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登格爾麗,古蘭?托來西
新疆醫科大學圖書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基于CSCD、Web of Science數據庫的2015年新疆醫科大學發文分析
歐登格爾麗,古蘭?托來西
新疆醫科大學圖書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目的 通過對2015年新疆醫科大學科研人員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來源期刊和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的發文情況進行分析,深入了解我校科研方向、科研實力和科技影響力。方法利用CSCD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和JCR數據庫分析新疆醫科大學在2015年的總發文量、影響因子、學科類別及JCR分區、高影響因子期刊分布情況等。結果發現新疆醫科大學科研人員在CSCD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期刊論文發文量不平衡,大量論文集中在影響因子偏低的期刊雜志上,而影響因子較高的期刊上發文均偏低。結論我校作者發表在中外文核心期刊上的論文學術水平參差不齊,呈現單一趨勢,科研人員應努力提高自身學術水平;同時,學校應采取相應機制,鼓勵師生多撰寫高水平的文章,發表在高質量的期刊上。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Web of Science;核心期刊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簡稱CSCD),是研究國內科學活動整體狀況的引文分析工具,是一個具有實用功能的文獻數據庫,可為科技決策部門和科研管理機構提供參考,被譽為“中國的SCI”[1]。由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簡稱ISI)出版的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是國內外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科研評價重要的參考數據來源。用定量分析法分析被 SCI收錄的論文數量及被引用次數,可以衡量一個國家、機構、期刊及個人的學術研究水平,尤其是基礎研究水平。2002年開始,國家教育部、科技部等有關部門陸續下發科技創新、科技評價的相關文件,科學研究工作成為高等院校主要職能和任務之一,高校科研競爭力評價已成為大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對在高校的知識工作者工作績效評價也從工作量的簡單考評指標轉入到以論文、課題等學術成果的考核上,產出的數量和質量已成為衡量和評價高校工作者水平的要素之一[2]。
數據來源為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來源期刊和CSCD來源期刊。檢索時間范圍為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檢索策略:AD=(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OR( Xin 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OR( Xinjiang Med Univ) AND PY=2015。在 CSCD數據庫作者單位采用模糊檢索。統計方法為Web of Science的分析功能及Excel 2013和手工篩選計算。檢索時間為2016年4月。
2.1 CSCD數據庫2015年發文量前10名統計
針對2015年新疆醫科大學為作者單位發表的相關論文在 CSCD數據庫中進行檢索,作者單位采用模糊檢索,共計檢索到論文總數為 792篇。發文量排在前10位的期刊見表1。采用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2015年期刊影響因子數據,其中期刊影響因子最高的是《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在影響因子<1的期刊上的發文量為69篇,占總發文量的 32%,大量論文集中在了期刊影響因子靠后的雜志上,說明我校作者發表論文的學術水平參差不齊,期刊影響因子偏低。通過數據庫檢索得出的結果,讓我們更加清楚了需要改進和提升的方向,撰寫高質量的論文亟待從深度及廣度去努力。
2.2 CSCD數據庫2015年論文被引用頻次統計
表2為2015年新疆醫科大學作者發文被引用的情況。在CSCD數據庫中2015年總計被引用次數是51次,去除自引的引證文獻后剩余全部為他引,他引頻次共計 9次。從來源期刊和學科的角度進行了新疆醫科大學CSCD數據庫2015年發文被他人引用的頻次統計,可以看出新疆醫科大學作者發表的論文被引頻次較少。從學科和來源期刊的被引用情況分析可以看出,我校的優勢學科主要體現在外科學,包蟲病與寄生蟲病也是新疆醫科大學的重點學科,被引頻次為 3次,中醫學被引2次,其他學科均被引用 1次,說明還要加強這些學科的建設。通過分析可以看出他引文章占總被引次數的 19.6%,剩余均為自引文章,說明論文的被引率較低,應加強論文的質量,提高論文的被引頻次。當然“引用是一種復雜的思維過程,而作為其表現形式的引用文獻僅僅是宏觀的表面的測度”,引用分析理論還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文獻被引用不一定反映重要性,不常被引用的文獻也不能一概認為不重要,因為它受到諸如發表時間、語種、學科專業等因素的影響,被引頻次上的微小差別也不能嚴格說明質量上的優劣,它有很大的偶然性,只有當這一差別很大時才能說明問題[3]。

表1 CSCD數據庫2015年新疆醫科大學發文量前10位期刊情況
2.3 SCl數據庫2105年發文數量前19位期刊統計
2015年我校 SCI論文發表數量前 19位期刊的發文量、影響因子、學科類別及 JCR分區見表 3。我校作者發表期刊的學術水平參差不齊,如發文量最多的期刊其影響因子偏低(1.277),且JCR分區靠后(Q4)。但發文量排名第二的期刊其影響力和JCR分區均高于第一的期刊,分別為 16.503和 Q1區間。綜合分析表明,我校作者均在影響因子較低、學術影響力較小的期刊上發表論文。要想向高影響因子和高影響力的期刊投稿,還需要作者努力提升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

