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杜曉云+周廣俊+張玉
[摘 要]泡椒是薄皮尖椒的一種,近年來在商都地區種植,逐漸被人們按受和認可,通過對泡椒高產栽培技術的介紹。對農戶種植泡椒起到一定的技術指導作用。
[關鍵詞]農產品;泡椒 ;田間管理
[Abstract]pickled pepper is a thin pepper, planted in Shangdu area in recent years, people are gradually recognized by and, through the high yield cultivation of the pickled pepper introduction. The farmers planting pickled pepper plays a certain role in guiding technology.
[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 pickled pepper;field management
泡椒生長特性
泡椒根系不發達,主要表現為主根粗,根量少,根系生長緩慢,直到2~3真葉時才有較多二次側根。根群主要分布在植株周圍45厘米、深度10~15厘米的土層中。露地栽培時株高多為40~60厘米。泡椒花為雌雄同花的兩性花,自花授粉,天然雜交率在10%左右,為常異交植物。果實為漿果,長燈籠形,但在植株營養不良、夜溫低、日照弱、土壤干燥或栽植過密時,果實的肥大會受到抑制,形成小果。即使正常果。在土壤干旱、施肥過多,植株吸收水分受到抑制時,果實也會變短。泡椒種子呈扁平狀,微皺,腎狀,淡黃或乳白色。使用年限僅為2~3年。
泡椒的生育特點:
泡椒生育初為發芽期,摧芽播種后一般5~8天左右出土,15天左右出現第一片真葉,到花蕾顯露為幼苗期。第一花穗到門椒坐主為開花期。坐果后到拔秧為結果期。泡椒適宜的溫度在15~34度之間。種子發芽適宜溫度25~30度,發芽需要5~7天,低于15度或高于35度時種子不發芽。苗期要求溫度較高,白天25~30度,夜晚15~18度最好,幼苗不耐低溫。泡椒如果在35度時會造成落花落果。泡椒對水份條件要求嚴格,它即不耐旱也不耐澇。喜歡比較干爽的空氣條件。泡椒被水淹數小時就會焉萎死亡。泡椒在中性和微酸性土壤都可以種植,但其根系對氧氣要求嚴格,宜在土層深厚肥沃,富含有機質和透氣性良好的沙性土或兩性土壤中種植。泡椒生育要求充足的氮、磷、鉀,但苗期氮和鉀不宜過多,以免枝葉生長過旺,延遲花芽分化和結果。磷對花的形成和發育有重要作用,鉀則是果實膨大的必需元素,生產中必須做到氮、磷鉀互相配合,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搞好追肥,以提高產量和品質。
泡椒品種選擇
商都地區近年栽培一般選擇四季綠冠、金玉八號兩個品種。
四季綠冠:由山東省蒼山縣鑫利園種業提供。極早熟品種,果實長燈籠型,有皺,皮色亮綠,高抗高溫,耐低溫,辣味適中,果長16-18厘米,肩徑5-6厘米左右,單果重80-130克。商品性好,畝產7000公斤以上。
金玉八號:由山東省蒼山縣農技種子推廣中心提供。極早熟品種,果實長燈籠型,有皺,果長14-16厘米,肩徑5厘米左右,果皮亮綠色,單果重60-100克。商品性好,高抗病,適應性強,畝產5000公斤以上。
育苗技術
1、種子處理:將種子在陽光暴曬2天,促進后熟,提高發芽率,殺死種子表面攜帶的病菌。或者用0.5%的磷酸三鈉,或300~400倍的高錳酸鉀。以殺死種子上攜帶的病菌。反復沖洗種子上的藥液后,再用25~30度的溫水浸泡8~12小時。
2、育苗播種:育苗播種在3月10—20日。在溫室或大棚內做好苗床后,灌足底水,再噴用綠亨一號3000倍進行消毒。然后撒薄薄一層細土,將種子均勻灑到苗床上,再蓋一層0.5~1厘米厚的細土覆蓋,最后覆蓋地膜保濕增溫。 也可將處理好的種子用編織機編成種子帶,直接播種。
