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土地勘測規劃院 關 濤 蔣明利 朱 斌 歐陽安蛟
浙江省城市區域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特征分析與基本態勢
□浙江省土地勘測規劃院 關 濤 蔣明利 朱 斌 歐陽安蛟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國發〔2008〕3號),國土資源部于2014年6月下發了《關于部署開展全國城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工作的通知》(國土資函〔2014〕210號),決定用5年的時間,開展全國80%的地級以上城市和60%的縣級市城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工作。根據210號文件精神,浙江省杭州等9個設區市和海寧等18個縣級市納入城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工作。截至2016年5月底,全省27個參評城市按照國家相關技術要求已完成區域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初始評價。
1.9個設區市情況
截至2014年底,浙江省9個設區市行政轄區土地總面積7.94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75.25%。其中,建設用地總面積1.13萬平方公里,占行政轄區土地總面積的14.26%,占全省建設用地總面積的89.46%。據各城市統計數據,9個設區市常住總人口5083余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92.29%;常住城鎮人口3351余萬人,占全省城鎮人口的93.80%;城鎮化率65.9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6個百分點;GDP為3.83萬億元,常住人口人均GDP7.53萬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03倍。

▲圖1 浙江省9個設區市建設用地規模占比情況

▲圖2 浙江省9個設區市土地利用結構比較
2.18個縣級市情況
截至2014年底,浙江省18個縣級市行政轄區土地總面積2.7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26.04%。其中,建設用地總面積0.37萬平方公里,占行政轄區土地總面積的13.33%,占全省建設用地總面積的28.92%。據各城市統計數據匯總,18個縣級市常住總人口1690余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30.68%;常住城鎮人口1052余萬人,占全省城鎮人口的29.45%;城鎮化率62.2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59個百分點;GDP1.12萬億元,常住人口人均GDP6.65萬元,為全省平均水平的91.14%。

▲圖3 浙江省18個縣級市建設用地占土地總面積比例情況

▲圖4 浙江省18個縣級市土地利用結構比較圖

▲圖5 浙江省9個設區市建設用地利用結構
1.9個設區市狀況分析
據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浙江省9個設區市2014年末農用地面積共6.22萬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78.33%,其中耕地面積為1.70萬平方公里,占農用地的27.31%;建設用地面積共1.13萬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14.26%;其他土地為0.59萬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7.40%。從城市間比較看,農用地面積杭州最大,占土地總面積的81.83%,面積最小的是舟山市,占土地總面積的58.37%;建設用地面積最大的是杭州,占土地總面積的13.85%,舟山最小,占土地總面積的23.13%;其他土地面積最大的是溫州,占土地總面積的9.84%,金華最小,占土地總面積的2.29%。見圖1、圖2。
2.18個縣級市狀況分析
據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浙江省18個縣級市2014年末農用地面積為2.18萬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79.38%,其中耕地面積為0.62萬平方公里,占農用地的28.26%;建設用地面積為0.37萬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13.33%;其他土地為0.20萬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7.30%。從城市間比較看,農用地面積最大的是臨安,占土地總面積的91.62%,平湖最小,占土地總面積的61.37%;建設用地面積最大的是慈溪,占土地總面積的25.87%,奉化最小,占土地總面積的10.36%。18個縣級市中,其他土地面積最大的是慈溪,占土地總面積的21.69%;永康最小,占土地總面積的2.06%。見圖3、圖4。
1.9個設區市狀況分析
浙江省9個設區市建設用地中,城鄉建設用地面積占比最高,為76.75%;交通水利用地占比為21.23%;其他建設用地面積占比為2.02%。從城市間比較看,城鄉建設用地面積占比最高的為嘉興,為87.17%;杭州最低為62.02%。交通水利用地面積占比最高的為杭州,為35.20%;嘉興最低為11.61%。其他建設用地面積占比最高的為舟山,占比為5.07%;紹興最低,為1.01%。從建設用地動態變化看,9個設區市建設用地2014年相比2010年,增幅為7.87%,年均增長1.91%。其中舟山增長最快,增幅為10.34%,年均增長2.49%;嘉興增長最慢,增幅為5.51%,年均增長1.35%。從城鄉建設用地變化看,9個設區市城鄉建設用地2014年相比2010年增幅為7.89%,年均增長1.92%。其中舟山增長最快,增幅為10.76%,年均增長2.59%;嘉興增長最慢,增幅為4.86%,年均增長1.19%。見圖5、圖6。