表2 新疆醫科大學CSCD數據庫2015年發文被他人引用情況分析

表3 新疆醫科大學SCl數據庫2015年發表論文數量前19位期刊情況
2.4 SCl數據庫中的高影響因子期刊JCR分區統計
2015年我校發文期刊影響因子從高到低排序前15位,見表 4。可以發現影響因子最高的為45.217,影響因子最低為 5.889,平均影響因子為13.666。影響因子可以分為3個區間段即:IF≥30、10<IF<30、5<IF≤10。通過影響因子的 3個區間段可以發現:IF≥30在該范圍內只有 1種期刊即LANCET(《柳葉刀》)雜志,是世界醫學期刊中影響因子排名前列的著名期刊[4],我校有 2篇文章收錄在該期刊,但我校作者均為團體作者出現,而非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且排名靠后(作者排名第 17位和第 5位),對論文的貢獻程度較少。10<IF<30在該范圍內有 54篇文章,其中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發表 43篇。在 TOP15中有45篇期刊中新疆醫科大學作為第二作者和通訊作者,這其中有 41篇集中在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該期刊為心血管領域的頂級期刊,在 2014 年7月30日湯森路透發布的2014年SCI期刊分析報告中,心血管病學領域期刊影響因子排名第一位,應多鼓勵我校師生發表在影響因子高且在該研究領域名列前茅的期刊上,從而提升我校的核心競爭力。5<IF≤10在該范圍內有6篇文章,分別發表在 6種期刊,JCR分區均在 Q1區間,其中僅有 1篇是我校師生作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其余 5篇均為團體作者且作者排名均靠后(排名分別為 10位、第3位、第2位),說明我校的科研能力相對薄弱,對文章的貢獻程度不夠,發表雜志水平一般,關注度偏低。

表4 新疆醫科大學2015年SCl數據庫中的高影響因子期刊分部情況
通過 2015年新疆醫科大學在 CSCD、Web of Science數據庫發文情況可以看出,我校學科建設存在發展單一和不均衡的問題,而學科建設是大學建設的基石,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和核心,是立足之本。學科建設水平直接或間接反映了大學科技創新能力和教學育人的水平[5]。我校重點學科外科學尤其是包蟲病方向、心臟和心血管學科等較其他學科發展較強,而其他學科如腫瘤學、內科學等均不及外科學。針對這種現狀應提高學科競爭力,依照國家頒布的學科建設指標體系,加強學術隊伍、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平臺和基地建設,使各學科建設齊頭并進。
本校文章質量偏低,體現在影響因子和被引用頻次偏低上,且自引現象較多。針對這種現狀,學校應建立學術鼓勵機制并加強宣傳,引導科研工作者發揚工匠精神,可以請有經驗的作者進行指導,請專業核心期刊的編輯針對論文寫作給予點撥;作者還可以登錄優秀期刊網站,仔細閱讀其投稿須知及各項要求,對論文及時加以修正,以便于在質量上乘和在學科領域內有影響力的期刊上發表。
[1]張建合,任長江.2000、2004和 2008年版綜合性科學技術類核心期刊變化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228-231.
[2]阿熱帕提?尕依提,靳鳳榮,王意茹.基于web of science的新疆工程學院科技論文計量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6(8):65-67.
[3]鄒勇,李成容.CSCD中藥學期刊的學術影響力[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3,14(2):155-157.
[4]周靜怡,孫坦.基于 Web of Science的數字圖書館研究論文定量分析[J].情報科學,2005,23(10):1521-1525.
[5]郭遂成.關于新建醫學本科院校學科建設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23):66-67.
Analysis on Journal Articles Based on CSCD and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 Taking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Oudenggeerli, Gulan Tuolaixi
(Library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library Urumqi Xinjiang 830011, China)
ObjectiveTo gain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research dire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luence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journal articles published in 2015 by researchers in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based on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source journals and the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CSCD).MethodsCSCD,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source journals and JCR databas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total issuing quantity, impact factor, subject categories and JCR partition, and division of high impact factor journals published in 2015 by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ResultsIt was found that the researchers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had unbalanced articles in CSCD and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source journals, and a large number of articles were published in journals with low impact factors, and the number of articles on the journals with high impact factors was small.ConclusionThe academic levels of the authors in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published in the core journal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languages are uneven, showing a single trend. Researchers should strive to improve their academic levels; at the same time,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should take the appropriate mechanism to encourag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write high-level articles, and get published in high quality journals.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Web of Science; core journals
G353;G648
A
2095-5707(2017)02-0022-05
歐登格爾麗,古蘭?托來西.基于CSCD、Web of Science數據庫的2015年新疆醫科大學發文分析[J].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7,41(2):22-26.
10.3969/j.issn.2095-5707.2017.02.006
2016-11-29)
(
2016-12-15;編輯:魏民)
歐登格爾麗,館員,研究方向為科技查新及文獻檢索課教學。E-mail: 506989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