3、苗床管理:播種后白天氣溫25~28度,地溫20度左右。6~7天就可以出苗。70%小苗拱土后,要趁葉面沒有水時向苗床撒細土0.5厘米厚。以彌縫保墑,防止苗根倒露。苗床要有充分的水供應,但又不能使土壤過濕。椒苗高度到5厘米時就要給苗床通風煉苗,通風口要根據幼苗長勢以及天氣溫度靈活掌握,在定植前10天可露天煉苗。煉苗要逐步進行,切不可一步到位。如果秧苗徒長,可以噴灑500毫升每千克的矮壯素,或者5毫升╱千克縮節胺。秧苗弱黃可噴葉面肥,定植前用病毒靈或植病靈等灌根帶葉面噴灑,對預防病毒又較好作用。
定植
定植采用膜下滴灌方式。整地至少應在定植前20天進行,在中上等肥力的土壤上種植是高產的基礎。整地時每畝施優質有機肥8方,生物肥100公斤。基肥應撒施充分混均后,深翻,整平后覆蓋地膜。鋪設滴灌管。辣椒既不耐旱,又不耐澇,定植前要作好灌排渠道,短灌短排,使土壤濕度均勻,雨后田間不積水。定植時間。當苗齡45~60d即可定植,商都地區以5月20日左右為好。? 定植標準。泡椒株形較緊湊,適于密植。一般行距45~50cm,株距25~30cm,每畝植定植5000~6000株左右。
田間管理
泡椒生長有“四大特性”——喜光怕強光;喜溫怕高溫;喜濕怕澇;喜肥怕肥燒。因此,泡椒田間管理要做到以下四點:
合理施肥辣椒追肥的基本原則是“控氮、穩磷、補鉀配微”,具體如下:
1.輕施苗肥泡椒緩苗至開花前,施肥可促進定植苗健壯生長,為開花結果打好基礎,此期追肥以復合肥為主。
2.穩施初果肥開花至第一次采收前,施肥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辣椒植株分枝、開花、坐果。追肥以氮、磷、鉀復合肥為主,一般畝施5~10千克;每畝可增施5千克硼肥,提高座果率;當田間有50%的植株現蕾,20%的植株開花時追肥,每畝追施尿素3~8千克;當50%植株結果時,畝追施硫酸鉀復合肥6千克左右,促使果實膨大;每次追肥后隔3~4天再澆水,切忌水量過大,澆水后及時中耕、除草、培土。
3.重施盛果肥泡椒進火結果盛期,是整個生長期需肥量最大的時期。施肥以氮、磷、鉀復合肥為主,每畝10~15千克,適量增加鉀肥,每畝在3千克左右,并配合使用一定數量微肥;一般情況下,每次追肥后要及時澆水,促進泡椒對養分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時也可增加田間濕度,有利于開花坐果。
4.后期補肥后期可采用根外追肥,可使用0.1%的尿素、0.2%~0.3%的磷酸二氫鉀及其它微肥。
中耕除草在泡椒生長中期,由于澆水、施肥、降雨及其它農事操作易造成土壤板結、墑情破壞,在封壟前應及時破膜中耕,以促進根系縱深生長、防止早衰;中耕深度和范圍以不損傷根系為準;一般中耕培土后及時澆水有利于泡椒的生長;棄除雜草利于泡椒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泡椒整個生育期的田間管理工作做得好,植株生長健壯,抗逆性相對增強,病蟲危害較輕,可減少用藥次數,降低生產成本,產量增加,泡椒的品質也可提高。
防治病蟲害泡椒的病害主要有疫病、病毒病等。疫病可用殺毒礬、瑞毒霉錳鋅、加瑞農、疫霉凈等;病毒病可于苗期噴20%病毒靈2‰液進行噴施,定植成活后噴第二次,結果前噴第三次,同時注意防治蚜蟲,因為蚜蟲是傳播病毒的媒體;為害泡椒的主要蟲害有蚜蟲、小地老虎、煙青蟲、等,可用2.5%溴氰菊酯、10%一遍凈、1%殺蟲素、73%克螨特等防治。
適時采收
泡椒多數是以青的嫩果食用,故只要長到一定大小都可采收;但青椒以果皮濃綠、較硬且有光澤時采收為最適宜;前期果應適當提早采收,以免影響植株生長;中、后期果長到一定成熟度后采收,以提高品質與產量。
作者簡介:張秀,男,內蒙古,1967年9月生,本科,高級農業技術指導員,研究方向:蔬菜栽培,1584846767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