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曉 磊
(煤炭工業太原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
談山西焦煤集團低碳技術研究中心規劃設計
董 曉 磊
(煤炭工業太原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介紹了山西焦煤集團低碳技術研究中心的區位條件與用地現狀,依據創造生態節能綠色辦公建筑,凸現經濟型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從總體布局、平面規劃、單體設計等方面,闡述了該研究中心的規劃設計方案,以供參考。
科技創新城,規劃設計,建筑設計,綠色建筑
1.1 項目背景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國家批復的山西綜改試驗總體方案中“啟動建設太榆科技創新產業集聚區”的任務要求,山西省決定建設山西科技創新城。建設科技創新城是響應國家能源生產消費革命和新型城鎮化要求的重要舉措,是落實山西省綜改試驗區總體部署的重大行動計劃,是破解資源型經濟轉型難題的綜合試驗平臺。
1.2 地理位置及基地現狀
本項目用地為山西科技創新城V區7-01地塊,位于山西科技創新城核心區東南角,基礎設施較為完善。附近建設有太原武宿機場以及多個鐵路客運樞紐,交通極為便利。該用地處于太原市和晉中市的交界處,距太原市中心約20 km,距晉中市中心約7 km。規劃用地三面環路,交通便利,用地北起緯九路,南至科技環廊,西起東環西路,東至低碳谷路。整個用地較為平坦,地塊南北長約215 m,東西長約260.58 m。規劃總用地面積約81.199 8畝(54 133.22 m2)。用地性質為商務型科研用地。
1.3 工程建設規模
地塊內主要建筑單體有:1號精細煤焦化工實驗樓,地上4層;2號高端日用化工實驗樓,地上4層;3號煤礦瓦斯綜合治理及利用實驗樓,地上4層;4號低碳節能環保實驗樓,地上4層;5號創新及轉換中心大廈,地上9層;6號設計研發大廈,地上9層;7號智能礦山實驗樓,地上5層;地下室、地下機動車庫及設備用房,地下1層。
本地塊擬建總建筑面積為122 153.02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為99 227.86 m2,地下建筑面積為22 925.16 m2。
本項目按三星級綠色建筑等級設計。
2.1 設計原則
1)樹立科技前瞻、創新發展的研發中心典范形象。把握煤炭企業發展趨勢,順應煤企的供給側改革,按照“創新驅動、低碳發展”的原則,建成滿足科研、學術交流、辦公、設備及展示空間和服務配套房間的現代科研中心。
2)創造生態節能綠色辦公建筑,凸現經濟型和可持續發展。地塊內建筑不僅僅強調環境與建筑的共存融合,同時打造低能耗、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產業中心,創造與自然和諧共生,環境友好性的綠色建筑群。
充分利用基地內外現有的自然環境要素,建設與地形完美結合,使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相協調,突出“陽光、空氣、綠色”的生態主題。精心塑造生動和諧的開放空間和社區環境,強調綠化空間與活動空間的融合,形成層次分明、高低錯落、富有特色的建筑景觀和天際輪廓線,構筑地域特色和現代氣息并重的公共形象。
3)營造人性化、高效、舒適的研發辦公、實驗的空間場所。研發辦公、實驗的空間應當本著人性化設計原則,充分考慮人的行為能動和心理要素,進而設計出環境宜人、激勵員工提高工作效率的優質空間。不同圍合界面室外共享空間(綠化廣場),結合景觀綠化,為員工在工作間隙提供生動的休憩空間,增進人與人的交流,激發企業的凝聚力,構建和諧、高效的工作環境。
4)構筑國際知名的企業名片,創造個性鮮明的建筑形象。山西焦煤集團低碳技術研究中心建筑形態與風格應具有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文化底蘊,融合山西省的地域文化特點,同時與山西科技創新城核心區域整體有機協調。建筑設計體現國家一流、國際前列煤炭能源公司的特點,表現出同焦煤集團低碳技術研發中心的特征能力,外觀上把建構、功能和視覺效果完美結合,形成莊重大氣、現代簡潔、具有創新科技寓意的建筑群。
2.2 規劃結構與功能
規劃利用基地東西較長的優勢,將南北方向引入公共空間,開放綠地設于地塊中心,并與科技長廊開放連接,將整個綠地向城市界面打開,與城市產生對話。
精細煤焦化工實驗樓、高端日用化工實驗樓、煤礦瓦斯綜合治理及利用實驗樓布置于基地北側,設計研發大廈與低碳節能環保實驗樓,智能礦山實驗樓及創新及轉換中心大廈分別布置于基地的西南側和東南側。
各建筑單體既緊密聯系,又各自獨立。建筑高低錯落,設計研發大廈與低碳節能環保實驗樓,智能礦山實驗樓及創新及轉換中心大廈分別通過連廊連接,景觀互相穿插。研究、設計與實驗有機分隔,動靜分離,形成良好的科研建筑群體。
2.3 空間布局
規劃布局對內圍合,對外開放,開合有度。根據地塊內總建筑面積及建筑密度測算,將建筑體塊高低錯落布置,與周邊建筑有機對話的同時,產生多個不同標高屋頂平臺,建筑形成9層、5層、4層體量錯動、架空的設計手法消除了建筑輪廓線的生硬感,兩組建筑錯動形成東西兩個組團綠化空間,使得建筑與綠化廣場的自然環境相互滲透,緊密融合一體,打破了板樓的體量感,天際線起伏有致。
2.4 綠化景觀系統設計
1)考慮到建筑基地偏小,在滿足建筑布局后,綠化面積零散分布,為了達到以小見大的效果,利用入口廣場及建筑內庭院作為集中綠化,內部通過建筑圍合形成私密庭院,滿足科研人員活動需求,各綠化空間井然有序,各行其職,綠化的視覺感受與使用效率都大大提高了。
2)充分發掘適合在晉中地區生長良好,景觀效果佳的樹種,同時考慮謹慎引進一些經過培植成功的外來樹種,對本地樹種進行補充,豐富植物種類的多樣性。種植以原鄉樹種為主,外來樹種為補充點綴的植物群落,成本低,效果好,易養護且能發揮最大的生態效應。
2.5 豎向設計
豎向設計對于園區的環境品質至關重要,本案根據現狀自然地坪標高,本著減少工程土方量的原則,豎向設計解決了以下的問題:
