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順
1 園地的選擇
1.1 土壤以土質疏松,透氣性良好
土壤以沙壤土、輕壤土為宜,pH值最好是7-8的中性或微堿性土,pH不要超過8.5,否則對沙棘生長不利;含鹽量要<0.5%。園地要集中連片,交通方便。
1.2 水質好,水源豐足
有配套的排灌設備保證灌排,以滿足沙棘不同生育時期對水分的需求。
1.3 選擇地勢平緩或平坦土地
沙棘在正常或輕度水分脅迫時生長良好,因此避免在積水的低洼地建園,同時土壤干旱地區也不利于沙棘生長;沙棘在光照充足的環境生長良好,因此園址周圍不能有其他遮擋物。在平緩地建園時,宜采用南北走向;坡度大于5度時,為防止水土流失,應沿等高線配置。
2 沙棘栽植技術
2.1 沙棘品種選擇
選擇品種時應選用果實大、產量高、品質好、抗逆行強的優良類型或品種。沙棘種植園不能用種子育苗培育出的苗木栽植,要用優良品種的插條苗栽植。經過多年的引種栽培試驗和良種選育,選育出3個優良品種:壯圓黃、深秋紅、無刺雄,其中無刺雄為雄株,壯圓黃、深秋紅均具有果實大,無刺或軟刺,生長適應性強的特點。
2.2 苗木選擇及造林季節
苗木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以2年生,苗高>50cm,地徑>0.3cm的扦插苗為好。栽植時間以春栽為好,栽前用清水浸泡沙棘根系6~24h,栽植時要栽正扶直,使根系舒展不窩根,要適當深栽,栽植穴深30cm,栽時一定要踩實穴內土壤,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三埋二踩一提苗),栽植后應立即灌水。
2.3 栽植規格
根據多年栽培實踐和特點,株行距設置:以產果為目的不進行間作的沙棘園,株行距為2×4m,每畝定植83株;需進行間作的沙棘園,株距為1.5m,行距不超過8m;以采條為目的的采穗圃,株行距1×3m,每畝定植220株。
2.4 沙棘雌雄株配置
沙棘為雌雄異株,授粉樹應選擇生長勢強、節間短、無刺或少刺、花芽密集、花粉量大、花期一致的優良雄株,如無刺雄。雌雄株比例及配置方式對果實產量影響較大。沙棘花粉在20-25m處的密度最高,雌雄比例可根據株距來定,例如株距為2米時,雌雄比例為10:1,株距為3m時,雌雄比例為8:1,周圍防護林應采用雄株沙棘,或在主風方向栽植一行雄株,以防授粉不足。
3 水肥管理
大果沙棘產量高,灌水和施肥對大果沙棘的產量高低作用十分明顯。在定植沙棘苗木時應灌足底水,每年生長季節,根據降水情況確定灌水次數。一般灌水五次,春季苗木萌芽時灌一次,生長期灌三次,入冬前灌一次越冬水。沙棘園的施肥應與土壤養分分析相結合,并考慮不同的生長階段而使用,沙棘本身生有能夠固氮的根瘤菌,生長前期,不需要的太多氮肥,后期結果時以磷鉀肥為主。
3.1 施肥時期與施肥量
施基肥最好在秋季采果后進行,追肥應在六月底之前完成,再晚,不利新枝越冬。施肥量按樹冠垂直投影面積計算,每平方米施優質有機肥5kg+0.2kg磷肥,追肥施復合化肥40g/m2。
3.2 施肥方法
主要采取全園施肥,成年沙棘園或物件做的密植園因根系已布滿全園,故多采用此法。將有機基肥均勻撒布于行間,并及時進行翻根掩埋、澆水,施肥面積大,有利于根系吸收。
4 中耕管理
沙棘園的中耕也很重要,中耕深度為5-8cm以不損傷沙棘的水平根系為原則,既可清除雜草,還可疏松地表土層,提高土壤透氣性,使沙棘的根瘤能更多的固定土壤空氣中的氮素營養。但要注意中耕不能過深,否則,將影響水平根的正常發育,嚴重時還會誘發干縮病。
5 大果沙棘的修剪
5.1 修剪原則