▲圖6 浙江省9個設區市建設用地利用結構比較

▲圖7 浙江省9個設區市2010-2014年建設用地動態變化對比

▲圖8 浙江省18個縣級市建設用地利用結構
2.18個縣級市狀況分析
浙江省18個縣級市建設用地中,城鄉建設用地面積占比最高,為81.71%;交通水利用地占比為16.72%;其他建設用地面積占比為1.56%。從城市間比較看,城鄉建設用地面積占比最高的是桐鄉,占比為90.29%;義烏最低,為73.33%。交通水利用地面積占比最高的是義烏,占比為23.40%;桐鄉最低為8.28%。其他建設用地面積占比最高的是東陽,占比為5.35%;海寧最低,為0.33%。從建設用地動態變化看,浙江省18個縣級市2014年相比2010年建設用地面積增幅為7.71%,年均增長1.88%。其中,慈溪增長最快,增幅為14.34%,年均增長3.41%;嵊州增長最慢,增幅為5.05%,年均增長1.24%。2014年城鄉建設用地相比2010年增幅為7.24%,年均增長1.76%。其中慈溪增長最快,增幅為14.18%,年均增長3.37%;永康增長最慢,增幅為3.92%,年均增長0.97%。見圖8、圖9、圖10。
1.區域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現狀水平總體處于全國中上水平,但區域差異明顯,與全國先進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2014年末,浙江省9個設區市行政轄區城鄉建設用地人口密度最高的是溫州,是全省9個設區市平均水平的1.73倍,最低的是湖州,僅為全省設區市平均水平的67%。建設用地地均GDP最高的為寧波,是全省9個設區市平均水平的1.21倍;最低的為湖州,僅為全省9個設區市平均水平的62%。地均固定資產投資最高的是溫州,是全省9個設區市平均水平的1.50倍,金華則最低,僅為全省9個設區市平均水平的62%。
18個縣級市行政轄區城鄉建設用地人口密度最高的是瑞安,是全省18個縣級市平均水平的1.96倍;樂清、溫嶺和義烏市次之,在全省18個縣級市平均水平的1.3-1.61倍之間;另有永康和臨海略高于全省18個縣級市平均水平;最低的建德僅為全省18個縣級市平均水平的71%。建設用地地均GDP最高的是瑞安,為全省18個縣級市平均水平的1.49倍;義烏、樂清、溫嶺次之,為全省18個縣級市平均水平的1.29-1.35倍;慈溪、諸暨、桐鄉、富陽為第三層次;最低的為東陽,僅為全省18個縣級市平均水平的66%。地均固定資產投資最高的是瑞安和樂清,分別為全省18個縣級市平均水平的1.86和1.74倍;其次為海寧、平湖、桐鄉、余姚、慈溪、諸暨、義烏和富陽,在全省18個縣級市平均水平的1.02-1.14倍之間;最低的為建德市,僅為全省18個縣級市平均水平的57%。

▲圖9 浙江省18個縣級市建設用地利用結構比較

▲圖10 浙江省18個縣級市2010-2014年建設用地動態變化對比
橫向比較全國31個省(區、市),浙江省27個參評城市行政轄區建設用地人口密度、城鄉建設用地人口密度、建設用地地均GDP和建設用地地均固定資產投資名列全國前位,總體處于全國中上水平,但于先進城市尚存在一定差距。
2.區域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現狀水平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土地資源稟賦狀況存在較強的關聯性
按一般規律,城市、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高、城鎮化率高,土地承載力大,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程度較高;同時,受區域地形地貌等影響,城市可開發建設用地資源越緊張,越傾向于節約集約利用。浙江省9個設區市和18個縣級市節約集約利用現狀水平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及區域土地資源稟賦狀況之間呈現出較強的關聯性。如杭、寧、溫以及義烏等浙江區域經濟較發達城市,區域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現狀水平位居前列,特別是溫州市以及瑞安、樂清、溫嶺等縣級市,由于受地形地貌制約,人多地少、可建設用地資源十分緊張,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程度較高;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相對偏低的金華市、湖州市,以及建德、東陽、臨海、奉化、臨安、嵊州等城市節約集約利用程度相對遜色。
3.區域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現狀水平總體呈現由主城區向近郊縣市、遠郊縣遞減的“中心-外圍”空間分布格局
一般來說,中心城區的樓宇經濟發達,建設用地地均投入及產出效益較高,人口集聚效應明顯,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程度高。緊鄰中心城區的近郊區受中心城區輻射,商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較好,工業以高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土地利用綜合效率較高。遠離中心城區的遠郊區縣,受中心城區的帶動效應不明顯,土地利用節約集約水平低。通過對浙江省9個設區市下轄區縣市評價結果的匯總分析,結果顯示除金華市外,其余8個設區市的節約集約利用現狀水平總體呈現由主城區向近郊縣市、遠郊縣遞減的“中心-外圍”空間分布的規律。
通過對浙江省9個設區市和18個縣級市行政轄區建設用地人口密度等綜合分析,結果顯示,9個設區市中,溫州市區域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現狀水平最高,杭州、寧波、紹興次之,臺州、舟山、嘉興居中,金華和湖州兩市相對偏低。從18個縣級市看,瑞安的節約集約利用現狀水平指數最高,樂清第二,義烏和溫嶺為第三層次,慈溪、桐鄉、諸暨、平湖、富陽、余姚、海寧、永康為第四層次,而嵊州、臨安、奉化、臨海、東陽、建德五市節約集約利用現狀水平相對靠后。
浙江省2014年度區域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總體水平在國內相對較高,土地承載社會經濟總量能力較強,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與城市規模及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匹配程度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