1)場地和道路排水,通過豎向設計,園區設計標稍高于周邊道路標高,從大趨勢上求得合理的排水坡度;2)結合環境的營造,利用地勢的高低變化組織高低起伏的園區道路創造“步移景異”的庭院景觀。
基地內的道路縱坡約為0.3%,道路橫坡為2%。
2.6 交通組織
為了提升園區環境的整體品質及保證科研辦公人員活動的安全,規劃在道路系統設置上貫徹了適度人車分流的原則——車行系統與人行系統既相對分離,又密切聯系,以共同構成一個層次清晰,布局合理的園區交通系統網絡。規劃上遵循以下原則:
便捷性原則:機動車道就近停靠各出入口,而人流為主的道路則與廣場、林蔭步道相結合。
舒適性原則:道路與環境相結合,行人在園區中行走,與綠色景觀相互融合。
安全性原則:園區按照人車相對分離方式,充分注意其使用安全。
1)基地出入口設置。地塊基地出入口共3個,分別位于緯九路、東環西路、低碳谷路。
2)交通組織。人員流線:基地內均設有人行步道,步行人員經由基地出入口通過人行步道通往各棟建筑單體。地塊中部設中心綠地,建筑入口處設綠化廣場,為主要的人流集散場地。
車輛流線:設計上機動車經由基地出入口就近駛入附近的停車場內停靠,或通過臨近基地出入口的汽車坡道就近駛入地下車庫內停靠。
消防車道:基地內不小于4 m寬環道兼做消防車道,轉彎半徑為不小于12 m。
2.7 總平面無障礙設計
室外總體中人行道在路口、廣場入口等處設置緣石坡道,方便輪椅通行,人行道及廣場設置盲道,方便傷殘人行走。車行道可以到達各建筑主要入口。
3.1 平面設計
山西太原市屬于寒冷地區,同時建筑基地偏小,為了節約土地,提高場地利用率,增加綠化面積,每棟建筑單體均采用雙內廊式布局,增大房間的進深,將輔助用房、疏散樓梯等布置于中間,主要功能房間均可自然采光;這種設計還能減少體型系數,提高節能,同時還方便空調管線的布置。
3.2 立面風格及手法
根據山西省科技創新城總體城市設計規劃要求,整體建筑采用清新簡潔的現代化風格,本場區整個建筑在風格上追求簡潔明快、精致典雅的視覺效果,立面造型高低錯落,虛實有致,內部空間深邃大氣,色調優雅明快。
建筑立面采用經典的豎向劃分,根據內部功能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開窗比例,統一中不失變化,挺拔端莊的建筑體現研發建筑嚴謹理性的一面。豎向線條在垂直空間里向上拉升,充分表達了山西焦煤集團勃發進取的企業精神以及升騰向上的美好前景。企業員工透過玻璃,由內而外可以直觀的欣賞到城市綠化景觀,陶冶情操,使人心情愉悅。
3.3 建筑材料的應用
根據總體規劃要求,本項目按三星級綠色建筑等級設計。
外墻面采用外墻墻體為選用預制輕型骨料槽型板墻及巖棉保溫裝飾一體板,可以代替傳統的干掛石材,節約資源。
外門窗均采用三玻兩腔中空平開澆筑鋁合金斷熱窗5+12A+5+12A+5LowE,外窗開啟面積達到35%。
結構形式為地下1層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地上9層為帶支撐的鋼框架結構。
整個場地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磚、透水瀝青路面鋪裝,面積達到80%。
種植屋面綠化面積達到了30.63%。
本項目從方案設計到初設,幾經與甲方、科技創新城辦公室協調溝通,最終通過專家評審,并獲好評。本人在此過程中跟專家們學習到不少知識,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同時本人也肩負重任,努力與自己團隊協作,積極和甲方溝通協調,爭取圓滿的完成設計任務。為山西綜改試驗做出自己微薄的貢獻,同時希望能為今后類似規劃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
[1] GB 50352—2005,民用建筑設計通則[S].
[2] GB 50763—2012,無障礙設計規范[S].
[3] GB 50189—2015,公共建筑節能設計規范[S].
[4] GB/T 50378—2014,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
[5] 山西省科技創新城Ⅴ區控制性詳細規劃[Z].
[6] 山西科技創新城建設項目修建性詳細規劃及建筑工程設計方案報審文件要求[Z].
The planning design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Shanxi Coking Coal Group
Dong Xiaolei
(CoalIndustryTaiyuan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Taiyuan030001,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location situation and land use status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Shanxi Coking Coal Group, according to creation of ecological energy saving green office building, highlighting the economic typ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from the overall layout, plant layout, monomer design and other aspects, elaborated the planning design scheme of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refer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ity, planning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green building
1009-6825(2017)15-0013-02
2017-03-15
董曉磊(1984- ),男,工程師
TU201.5
A