長短結合,不影響骨干枝生長的輔養枝,盡量增加結果部位,影響骨干枝時及時回縮或疏除。修剪時要注意長短結合,全面安排,即要考慮當年增產,又要注意年年豐產。當沙棘進入結果時期,每年都在冬季或早春萌芽前進行修剪。
5.2 修剪方法
大量實踐證明修剪整形方法以“三層樓”最好,樹高2~2.5m,樹冠叢平均直徑1.5~2m,從主干上直接分生主枝較多,主枝在中央干上呈三層分布,各層間有一定的間隔,比其他樹型能更好地利用空間,產量高。不同年齡的沙棘“三層樓”樹型的修剪整形亦不相同。
6 大果沙棘的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6.1 主要病害及防治
(1)沙棘干縮病。沙棘干縮病造成枝干凹陷,變硬、干縮狀條斑,被稱為沙棘樹的“皮膚癌”,當年侵染不易被發現,2年到4年后發病嚴重,很難根治,是危害沙棘最嚴重的病害。對于干縮病目前國內外都無有效的治理方法。防治沙棘干枯病的發生,主要是加強撫育管理,增施磷、鉀肥料,抑制病原菌的活性。在苗期發生時,可用60-75%可濕性代森鋅500-1000倍液,在雨季前每隔10-15天噴灑一次,連續2-4次。還可用50%可濕性多菌靈粉劑的300-400倍液,每隔10-15天,連續噴灑2-3次。種植園栽培的沙棘,在行間間種禾本科牧草,也可減少干枯病的發生。抗病原菌的入侵。
(2)沙棘褐腐病。多在嫩枝扦插育苗時期發生,植株由頂梢開始發黑,很快葉片變黑,最后苗木干枯死亡。因為侵染發生在土壤上,發病前應注意消除病原菌,可用10%福爾馬林溶液噴施進行防治,已發病苗木,要及時清除病株,避免造成重復感染。
(3)沙棘葉斑病。沙棘葉斑病是一種苗期病害,發病初期,葉片上有3-4個圓形病斑,隨后病斑逐漸擴大,葉片干枯并脫落。 防治葉斑病的發生,一般用50%可濕性退菌特粉劑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噴一次,連續2-3次效果顯著。
(4)猝倒病。多發生在沙棘實生幼苗期,幼苗莖基部呈水漬壯病斑,接著病部變黃褐色,一般在苗床中,低溫高濕是誘發此病的重要原因。如在苗床發現少數病株,在拔除病苗后,可以用500-800倍的百菌清噴施防治。
(5)沙棘銹病。沙棘銹病是一種苗期病害,為害1-3年生沙棘苗。發生時間多在6-8月份。被害苗木癥狀是大量葉片發黃、干枯、植株矮化,葉片上的病斑呈圓形或近圓形,多數匯合。發病初期病斑處輕微退綠,后變為褐色、銹色或暗褐色。 沙棘銹病主要是預防,在苗期6月份每隔15-20天噴一次波爾多液,連續2-3次,可以減少沙棘銹病的發生。
6.2 主要蟲害及防治
(1)沙棘蠅。危害沙棘果實,是種植園內最危險的害蟲,也是我國的檢疫害蟲。沙棘蠅一年發生一代,以蛹在表土層越冬,翌年6月至8月羽化。幼蟲無足,長7毫米左右。成蟲蠅黑色,體長4-5mm,頭部黃色,有一對透明的翅。在果皮上產卵,卵期一周,幼蟲孵化后進入果實內,取食果肉。幼蟲期20天左右,老熟后下到土壤表層以被膜作假繭,以蛹越冬。可用500-800倍敵百蟲噴霧防治。
(2)沙棘天幕毛蟲。一年發生一代,以孵化的幼蟲在卵殼內越冬,幼蟲吸食嫩芽葉。防治辦法主要是加強田間管理,適時澆水施肥,中耕除草,以增強樹勢,減輕危害。秋季清園除去有蟲孔的被害枝,及時燒毀,清除枯死枝。蟲口密度大時,在幼蟲期噴90%的敵百蟲1000倍液,或敵殺死3000倍液,或25%的滅幼脲1500倍液。
(3)沙棘木蠹蛾。以幼蟲鉆蛀危害沙棘的干基部和根部,影響水分和營養物運輸,導致樹木衰敗或死亡。四月下旬至五月中上旬成蟲羽化活動期間,有條件的沙棘園每5hm2設置1盞黑光燈或殺蟲燈誘殺成蟲。清除死亡樹木,發現死亡樹木及時清除并集中燒毀。必要時也可以用,40%樂果乳液1500倍液噴霧殺死幼卵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