“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國足球正確的發展規律正是這滄桑。想健康、長遠發展,還是要從青少年基數抓起,提高青訓質量,既可以提高競爭門檻選拔出色球員,又可以廣撒網,讓真正有天賦的青少年成為未來之星。在足改座談會上傳遞出積極的信息,中國足球改革正直面問題,如蔡振華所言:“青訓體制要做出改變,這是足協工作的重中之重。校園足球是塔基,我們希望在這個基礎上培養有天賦的運動員。”盡快建立青年聯賽,在夯實金字塔底座的基礎上,分擔塔尖的比重。直到底座足夠牢固,消化了塔尖的額外負重,這個尖才真正突出閃亮。
近兩年,校園足球的確有很大改觀。但是孩子們玩足球是一回事,如何把足球當作專業來踢是另一回事,如何從專業順暢地走向職業,更是需要在探索中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